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失業者要走出生命低潮

魏棻卿
user

魏棻卿

2002-10-01

瀏覽數 19,850+

失業者要走出生命低潮
 

本文出自 2002 / 10月號雜誌 第196期遠見雜誌

景氣瘟神降臨在每個工作者身上。有人抵抗力好,在失志邊緣低空劃過;但也有人抵抗力弱,幾度流落生命街頭。

心理免疫力強的人,可以東山再起,四十歲的李騫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在某無線電視台工作十二年的李騫,最高做到助理工程師二級,月薪高達新台幣7萬5000元。

1999年12月31日辦理優退,是李騫動盪生命的開始。因大環境急速萎縮,加上年齡正接近四十歲關頭,李騫試圖尋找生命另一個出口,卻步入了經濟缺口。為了生計,李騫做過了傳銷、執行製作等工作。曾經狀況最糟的兩個星期中,每天口袋裡只有19元,「10元加油,9元買三顆生煎包當中餐,」李騫感謝生煎包老闆的通融。

步出低潮,李騫是自己的心理輔導師。李騫已於今年3、4月開始接專案,平均月薪也維持在7萬元。回顧那段沒有人支持的低潮期,「難過時就哭一哭,自信心就是在哭過後加倍累積的,」那段磨練,也讓李騫自信現在什麼工作都能勝任。

景氣瘟神肆虐下,像李騫自癒能力強的人卻不多。此時,精神科門診的醫師便成了心理免疫弱者的水上浮舟。同時在台大醫院和新光醫院擔任精神科醫師的周勵志觀察到,「這兩年因工作因素來求診的病患的確有增多。」

求診病患有三種。一種是身心暫時適應不良的;一種是心理脆弱,受外在環境刺激而生病的;一種是本來就有病,外在環境使病情更加重。

產業轉型,工作者無所適從。產業外移使失業者經濟無以為繼。另一群看似相對幸運的人,雖然保住工作,但眼見工作量高築卻不見薪資漲幅,同樣發悶。此外,「因西進適應不良或是台幹從雙薪降為單薪,無法調適的人也不少,」周勵志補充。

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加重,讓病患狀況更不穩定。一位患有躁鬱症的先生,原為月薪約7、8萬元的經理級主管,因承受不了龐大工作量而離職。不僅家庭經濟重擔落到老婆身上,更一度繳不出小孩學費。直到最近,才屈就於一個小主管職位,領著比先前少一半的薪水度日。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每位病患都背負著各自的生命包袱,精神科醫師扮演的角色,就是一面鏡子。「我們不會幫他們做決定,而是提供客觀分析,」周勵志說。

至於該如何引導受困工作的病患?周勵志表示,通常會建議病患趁工作低潮期去進修,或者騎驢找馬,先求讓自己進入一個平穩狀態。若已經嚴重到影響工作和生活,則需配合治療處理。(魏棻卿)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