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醫院經營的標準答案是什麼

黃達夫
user

黃達夫

2002-10-01

瀏覽數 13,800+

醫院經營的標準答案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2 / 10月號雜誌 第196期遠見雜誌

醫院裡,經常有來自國內不同醫學院的五、六、七年級學生來實習,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認為我們醫院和其他醫院最大的不同是,我們的教學非常強調,「從病史和身體檢查所得到的資訊中去發現線索,然後,再利用一些必要的檢驗去找出證據,從而做出正確診斷」的整個思維邏輯。學生們也會發現這樣的推理過程,就像偵探工作一樣的有趣。然而,他們在其他地方學習時,經常忽視基本動作,從檢驗中的不正常值,或影像檢查的異常中,套出診斷。這種依賴儀器,不動腦筋的診斷方法,不但無法讓他們享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還常誤判了真正的病因。習慣了走捷徑後,大腦萎縮,看病就變成機械式的反射動作。難怪不少醫師覺得他們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事,工作無聊沒趣。對工作缺乏熱情時,病人對於他而言,只不過是申請「健保給付的一個帳號」,他怎麼可能關心病人?怎麼可能為病人賣力呢?

儘管我在此專欄及出版的兩本書上很清楚地表明了正確的醫療理念,但是,每過一陣子就有幾個學生對我們醫院「不切實際」的教學提出挑戰。他們總是說健保制度是每一位醫師都逃不掉的現實,如果他們依照我的「理想」去行醫,一診只用心看二十位病人,他們就無法照顧家人溫飽,醫院也無法生存下去了。因為這就是目前國內醫界普遍的思考邏輯,所以他們不但對我們醫院的財務狀況感到好奇,甚至還很自以為是地質疑我們醫院在台灣這個環境持續生存的可能。最近,還有學生竟然要我向他證明,我們這十二年的努力不只是個隨時可能幻滅的虛像。

不要說年輕小伙子眼界太窄,不懂事,事實上,這些年來,國內醫界也一直以存疑的眼光在看著我們。這樣的現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單元教育的可怕。尤其是在國內的教育制度下,長期成功地附和標準答案的醫界高材生,往往無法跳出既有框框想事情。因為缺乏想像力和創新的思維,就認為在健保制度下,醫院的經營及醫師的行醫方法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中山大學教授陳茂雄批評健保「不守規矩者的浪費卻要由守規矩的人來承擔」,病人、醫院皆然。因此,對於促成健保的改革,我一刻也不曾鬆懈。可是,要提供優質的癌症醫療,先進的硬體和優良的人才皆不可或缺。我們本著企業經營的理念,藉著貸款來做好基礎建設,並經過不斷地開源節流逐年改善醫院的財務。而健保也終於推出了少數以「品質計酬」的試辦方案,只要健保逐步往對的方向改進,我們的生存空間就會逐漸擴大,更何況以「病人的最大利益著想」不正是醫院經營的本質嗎?(本文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