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由「喜馬拉雅」看領導風格

徐木蘭
user

徐木蘭

2003-01-01

瀏覽數 18,000+

由「喜馬拉雅」看領導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3 / 1月號雜誌 第199期遠見雜誌

一、「喜馬拉雅」劇情簡介

在喜馬拉雅山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部落,名叫杜爾波(Dolpo),為了全村落生命的延續,他們每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帶著犛牛揹著村莊人民自製的鹽,長途跋涉,橫越整個山峰,去到另一個部落交換過冬的糧食。

多年來,老酋長「霆雷」就是全村居民的領導者,但是他年紀大了,體力不行了,因此,需要有一個接班人。

按原來的計畫,老酋長「霆雷」希望由自己的兒子「拉帕」來繼承酋長的職位,但很不幸的,「拉帕」卻在一次換鹽的行動中,意外喪生了。

老酋長「霆雷」在傷心之餘,又怕酋長的職位會落入別人之手,於是老酋長希望自己的孫子或小兒子來擔任新的領導人,帶領村民完成這個任務。但因孫子太小,小兒子又從小就去出家當喇嘛,根本沒有意願來擔任領導人的工作。

村中有一個年輕人「卡瑪」既聰明又有活力,他很想爭取新領導人的位置,村裡的人們也很贊成由他來擔任新領導人,只是老酋長怕他的家族失去酋長的職位,一直無法接納他。老酋長「霆雷」無法接受「卡瑪」來擔任新的領導人,但這個部落也不能沒有人來領導,以完成換取糧食的任務,於是就產生了新的領導人「卡瑪」。

當然老酋長「霆雷」不能接受,於是,就變成兩組人馬都要去完成每年一度換取糧食的任務,「卡瑪」不相信老酋長卜卦的日期,自行組織幾個年輕力壯的成員,提前帶隊出發了。

晚幾天,老酋長「霆雷」在責任感與求勝心的驅使下,帶領了另一批年紀較長的成員出發,老酋長率領的隊伍,年紀雖然較大,又比「卡瑪」的隊伍晚了三天出發,但靠著他的經驗及對行程的熟悉,最後還是趕上「卡瑪」的隊伍。

不僅於此,在天空一片蔚藍、風和日麗時,老酋長預測暴風雪即將來臨。但是卡瑪個性固執不肯相信,堅持要在原地多休息幾天,果然就在老酋長離開之後不久,暴風雪來臨了。

卡瑪花很大的力氣才趕上隊伍。這時,他發現老酋長為了鼓勵隊伍前進,自己一個人殿後,弄得精疲力盡,身體狀況很差,幸好卡瑪及時趕到,而救了老酋長一命。

經過這一段充滿波折和歷練的行旅,「卡瑪」已漸漸變成有成為酋長的特質。

他學習老酋長的處世經驗,這就像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讓「霆雷」和「卡瑪」這兩個固執男人盡釋前嫌,也相互了解。看在老酋長的小兒子的眼中,這一切就像是一堂無價的人生課程,在他回到寺院之後,將這一趟行旅的過程畫在牆上,讓大家永遠記得。

二、討論題綱

■任何團體或組織的運作皆不能缺少領導的功能。領導人物的產生方式為何?是否會因情勢的需要而改變領導人物產生的方式?

■領導風格(leadership style)有哪些?是否會因年齡的不同而產生風格上的差異?

■任何組織都需要願景管理(vision management),領導者在願景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又應該如何落實願景的實現?

三、討論內容

任何組織都需要領導者,否則組織的航行,或迷失方向、或出軌墮落,甚至於崩潰解體。

一般而言,領導者的產生方式有二:即內部升遷與外部空降。無論如何,領導者必須具有宏觀視野、高尚品德及解決問題的傑出能力,否則無法以德服人、以能帶人及以情感人。

片中老酋長「霆雷」希望由家族內升新酋長,無法接受「卡瑪」空降來擔任新的領導,造成兩股新舊力量對抗。

「卡瑪」也知道自己是外聘的新領導人,要融入這個原有的組織,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卡瑪」知道老酋長「霆雷」最疼愛他的孫子,就想辦法與「霆雷」的孫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這是外聘領導人消弭抗拒的一種方式。

