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公益彩券與道德拔河

蕭維文
user

蕭維文

2002-04-01

瀏覽數 19,700+

公益彩券與道德拔河
 

本文出自 2002 / 4月號雜誌 第190期遠見雜誌

就在愛國獎券壽終正寢十四年後,政府做莊的「公益彩券」挾著超高額獎金重新捲土上路,樂透風在台灣經濟前所未有的低迷中異軍突起,成為寒冷消費市場中的熱門商品。

負責發行的台北銀行強調這是「公益性的機會遊戲」,在強力的商業包裝,以及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公益彩券旋即掀起了一股「樂透瘋」。

不同於過去台灣銀行受命承辦彩券業務,台北銀行這次主動爭取發行權,並與技術廠商宏?集團的樂彩公司聯手出擊,展現了建立國內「遊戲產業」的強烈企圖心,果然在強大的媒體攻勢下,一開辦就引爆了樂透狂潮。台北銀行總經理丁予康說,「我從來就不贊成壓抑人類博彩的潛在傾向。」

丁予康認為,彩券發行有其理想性,不但可以建立一個正常而健康的產業;並能創造弱勢者充分的就業機會;同時可以為政府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盈餘來源。

按照彩券發行額的分配,北銀將分配到其中的1.8%,以新台幣1000億元的發行規模計算,北銀將分配到18億元,扣除人力開銷、公關、廣告,北銀內部估算彩券的獲利目標將達7億元。丁予康強調,「這絕對不是外界想像的暴利,但該賺的就應該賺。」

「更重要的是透過深入中南部的投注站,提升北銀的知名度,為北銀成為全國性銀行打先鋒,」丁予康強調。

全國公益彩券發行權的競標,讓丁予康找到了北銀邁向全國性銀行的戰略位置。他說,北銀的企圖心,以及過去曾有過的發行經驗,是北銀在樂透戰中出線的主要原因。

從全台的投注站網路架構、系統整合、彩券運輸、現金保全到金融稅務服務。北銀、宏?、中華電信、大榮貨運、中興保全,以迄投注站的經銷商,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樂彩公司董事長王振堂說,每年1000億元的規模,已足以構成一個新興產業。「而政府在不花一毛錢的情況下,即可每年坐收300~400億元的營收」。

把彩券變產業 

宏?轉投資的樂彩公司則成為新宏?轉型電子化行銷服務的火車頭。王振堂說,去年10月樂彩公司取得技術支援廠商資格後不久,宏?集團也正面臨第二次轉型的重要關口,集團內部幹部正積極尋思轉型新的電子化服務事業的方向,讓公司數百名軟體工程師能夠販售解決方案及系統整合。

在延請顧問公司專業諮詢,並經過內部數十次的討論,「微巨服務」的概念及策略才逐漸浮現。

當大家尋思出新宏?將由製造業轉型為行銷服務業,並以電腦產品行銷、微巨電子化服務及投資管理為三大營業方向,大家才赫然發現樂彩公司所經營的彩券業務正是「微巨服務」的重要體現。

宏?集團提供了樂彩公司從龐大運算、軟體運用、資料處理、硬體維修整套的解決方案。

王振堂說,人們過去面對科技生活,就是不斷地上課,K應用手冊,而微巨服務則是以毒攻毒,「用科技的方法解決科技的鴻溝」。更重要的是它是可獲利的商業模式。王振堂形容,「這是新一波的dotcom,技術不是問題,而在於獲利。」

北銀與樂彩公司都將彩券視為產業,聯手以商業手法出擊,果然勢不可擋。儘管承辦銀行台北銀行公開宣稱,目前樂透的玩法,中頭彩的機率是五百二十四萬分之一,也就是「一年被雷打中三次」的機率,但並不能澆熄民眾追求一夕致富的熱情。

截至十六期為止,電腦樂透彩已經產生了五十一名頭獎得主,並創造了七名億萬富翁;四十四名千萬富翁。

這些一夕致富的樣板,成為民眾爭相排隊「繳稅」的最大誘因。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認為,這成為政府支持繼續辦理公益彩券的重要支持力量。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在政府財政日益困窘之際,行政院長游錫?依舊承諾六年內不加稅的決心。台大社會系教授王雲東說,「電腦樂透彩券成了彌補政府財政赤字缺口的最佳解決方案。」

根據「公益彩券發行條例」的規定,彩金的分配比例為:獎金占60%、26.75%的彩券盈餘歸政府、13.25%為管銷費用,其中8.4%歸經銷商、4.3%歸北銀及樂彩公司。(見頁224圖一)

