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全球旱澇成災,歐、亞洪水泛濫肆虐,美國西南部卻長期飽受缺水之苦,令人不禁懷疑,全球氣候是否變得愈來愈極端?
無論造成水災的原因是大自然還是人為因素,人類都不能對洪水造成的威脅掉以輕心。聯合國環境計畫(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指出,在全球暖化的各項影響當中,洪水對人類的生命和生計的影響最為嚴重。
歐洲百年最大水災
今年歐洲豪雨成災,釀成百年來歐洲最嚴重的水患。8月份歐洲連續七天豪雨成災,多瑙河、易北河等河流泛濫,洪水肆虐中歐和東歐,大水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受創最嚴重的包括德國、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超過一百人喪生,數十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去避難,其中有數千人家園已毀。
單是德國就有超過十萬人被迫離開家園避難,或是已經無家可歸,這是德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疏散最多人的一次;德國受創最深的薩克森地區,長達五百三十公里的鐵路無法運行,一百八十座橋樑被毀。捷克更有超過二十萬人被迫離開家園,數千人的家園已毀,首都布拉格市內較低的地區淪為水鄉,地鐵盡成澤國,河畔的餐廳和建築被大水沖走,四天之內有三座大樓倒塌。捷克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提早結束國外休假,趕回國內,他認為這次水災凝聚全國團結一致的情況,可以與1968年俄國入侵布拉格終結了「布拉格之春」時的情況相比。
歐洲豐富的歷史古蹟和文化遺產也躲不過這次水劫。例如,捷克的契斯基庫隆洛夫(Cesky Krumlov)有一半泡在水中,這座文藝復興時代的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球七百三十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從英國到黑海沿岸,歐洲有這麼大的區域同時受災,實在是極為罕見的情況,」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insurance)水災部門主管曼辛格(Ivo Menzinger)表示。
災後重建經費龐大
受災各國不僅損失慘重,重建還需要另外一大筆經費。瑞士再保險公司估計,德國、奧地利和捷克損失的金額約達147億美元。而根據美國《Business Week》的報導,這次歐洲水患估計損失達250億美元,恐怕是歐洲歷來損失最慘重的天然災害之一。其中單是德國的損失加上重建經費,就可能高達150億美元,幾乎達到德國國內生產毛額的1%。
對於原本就步履蹣跚的歐洲經濟而言,這次水災不啻補上一記重拳。由於歐盟對各國政府預算赤字規範得很嚴,因此各國政府紛紛設法為重建找財源。
德國總理施若德(Gerhard Schroder),在8月19日宣布將一項所得稅的減稅方案延後一年實施,以籌措重建經費,這項減稅方案是施若德的重要施政之一,也是即將面臨大選的施若德的重要政績之一,但是他為了在歐盟對政府預算的嚴格限制之下尋找財源,也顧不得大選在即。另外,奧地利和捷克都打算削減軍購預算,移作重建經費之用。
無獨有偶,在亞洲也發生嚴重水患。8月底的一場大雨,造成越南北部數萬個家庭陷入洪水,在尼泊爾、印度和孟加拉共約有兩千三百萬人流離失所。
中國大陸的情況更危急。長江水量暴漲,而且為了防範洞庭湖潰決,中國政府宣稱動員了一百萬軍民強化洞庭湖四周的堤防工程。《時代》雜誌報導,今年6月以來,中國大陸約有一千人因為洪水和山崩而喪生。約有二十五萬人為了躲避洪水而遷移至地勢較高的地區,而洪水已經沖毀兩萬七千戶房屋。
全球氣候暖化是禍首?
造成歐洲和亞洲水患如此嚴重的原因,許多人歸因於全球氣候暖化。
例如,對於布拉格陷入滔滔洪水之中、亞洲水災造成數百人死亡,瑞士葛瑞納基金會執行董事卡杜納(Gallus Gadonau)就表示,「這絕對與全球氣候暖化有關。」他還主張對美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迫使布希政府採取行動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降低全球暖化的人為因素。
當8月份東歐飽受洪水肆虐之時,全球各國代表正齊聚南非參加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這項會議再度將全球的關注聚焦在環境議題上,因此,有些人很容易就將歐洲和亞洲的嚴重水患歸因於全球暖化,尤其是人類的一些行為也會引發全球暖化,使得氣候變化更激烈,因此水災也就更嚴重。
全球氣候暖化,使得地表有更多水氣蒸發進入空氣中,造成氣候不穩定,帶來更嚴重的暴風雨和降雨。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科學家記錄近年來美國和歐洲大氣中的含水量提高了大約10%~20%。「因此,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往往是帶來更嚴重的暴風雨和洪水,就像今年東歐的情況,」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崔博思(Kevin Trenberth)表示。
從科學家記錄全球氣溫開始,今年很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全球溫度第二高的一年。這是否真的是今年全球各地水患特別嚴重的原因?