新領導人要推行他的新政策時,往往會因急於變革而造成抗拒,讓新領導人弄得傷痕累累,甚至功敗垂成退出組織。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因此,台大醫院如果要變革來接受挑戰時,亦應逐漸演變(evolutionary),而非顛覆革命(revolutionary)。

至於領導風格,理論上大概可以分為交易型(transactional)及轉換型(transformational)兩種。前者比較微觀,注重組織的效率,偏向管理者的功能;後者具有宏觀視野,注重組織願景形塑的效能,以領航人自居。

老酋長「霆雷」是一個有經驗、有智慧的領導人,思考的方向比較宏觀。雖然他的個性固執、獨斷,但有強烈的責任心及使命感,視帶領村民去換取糧食的任務為世襲的責任。在求勝心的驅使下,冒險克服困難,讓不可能達成的任務變為可能。

年輕人「卡瑪」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他很有智慧、敢冒險、體力又好,想完成任務來證明他的能力。但因他具有創新叛逆及固執的個性,會讓他對事情的認知比較微觀。

當時,若不是「卡瑪」的固執,堅持晚一些動身,或許也不會造成老酋長「霆雷」為了鼓勵隊伍前進,弄得精疲力盡,而喪生在這次行旅之中。

由電影及現實生活的觀察中也不難發現,任何組織的年輕領導者,普遍具有不斷創新、勇敢向未來挑戰的特質。但是也許生命的歷練不夠深刻,因此視野不夠寬廣。而資深的領導者思維雖是宏觀,有時不免受宥於組織的歷史包袱,加深其固執及食古不化的弱點。

最佳領導者不僅應具有傲視宏觀的思維,也應擁有包容寬廣的胸懷,否則在形塑組織願景時,將遭遇困境。

組織要永續經營,經營者要回應時代趨勢來揭露未來的願景。願景的產生或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願景的形塑及落實必須藉由領導人的推動才能產生綜效。

領導人在願景管理的過程中,應扮演何種角色呢?

首先,他的思考要宏觀,觀察細節要能微觀,也就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領導人的遠見及創新能力,會將組織及企業帶往正確的方向。

片中老酋長與「卡瑪」都有相同目標,只是「卡瑪」思考較不宏觀,差點讓整個團隊陷入危機中。

其次,領導人的危機處理能力,往往會讓一個組織或企業,化危機為轉機,並將衝突、混亂消弭於無形。

領導人若能包容不同意見,可使衝突變為合作。在暴風雪來臨時,老酋長沒有埋怨「卡瑪」,獨立照顧整個團隊,甚至犧牲生命,讓團隊渡過危機,這是給「卡瑪」危機處理的最好教材。

當然,當新領導人需要推動新的政策或理念時,溝通協調是很重要的。用高壓的手段來執行,會造成部屬口服心不服,及敷衍了事的心態。

老酋長為了讓自己帶領的隊伍追上「卡瑪」的隊伍,抄近路追趕。其中有段路程是經過斷崖,相當的危險。他接受老伙伴們的建議,共同排除困難,最後,只犧牲了一隻犛牛及兩包鹽巴,讓整個團隊順利的通過斷崖,並趕上「卡瑪」的隊伍。

領導人激勵部屬的另一種方式為「讚美」。在片中,當老酋長「霆雷」把那條象徵領導人的白布「哈達」,交給「卡瑪」時,對「卡瑪」的意義,是一種非語言性的讚美、鼓勵及肯定,「卡瑪」對未來的付出將不會有怨言的。

最後,為了要讓組織效能發揮,領導人應該要充分的授權。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由於適當的授權,才能形成團隊的分工合作,使人力資源能夠適才適所的發揮。

在片中老酋長如果太早授權,「卡瑪」就會失去學習的機會。

因此,權力的世代交替及接班人才的培養訓練,應及早準備,才能在適當時機把棒子交給接班人。

一味講究民主,以普選方式產生真正的業務執行人,並非具有競爭潛力的企業所應追逐的方法。

(本文作者為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