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伊朗首席核子科學家法克里薩德遭暗殺,而他的身亡使中東緊張情勢升高,且正值美國現任總統川普任期尾聲,更使伊朗與美、以對立益趨嚴重。新任總統拜登不到兩個月後就將上任,這將是他的外交難題?
伊朗「核計畫之父」、首席核子科學家法克里薩德(Mohsen Fakhrizadeh),時任伊朗國防部「研究與創新組織」負責人,過去被西方國家和以色列政府,長期懷疑他是秘密核武計畫的主要策劃者。
在西方國家施壓下,2003年伊朗正式放棄核武計畫,法克里薩德被認為是核武計畫的負責人,外界更將他形容為伊朗的「美國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因此法克里薩德在伊朗的地位猶如「核武之父」。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長期以來一直將伊朗視作威脅,並把法克里薩德列為頭號國敵。
伊朗誓言報復以色列
法克里薩德的身亡,是今年以來,伊朗第三位重要人物遭暗殺,而今年元月,伊朗軍事最高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遭美軍無人機擊殺。
接著,8月又發生蓋達組織的二號領導人物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遭以色列特務暗殺,其稱依據美國的指示。
伊朗德黑蘭當局,直指暗殺法克里薩德的幕後黑手正是以色列,並誓言將在「適當時機」展開報復,但當局也避免過於倉促回應,而落入對方的陷阱。
在2010-2012年間,就曾有四名伊朗核子科學家遭暗殺,伊朗政府直指以色列是背後影武者,然而以色列既未證實,也未否認其參與。
根據《衛報》報導,對此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則承諾「對肇事者和下令實施者定罪」,警告在未來幾天可能會出現對以色列的軍事反應。
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Javad Zarif)在事發當日於推文表示:「有跡象顯示以色列在這次暗殺行動中扮演角色。」
隔日,更以阿拉伯文、中文和英文等多種語言,推文中說道「這是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的公然挑戰,是對人道和道德原則的踐踏,國際社會有責任阻止這樣的行徑。」
Terrorists murdered an eminent Iranian scientist today. This cowardice—with serious indications of Israeli role—shows desperate warmongering of perpetrators
— Javad Zarif (@JZarif) November 27, 2020
Iran calls on int'l community—and especially EU—to end their shameful double standards & condemn this act of state terror.
「中東情勢」成為拜登外交難題
截至目前為止,以色列、川普政府尚未對此事件做出正式回應,而新任總統拜登團隊也未針對此事評論。
先前,根據外媒報導,川普曾在美國大選過後,考慮對伊朗進行飛彈或網路攻擊,並將目標放在納坦茲(Natanz),該地設有核電廠,是伊朗最大的鈾濃縮的設施。
而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11日報告指出,伊朗濃縮鈾存量比2015年簽署的核協議規定最高存量高出12倍。
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和俄、中、英、法、德等多國,達成與伊朗核協議,確保伊朗停止核武研發,而川普卻在2018年片面退出該協議,並對伊朗施行嚴厲制裁與施壓,其中最支持川普政府的盟友正是以色列。
再者,法克里薩德遭暗殺的數日前(22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出訪中東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並會晤各國政要,包含沙國王儲薩爾曼親王(Mohammed bin Salman)與以色列總理等,蓬佩奧的出訪,無疑是間接向伊朗當局施壓。
雖拜登曾誓言將與盟國更密切合作,一同應對伊朗問題,然而多起暗殺事件,使拜登政府在往後恢復伊朗核協議的過程倍加艱辛。檯面上的以、伊衝突,反映檯面下的美國勢力強行介入中東和平,中東問題恐成為拜登外交的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