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光電協進會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德珪所言,「今年是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關鍵零組件豐收的一年。」繼背光板之後,彩色濾光片成為另一個因TFT加溫的話題。
彩色濾光片的榮枯和TFT-LCD景氣無法脫勾。彩色濾光片是面板的關鍵零組件之一,一片面板對應一片彩色濾光片,約占面板成本24%,算出TFT-LCD的市場規模,就可以推估彩色濾光片的需求量。
今年台灣面板出貨量上看兩千五百萬片,大尺寸五代生產線也呼之欲出,對彩色濾光片需求日殷。和鑫光電是國內唯一進入量產階段的彩色濾光片廠商,大客戶為友達及瀚宇彩晶。目前市面上彩色濾光片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和鑫光電副總經理張文毅表示,「我做多少就可以賣多少。」拜面板大廠擴產之賜,和鑫將大有斬獲,預估今年EPS(每股稅後盈餘)可達2元。
截至4月中,和鑫在興櫃的股價仍在35元上下盤桓,技術層次較低的背光板卻登上百元俱樂部,相較之下似乎稍嫌委屈。元大京華投顧研究員吳宛芳認為,和鑫的目標價應是50元,就目前的價格看來,應是投資時機。
進入門檻高,玩家不多
同樣都是關鍵零組件,背光板廠商有數十家競爭者,但由於彩色濾光片投資門檻動輒數十億元,玩家掐指就能數完。彩色濾光片的主要供應者仍是日商,尤以日本凸板、大日本印刷和Toray三家為主,國內廠商只有奇美、和鑫、劍度、展茂四家。奇美生產的彩色濾光片是自用,對市場貢獻不大,檯面上的三家廠商中,和鑫是最早進入量產的廠商。
目前國內彩色濾光片自給率仍偏低。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估計,國內彩色濾光片自給率約為24%,但張文毅認為有些高估。和鑫是目前量產最順利的廠商,出貨也僅占面板商需求量8%,自給率應該不到20%,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根據工研院去年11月資料顯示,預估國內彩色濾光片自給率到今年第三季可以提升至50%。
為應付面板廠商需求,國內彩色濾光片廠商無不卯足全力擴產。和鑫的三‧五代生產線(基板尺寸550×650mm)產能已有六萬片,第四代生產線(基板尺寸730×920mm)號稱有八萬片投片規模,預計今年10月即可量產。而其他同業如劍度、展茂也已經在送樣認證中,預計今年就可正式供貨。
雖然目前展茂、劍度都已經動起來,但張文毅認為,國內廠商並不是他們的假想敵,「凸板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他解釋,凸板的彩色濾光片供應量全球市占率接近五成,國內廠商若要與之抗衡,唯有擴大規模一途,「所以,合併是最理想的路。」
至於是誰合併誰,張文毅笑而不答,他只是期許,「如果沒有意外,2003年和鑫要占有40%的國內市占率。」
和桐化學是幕後推手
雖然TFT-LCD目前炙手可熱,但五年前國內根本沒有廠商對生產彩色濾光片有興趣,和鑫光電總經理張錫強和張文毅在募資時也吃過不少苦頭。「沒有人知道彩色濾光片是啥咪碗糕,根本沒有人要投,」張文毅苦笑。
後來他們找上和桐化學董事長陳武雄,經營傳統產業出身的陳武雄雖然對光電產業相當陌生,但深被張錫強、張文毅兩人的決心感動,願意協助他們成立和鑫光電。彩色濾光片的投資動輒數十億元,陳武雄當年的慷慨解囊,是和鑫能夠崛起的最大助力。
陳武雄並非完全沒有顧慮。張文毅提及一段當初募資的小插曲,他們跟IBM(國際商業機器)簽約前一晚,錢都已經要投出去了,陳武雄要求張錫強把和立聯合的股票交出來(張錫強同時身兼和立聯合的董事長),張文毅沒有股票,就把房地契拿出來,和張錫強的股票捆作一袋,放在和桐化學做為「抵押」,如果和鑫失敗了,這些「抵押品」就沒收。
「他希望我們能夠破釜沈舟,」張文毅相當感激陳武雄的用心良苦,「如果不是他,台灣的彩色濾光片產業至少還要延遲半年。」
和桐化學目前僅止於財力支援,並未投入材料供應。彩色光阻占彩色濾光片成本15%,以和桐的化學專業,跨入光阻生產看似理所當然,但和鑫目前沒有自行生產光阻的打算。鄭德珪分析,雖然和桐化學有條件可以生產光阻,但養一座化工廠來生產光阻很不合算,短期內應該還是外購。
張文毅預估,TFT-LCD的景氣至少可以延燒到今年第四季,至於是否能持續到明年,得寄望第五代生產線是否能如期開出。
就目前的態勢,面板廠商投入五代線勢在必行,和鑫整天是被面板客戶追著跑。按照原先的規劃,和鑫預計在明年9月或10月進入量產,然而面板廠商的五代線擴產計畫卻急如星火。「TFT廠投入那麼大,總不能要廠商蓋工廠在那邊養蚊子。」張文毅表示,如果彩色濾光片廠不跟進,客戶在危機意識下,可能會考慮自己做;但如果要跟進,卻又顯得倉促,「現在連第四代生產線都還沒開始量產,要怎麼說服投資人說我們要投入第五代?」
此外,五代線的尺寸也是一個變數。彩色濾光片廠無法分期投入設備,得一次裝完所有設備機台,張文毅表示,和鑫須確定兩三家面板商的尺寸,才敢放手投入。即使五代線仍懸而未決,但被客戶追著跑的張文毅顯然是樂在其中,「除了凸板,目前國內唯一有錢、有能力可以蓋第五代的就是和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