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焦慮中年如何勇渡逆流﹖

楊永妙
user

楊永妙

2002-09-01

瀏覽數 24,350+

焦慮中年如何勇渡逆流﹖
 

本文出自 2002 / 9月號雜誌 第195期遠見雜誌

不分藍領、白領,不分性別、族群,不論主動或是被動,台灣的中壯年,正被失業、被迫提前退休的恐懼所籠罩。

眼前的問題棘手,向前更看不見未來,焦慮,是台灣壯年普遍的心情。「中壯年是最焦慮的世代,」中華民國人口學會理事長陳肇男說。

失業,導致經濟負擔是中壯年焦慮的源頭。台灣經濟成長率逐年下降,失業率卻逐漸攀升。上一波失業高峰在1995年,多為十五到二十四歲的年輕族群,但1996年開始,中壯年成為最主要的台灣失業人口。

失業潮從藍領階級一路延燒到白領人才,手捧金飯碗的金融業也不例外。

歷經去年度國內金融機構合併為金控公司,許多金融人竟突然變成失業人口,手中的金飯碗便是變成了紙飯碗。(見頁116)

證券業及投信基金經理人也出現一股求職風。「三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失業者,謀職的機會減少,待業期間拉長,」經緯智庫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許書揚說。

有人決定中年創業,但是,此行一路顛簸。計程車、大樓管理員和開設小吃店,是這一些中高齡的失業族群主要的去處。

2001年台灣地區十大新設行業中,就以小吃店名列榜首,全台灣新設七千五百九十家,比前一年度多出近九百家。「景氣不好,小吃店特別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素彎說。

與其被迫失業,不如重新檢視生命的意義,主動規劃人生。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擁有耶魯大學建築碩士學位的建築師黃聲遠,放棄台北,遠走宜蘭,為的是要建構一個到年老時都不願離開的生活環境。(見頁144)

最近幾年台灣興起民宿風潮,也是基於許多壯年人競相投入民宿的行業。

這些人在青壯年時期選擇轉換生命視野。老農夫鄉村客棧謝明珠在三十八歲離開園區半導體的高薪工作,雲山水小築吳乾正二十八歲就決定在金瓜石故鄉經營民宿。(見頁156)

這些人提早為未來做準備,回到家鄉經營民宿。

像這樣走服務業,可能是台灣未來的出路。「並不是沒有工業才叫空洞化,失去創造財富的力量才是空洞化,」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說。(楊永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