如果依每年1000億元的發行目標計算,政府將不費吹灰之力,取得270億元的盈餘,提撥國民年金、全民健保,以及地方縣市的社福支出;87億元則歸全台五千個投注經銷商;剩下的43億元,則由北銀和樂彩公司依1.8:2.5的比例分配。北銀內部預估,北銀的獲利將因此增加7億元;樂彩公司也可望提早一年開始獲利。 

買一個致富的希望 

不過樂透旺盛的買氣並沒有擴散至一般的消費。走在台北市街頭,美容美髮、服飾等小型商家反而更顯冷清。大安路一家服飾店老闆即指出,自從前年921事件後,生意就特別差,樂透彩推出後,生意更差。

一張樂透不過50元,少坐一趟計程車,少洗一次頭,就能多買一個致富的希望。根據媒體的調查顯示,購買彩券的支出多是撙節自平日的一般消費。也就是說,彩券購買與民間消費出現了排擠效應。

主計處第四局局長鹿篤瑾就認為,原本1000億元的民間消費,移做購買彩券後,僅僅創造了六成經濟效益,將使經濟成長減少0.3~0.4%,甚至還會將貧富差距擴大0.35倍。這與北銀聲稱彩券年銷售1000億元,將對經濟成長貢獻0.14%的說法大異其趣。

政府所謂「公益」「創造弱勢團體就業機會」「建立政府盈餘」的正當性,更被視為箭靶。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王順民就直指「公益彩券」是「除罪化的膠囊」,公益其外,賭博其內。本身即是殘障人士的殘障聯盟祕書長王榮璋也說,政府以公益之名,行賭博之實,根本是「將道德風險轉嫁給弱勢團體」。

王榮璋更直指「公益彩券沒有公義」,他說,彩券是劫貧濟富的設計,「補助了王榮璋,也補助了王永慶。」他並指出,彩券部分盈餘分配地方政府供做社福預算,其實並沒有達到挹注的目的,而是取代了原來即應編列的社福預算,充其量只是紓緩了地方財政的壓力,並沒有提高社福預算的比例。

王榮璋說,其實電腦彩券的經營有相當的門檻,低收入的弱勢殘障者根本無能力跨入經營門檻;而原本具有修錶、刻印專業謀生技能的殘障人士反而捨棄原先的謀生技能,轉進電腦彩券經營,甚至造成黑道介入,人頭經營充斥的情況,形成就業市場的反淘汰。他說,這些現象顯然與創造弱勢團體就業機會背馳。

瞿海源就因此主張停辦公益彩券。他說,公益彩券的銷售有起有伏,並無法提供社福預算固定的盈餘分配;而可能對家庭社會價值的衝擊,所造成的外部社會成本更是無法估量。

經營彩券風險升高 

在一輪猛攻之後,反彩券一時成為政治正確,國會議員提出各種降溫的手法,北銀旋即接獲財政部降溫的指示,停止了各項形象及行銷廣告。

面對來自各方的攻訐,丁予康面對的已不只是單純的「生意」,而是一股小型的政治風暴。丁予康也只能低調地拿出民調,指出五成六的民眾仍支持公益彩券的發行;而購買公益彩券的人口也以中產階級居多,並沒有「劫貧濟富」的疑慮。

王振堂也認為,民眾在經歷去年百業蕭條沈悶的一年,彩券令整個社會又動起來了,連歐巴桑都重拾生趣,開始與鄰人密切互動起來。他說,公益彩券的發行有整套公益的設計,目前全貌還沒有呈現出來,評論還言之過早。

只是不等真正降溫的措施推出,從春節前後兩期的高峰開始,樂透彩的銷售額即急速下降,至第十六期銷售金額創發行以來的新低,只有7億7300餘萬元,預估十七期的銷售額也只可能在7億元上下徘徊,已經開始有經銷商擔心飯碗不保。

公益彩券管理條例二十八條規定,經銷商連續三個內之月銷售額在該直轄市或縣(市)銷售額排名後10%,且未達本行規定之月銷售額(直轄市與省轄市為40萬元整,其他地區為30萬元整),經輔導三個月後仍未見成效者,北銀得以銷售績效不佳取銷其經銷商資格。因此已有投注站老闆開始擔心,若樂透彩券持續退燒,未來投注站數目大幅增加,投注情形持續清淡,未來恐難達成營業目標。王榮璋更擔心,殘障者的經營風險將升高。

雖然彩券銷售似有逐漸降溫的趨勢,北銀彩券部經理楊瑞東強調,一、兩期銷售金額偏低,並不表示彩券銷售已冷卻。他同時表示,依他概略估計公益彩券全年發行金額在670億元以下時,北銀才會發生入不敷出的問題,但是目前論斷還太早。 

許多人更在意的是政府取得龐大的樂透營收後,如何有效運用此筆收入,對全民有利,才是未來更值得探討的議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