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殘酷制度的體面偽裝!波多黎各的災難,是人禍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7-24

瀏覽數 16,0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編按:
世界最富裕的10%人口製造了近五成的全球碳排放,後果卻最先傷害那些極端貧窮的人口,迫使愈來愈多的人民離開家園。2017年,颶風瑪莉亞席捲波多黎各,造成島上多處土石流與停電災情。在波多黎各每個機構都已經被「董事會」攻擊到渾身戰慄的情況之下,遭遇如此強勁的風暴,就連最堅固的社會都會搖晃。波多黎各不只是搖晃。波多黎各支離破碎了。

本文作者為備受讚譽的新聞記者娜歐蜜.克萊恩,以犀利筆鋒為我們描繪社會與生態崩壞的場景,不僅將氣候危機視為深刻的政治挑戰來探討,也點出氣候議題與資本主義經濟帶來的影響如何緊密連結。(本文摘自《刻不容緩:當氣候危機衝擊社會經濟,我們如何尋求適合居住的未來?》一書,以下為摘文。)

當你計畫性地餓死、忽視一個社會的骨幹,讓它在好天氣也失能,那個社會絕對沒有能力熬過真正的危機。 

2018年9月,瑪莉亞颶風一週年

這20年來,我一直在調查有錢有勢者是如何有系統地利用集體衝擊(例如超級風暴或經濟危機)的痛苦和創傷,來打造更不平等、更不民主的社會。

早在瑪莉亞颶風出現之前,波多黎各就已是教科書的範例了。在狂風來襲前,債務(不正當且多數不合法)是強迫實施嚴酷經濟困苦方案的藉口,阿根廷作家羅多爾福.沃爾許(Rodolfo Walsh)40年前就寫到這點,並令人激賞地稱之為「miseria planificada」:計畫的不幸。

這個方案有系統地攻擊了凝聚社會的黏著劑:各級教育、醫療、電力和供水系統、運輸系統、通訊網路等等。

這是個被民眾唾棄的計畫,沒有哪個波多黎各的民選代表可被託付實行之責──因此美國國會在2016年通過〈波多黎各監督、管理及經濟穩定法案〉(Puerto Rico Oversight,.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Stability Act),簡稱PROMESA。該法案形同發動一場金融政變,讓這塊領地(territory)的經濟直接操縱在非民選的金融監督與管理委員會(Financial Oversight and Management Board)之手。波多黎各人叫它「La Junta」:董事會。

這名稱相當貼切。誠如希臘前財政部長揚尼斯.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所言,以前是用坦克推翻政府──「現在則靠銀行。」

就在波多黎各每個機構都已經被董事會攻擊到渾身戰慄的情況之下,瑪莉亞的狂風呼嘯而入。遭遇如此強勁的風暴,就連最堅固的社會都會搖晃。波多黎各不只是搖晃。波多黎各支離破碎了。

不是波多黎各的民眾,而是所有已經被刻意逼上絕路的系統:電力、健康、水、通訊、食物。所有系統都崩潰了。最新一份調查估計,瑪莉亞颶風已造成約3000位民眾喪命,而這個數字已獲波多黎各總督承認。但讓我們講清楚:那些人不全是瑪莉亞殺死的,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撙節聯合了非比尋常的颶風,奪走這麼多寶貴的性命。

當然,有些性命是亡於風災水患。但多數人會死,是因為當你計畫性地餓死、忽視一個社會的骨幹,讓它在好天氣也失能,那個社會絕對沒有能力熬過真正的危機。這就是那項調查告訴我們、而唐納.川普若無其事否認的事:最重要的死因是人們無法使用醫療設備,因為電力已經中斷好幾個月;醫療網萎縮到無法供藥給罹患可治療疾病的患者。人們會死是因為奉行環境種族主義的政府任由他們飲用被污染的水。人們會死是因為他們被遺棄、絕望得太久,似乎除了自殺別無選擇。

唐納.川普資料照。取自shutterstock

唐納.川普資料照。取自shutterstock

那些人命不是空前「天災」的結果,更不是我們常聽到的所謂「上帝的作為」。紀念死者要從吐露真相開始。而真相是:這起災難全是人禍。如果你信神,也別把祂牽扯進來。

在風暴來襲前幾年,解雇電力工人的不是神,未能給電網進行基本維修的也不是神。不是神把重要的救濟和重建合約簽給政商關係密切的公司,其中有些連假裝做事的表面工夫都不做。不是神決定波多黎各該進口85%的糧食──波多黎各群島明明坐擁世界數一數二肥沃的土壤。不是神決定波多黎各該讓98%的能源仰賴進口化石燃料──這些島嶼豔陽高照、風浪不息,用這些來提供價廉、乾淨的再生能源綽綽有餘。