的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曾預測,隨著全球氣溫持續升高,變化更大的天氣事件出現的頻率更高。IPCC去年指出,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大雨出現的頻率可能提高。也有一些證據顯示,北半球某些地區的暴風雨較過去更嚴重,出現頻率也更高。
過度開發使水患惡化
至於造成氣候暖化的原因,人類也是「禍首」之一。1996年IPCC 的第二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全球平均地面氣溫於 2100 年時將比1990年時增加 2℃。
不過,牛津大學環境變遷研究院教授考爾斯(Alison Colls)指出,目前的資料還不足以斷定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得更極端的這個現象,是否是一個長期、全面的趨勢。
許多科學家仍抱持很謹慎的態度。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許多氣候學家同意,人類的許多活動造成全球氣候暖化,但是很難把個別的氣候事件(如某次水災)歸罪於全球暖化。
此外,英國氣象局(UK Meteorological Office)也指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可能影響某些地區的降雨模式,造成某些地區更容易發生水災,而另外一些 地區更容易發生旱災,但是某一次的水災特別嚴重,也可能只是氣候變化多端下的常態。
洪水肆虐,不能只怨天,人類也難辭其咎。人類對土地過度開發利用,使得許多本來可以吸收水的土地和洪泛區(flood plain,江、河、湖沿岸及海濱易遭洪水泛濫的地區)覆蓋上了道路和房屋,喪失了吸收涵養雨水和洪水的能力,使得洪水更加嚴重,有些地區則是大量砍伐樹木,或者種植牧草放牧,也都造成類似的後果。
今年歐洲洪水肆虐,就有一些人認為是因為各國政府在洪泛區過度建設,使得洪水難以排除。「過去一百五十年來,歐洲各地洪泛區被大量開發,以發展農業和各項建設。原本能夠吸收洪水的地區,現在興建了房屋、道路和其他設施,」世界自然基金會活水計畫主持人哈迪德(Lisa Hadeed)說。
去年在英國就曾有過一個極特殊的案例。英國德文郡的法院判決一名農民有罪,因為他種植的作物破壞了土地吸收雨水的能力,由於他明知故犯,結果造成一場大雨過後,四百噸的汙泥和表層的泥土被沖刷到高速公路上,郡政府必須花費大筆經費來清除這些淤積的泥漿。
長江水患難根治
而在中國大陸,人為因素造成水患惡化的情況更是嚴重。《時代》雜誌指出,中國水患問題嚴重,大自然的變化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毛澤東要負大部分的責任。
因為,當年毛澤東要求各地人民公社廣植農作物,結果農民在長江沿岸的湖泊和支流抽水造地,種植農作物,人們定居在洪泛區,目前洞庭湖的面積只剩下毛澤東上台時的一半。
結果,長江沿岸能夠吸收、涵養洪水的地區都被過度建設、利用,江水或湖水泛濫時,土地留不住大水,終致成災,每年夏天長江沿岸都難免要上演一場抗洪戲碼。
中國政府目前正在長江上游的三峽興建大壩,希望能攔截向中、下游泛濫的江水,但《時代》雜誌認為這樣仍於事無補,因為即使長江沒問題,但在中游湖南省境內的四條主要河流仍會經常泛濫。
人為的錯誤,只能由人類自己彌補。中國大陸錯誤的政策造成洪水問題惡化,中國總理朱鎔基從1998年開始採取補救行動。例如,將居住在洪泛區的居民遷往其他地區,恢復原有的濕地和湖泊,並且禁止在長江上游伐木等等。人類花了半世紀,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得回到大自然運作的原點。
目前長江洪泛區已經有一百八十萬人完成遷移,未來一年還將有一百萬人遷出,遷移總人數將是為了興建三峽大壩而遷移人數的兩倍。
今年全球洪水災情特別嚴重,但也有一些地區如台灣和美國西南部飽受缺水之苦,台灣幸運盼得甘霖,美國則旱象未解,全球的氣候似乎變得愈來愈極端。這是大自然的「自然變化」,還是大自然對人類無知作為的警示和反撲?科學家還無法給我們一個肯定的答案。
但是無論如何,對於像洪水之類日趨嚴重的問題,人類可以、也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的作為,更可以、也應該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