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同學麥娜絲》黃信堯:現實的殘酷,往往是最溫暖的體貼,換來世間的無情

《大佛普拉斯》後的全新感悟!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0-11-07

瀏覽數 55,250+

《同學麥娜絲》黃信堯:現實的殘酷,往往是最溫暖的體貼,換來世間的無情
 

繼「普拉斯」(plus)之後,黃信堯再次推出「麥娜絲」(minus)──《同學麥娜絲》一「加」一「減」的逗趣特性彷彿在打造獨特的電影宇宙,但這兩段截然不同的劇本和故事,卻同樣是以小人物的打拚,勾勒出一段段引人入勝的篇章。

時間回到2017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現場,當年,《大佛普拉斯》以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等5大獎項成了該屆最大贏家,在導演黃信堯質樸且堅毅的詮釋下,整個作品散發一種小人物的精彩,更在那對社會的無奈下,縈繞滿腹委屈的省思。

金馬57 X《遠見》專題報導

如此優秀的劇本背後,你可能很難想像1973年出生的黃信堯,在28歲報考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之前,完完全全沒有接觸過任何跟電影、紀錄片、影像相關的實務經驗和工作,甚至連報考第一年都沒有考上。

不過,在那之後,對影像有著濃厚興趣的他,靠著不斷的鑽研和自學、堅持不懈的拼勁,摸索出這行業辛勤卻又堅實的箇中奧祕。

《大佛普拉斯》是他所拍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也是第一次往電影圈發展,他的座右銘是「拍每一部作品絕對不是想著要賺錢,而是如何把電影拍好、傳達自己想說的故事。」

「加與減」其實代表著人生有起有落

《同學麥娜絲》光是劇本就花了兩年的時間醞釀

《同學麥娜絲》光是劇本就花了兩年的時間醞釀

如今,繼「普拉斯」(plus)之後,黃信堯再次推出「麥娜絲」(minus)──《同學麥娜絲》一「加」一「減」的逗趣特性彷彿在打造獨特的電影宇宙,但這兩段截然不同的劇本和故事,卻同樣是以小人物的打拚,勾勒出一段段引人入勝的篇章。

黃信堯分享,《同學麥娜絲》是在當年金馬後,就開始構思劇本,這個劇本光是在撰寫的過程就花了兩年,後續到拍攝、後製,整整也花了三年時間醞釀,「如果《大佛普拉斯》當時沒有得獎、票房又沒好,這次真的可能也未必能繼續拍電影,所以《大佛》能獲得觀眾和評審的雙重肯定,是很實質的感動。」

他笑說,金馬得獎後並沒有改變自己什麼,「頂多可能平常吃排骨飯,後來可以點雞腿飯那樣。」如此平易近人又樸實的個性,正是讓黃信堯的電影能如此引發觀眾共鳴的關鍵。

社會上的絕大數人 都是電影中的小人物

《同學麥娜絲》由施名帥、鄭人碩、劉冠廷、納豆主演

《同學麥娜絲》由施名帥、鄭人碩、劉冠廷、納豆主演

黃信堯說,電影中的小人物,其實就是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只是我們很陌生,這些人就像是你我在停紅燈時在你旁邊的人物,「這世界上其實大多數人都很平凡,喜歡看不平凡的電影,但都知道自己不能成為那個人。」

所以在黃信堯的電影中,觀眾會看到很多寫實和切實際的概念,「故事是我自己寫的、自己創造出來的,而這些人就是我生活周邊平易近人且貼近生活的故事,你要我寫貴婦、寫首富,這種我還寫不出來。」