決定這些的不是神,而是為強大利益集團服務的人。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因為這不間斷的500年來,波多黎各與波多黎各人在世界經濟一直扮演的是讓其他人富有的角色,不論是榨取其廉價勞力或廉價資源,或作為進口糧食和燃料的專屬市場(captive market)。按照定義,殖民經濟是一種依賴經濟;一種集中化、不平衡、扭曲的經濟。如我們所見,也是極度脆弱的經濟。

就連風暴本身也不該稱為「天災」。這些屢破紀錄的風暴都不再純屬自然──艾瑪和瑪莉亞、卡崔娜和珊迪、海燕(Haiyan)和哈維,還有現在的佛羅倫斯(Florence)和超級颱風山竹(Mangkhut)都不是。我們一再看到紀錄被刷新的原因是,現在的海洋比較暖、潮汐比較高。而那也不是神的錯。

這就是致命的雞尾酒──不只是風暴,而是被氣候變遷增壓的風暴,猛然闖進被蓄意削弱的社會:遠有長達數百年的殖民榨取,近有10年來的無情撙節,而救濟工作無意掩蓋這個事實:窮人的命,是七折八扣地存在於我們的全球體系之中。

瑪莉亞的強風像將樹葉吹離枝幹一般,扯破了這些殘酷制度的體面偽裝,讓它們赤裸裸地被世界觀看。颶風,以及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無止境的失敗,已將波多黎各推落萬丈深淵。但我們必須正視這塊領地何以一開始就在懸崖邊搖搖晃晃,險象環生。

我們也不能再把這些失敗歸咎於無能。假如是無能所致,就會有若干修正根本制度、避免重蹈覆轍的作為;重建公共領域、設計更安全的糧食和能源系統、阻止碳污染繼續在未來數十年造就更兇猛的風暴。

但我們卻看到截然相反的事。我們只看到更多災難資本主義利用風暴的創傷以強制大幅削減教育經費、關閉數百所學校、進行一波又一波的住家法拍,還將波多黎各最珍貴的資產私有化。而一如川普否認有數千波多黎各人喪命的真相,他也否認氣候變遷的事實──他的政府必須如此否認,才能推行數十項讓危機變本加厲的有毒政策。

因此,官方如此因應這場現代的浩劫:竭盡所能確保它將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竭盡所能促進這樣的未來:氣候災難來得如此迅速而猛烈,連讓我們的孩子在傷痛的忌日聚在一起哀悼亡者,都變成難以實現的奢求。我們的孩子已經置身下一波緊急狀態,就跟此時此刻,瑪莉亞登陸恰好滿一週年的今天,南北卡羅萊納、印度南部和菲律賓的民眾處境相似。

這就是為什麼數十個波多黎各組織,舉起「民眾團結」(Junte Gente)的大旗,挺身要求不一樣的未來。不是好一點點,而是徹底改善。他們的訊息相當明確:必須將這次風災視為警訊,一種具歷史意義的催化劑,落實回復的正義,以及更換經濟模式的轉型正義。刻不容緩。

一切就從清算和消除該島的不法債務與開除「董事會」開始──董事會的存在就是公然冒犯最基本的自治原則。唯有如此,才能空出政治空間重新設計已辜負那麼多人的糧食、能源、住宅和運輸體系,找出真正能滿足波多黎各人需求的制度。

這場回復正義的運動將汲取當地人的才智和專業知識,妥善利用富饒的土壤餵飽民眾,也汲取太陽能和風力來為群島提供能源。

今天,我想起波多黎各生態農業運動偉大領袖達爾瑪.卡塔吉納(Dalma Cartagena)的一番話。她一直帶頭呼籲島民別再仰賴進口糧食,並透過復興傳統農業實務來強化韌性。「瑪莉亞重創了我們,」她說:「但也讓我們的信念更堅定。讓我們明白正確的途徑。」

由「計畫的不幸」與蓄意設計的依賴所掌控的年代已經結束。是時候該為樂趣而計畫,為解放而設計了。如此一來,當(必定來臨的)下一次風暴來襲,風會呼嘯、樹會彎,但波多黎各將向世界證明,它永遠不會支離破碎。

《刻不容緩:當氣候危機衝擊社會經濟,我們如何尋求適合居住的未來? 》一書,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著,洪世民譯,時報出版 。

《刻不容緩:當氣候危機衝擊社會經濟,我們如何尋求適合居住的未來? 》一書,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著,洪世民譯,時報出版 。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