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20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PM2.5因疫情大幅減量、臭氧污染增加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0-12-29

瀏覽數 18,500+

圖/張智傑攝
圖/張智傑攝

環保署今天表示,統計今年截至12月20日止,PM2.5造成空氣品質指標達紅色警示次數僅15次。全國PM2.5平均濃度為15.0微克/立方公尺,達國家標準,然而臭氧占空污比例卻持續增加。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公布民國109年空氣品質監測初步統計結果,統計至12月20日止,細懸浮微粒(PM2.5)等各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均下降;去年臭氧八小時首次成為空氣品質不良的主要指標污染物,今年占比更提高至七成。

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長張順欽表示,今年空氣品質指標(AQI)良好及普通等級(AQI≦100)站日數占九成;而PM2.5造成AQI達紅色警示次數,也由去年的146次,下降為今年的15次。

張順欽認為,今年降雨天數少,加上低風速時數(擴散條件不佳)增加,氣象上不利於PM2.5洗除及擴散,但整體PM2.5濃度仍較去年低。比較中央氣象局能見度觀察,今年也優於去年,能見度增加區域也與PM2.5濃度降低空間分布相符。

空氣品質改善的原因,張順欽指出,今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尤其在上半年中國封城造成一些對外傳輸出來污染物明顯減少,約不到過去同期五成;加上台灣本地污染量的改善,這部分減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

臭氧的部分,張順欽說,近幾年每日臭氧生成高峰較過去略下降,但夜晚清晨的減量幅度卻不如過往,造成臭氧八小時濃度提升;目前仍朝減少臭氧前驅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來努力。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長蔡孟裕表示,今年截至12月20日,PM2.5全國平均濃度為15.0微克/立方公尺,達國家空氣品質標準。但他提到,今年有疫情因素,在計算上影響整年數據,因此未來PM2.5濃度還要持續觀察。

蔡孟裕指出,其實台中以南的縣市PM2.5濃度還是在15.0微克/立方公尺以上,這些縣市污染源減量,還需要與地方政府努力,希望未來台灣每個地方都能達到國家空氣品質標準。

至於改善臭氧的方式,蔡孟裕表示,現在也在研修管制標準,特別針對燃燒塔、設備元件、廠房歲修時的逸散等加強管制;老舊車輛,如大型柴油車等,也持續推動汰舊換新,減少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臭氧前驅物。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本文轉載自2020.12.29「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