於是,在發想《同學麥娜絲》的劇本時,除了身邊人物的寫照外,還從新聞上、社會上的真實事件發想可能的概念,這都是人生會發生的現實,看完電影也不會覺得太過遙遠。

電影反思中年男子的人生哲學

如果當年沒有做出拍電影的決定,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黃信堯

如果當年沒有做出拍電影的決定,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黃信堯

這部電影其實源自於他2005年的紀錄片《唬爛三小》,那時正是他開始學習拍紀錄片、操作攝影機的開始。

當年他常和一群同學們去泡沫紅茶店殺時間,結果拍攝多年後同學突然過世,遂開始決定有計畫地全面拍攝,最後花了七年的時間,從27拍到35歲左右。

「《大佛普拉斯》的光環過後,許多同學開始對我好奇,也漸漸重新連繫上,後來我就想,如果沒拍這部電影、沒去金馬,我會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畢竟,我的人生突然間在40歲這時有個重大轉變,但其他同學的人生大致上都定型了。」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於是,他想回頭看看,看他的同學、談談40幾歲的中年男子,因為在這個人生不上不下、該不該做改變的年紀,「要不要放棄?要不要堅持下去?也是我當初決定拍電影時的心境。」

年紀愈大 也該存存老朋友

黃信堯的劇本總是有滿滿的省思

黃信堯的劇本總是有滿滿的省思

而之所以在本片取名為「麥娜絲」,「這個片名我想了很久。」除了是和他的第一部長片有所呼應外,也象徵著人生追求很多東西,但最後總是會少了什麼,就像是當年的同學總是會愈來愈少,「人生很難如意,但我們能不能過著減法人生、換個方式過生活;隨著年紀愈大,存錢之外,我們也應該存存老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獨特的成長背景和工作經歷,讓黃信堯對社會上的弱勢有著滿滿關懷,《同學麥娜絲》又更衍伸這樣的信念,甚至聚焦在現實的無奈。

「在現實世界,壞人本來就很少有報應。」

他強調,他不是那種會透過電影「教訓」壞人的人,也許那種電影看了會十分舒坦,但現實社會就真的不是這樣,「能否有報應都是上天的安排。」

黃信堯說,無論如何,每個人都還是要過日子,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這就是人生,也許看了電影會絕望,但自己的人生未嘗不是如此,只是電影中還更慘罷了。

完美的選角 四人幫非常亮眼

四位同學充滿深度的角色刻劃,勾勒出澎湃飽滿又完整的人性

四位同學充滿深度的角色刻劃,勾勒出澎湃飽滿又完整的人性

《同學麥娜絲》最亮眼的,自然是四位同學、充滿深度的角色刻劃,彼此之間互補又「話唬爛」的性格,勾勒出澎湃飽滿又完整的人性。

他們分別由鄭人碩、劉冠廷、納豆、施名帥主演。「四人幫」老同學各自代表著「理想、為別人著想、黑白亂想、夢想」的四種現代人縮影,他們各自追尋人生的過程中,友誼也慢慢起了化學變化,爆笑的學生幹話漸漸變成了真實人生的無奈嘆息。

而這四個角色的塑造,有同學的雛形、有新聞中偶然瞥見的故事,還有周遭的耳聞和觀察,並不是黃信堯的生活中就有這四個同學,而是從職業、工作、家庭和身分背景等角度拾筆,成了現實上儼然活靈活現的生命。

導演黃信堯片場工作的模樣

導演黃信堯片場工作的模樣

「那時候花了一點時間調整他們的模樣,要有正常的人、要有不切實際的人、要有腳踏實地的人,還有對愛情有堅持的人。」而要把這四個人的戲份以最平均的戲份安排、不流於紊亂,黃信堯則在這上面有著非常完美的呈現。

為了達到這樣的成果,他在這上面下了許多苦工,包含在劇本的撰寫就非常平均的安排每個場景和故事的份量,這當中,必須把每個人的故事一場一場拉出來,接著調整多寡、規劃劇本走向,所以同學們的角色戲份都非常平均,令人激賞。

《同學麥娜絲》清楚地呈現了友情的考驗、愛情的破裂、事業的無奈與社會沉痾、人情冷暖,黃信堯說,期待電影可以鼓勵每個人勇敢面對生活,世界就是這樣,千萬不要絕望。

也許就像是電影中的那句台詞──

「現實的殘酷,往往是最溫暖的體貼,換來世間的無情。」

(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