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現年五十九歲,為德州休士頓名人的安隆(Enron)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雷伊(K. Lay),才被招攬為下一任能源部長,如今他的事業和安隆都以失敗收場。
一度被視為最具創新能力企業的安隆,因為汲汲營營於政商關係經營、做假帳欺騙大眾,串通會計師湮滅非法證物,難逃破產倒閉的下場。
安隆事件始末
安隆創立於1985年,總部位於德州休士頓市,以天然氣和電力產品起家,不斷擴展各類資源的批發和零售業務,跨足工商業能源管理、財務風險服務、造紙、投資、保險、電信等產業,並為電力、石油和天然氣建立線上交易市場。極盛時期營運遍及全球四十多國,員工多達兩萬一千人,曾列美國第七大企業,也是全美最大能源交易集團,十分用心於經營政商關係。
1997年,安隆前任執行長史基林(J.K. Skilling)到職,加速多角化經營,建立寬頻交易平台,創造出全新的能源交易金融業務。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指出,安隆的角色如同一家先借用存款戶的錢,然後承諾在未來某個時間償還的銀行,和銀行的不同點是,安隆傳出財務危機後,無法像銀行一樣,獲得聯邦存款保險制度的援助。
史基林擅長在財務報表上動手腳。1998年,安隆投資英國自來水公司維薩克斯(Wessex),由於英國政府調降公用事業費率,使得安隆的投資產生鉅額虧損。於是安隆成立大西洋自來水信託公司,取得其中50%股權,以這種方式,讓維薩克斯的投資成為資產負債表外的項目。又為了吸引其他投資人入股,安隆承諾必要時以自己的股票為債務做擔保,如果安隆的債信被降至投資等級以下,安隆將承攬起高達9.15億美元的債務。安隆股價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別飆漲55%與87%,讓史基林有大筆資金進行如衍生性商品、投資境外控股公司等資產負債表外的交易。
金融投機活動是所有企業的致命傷。2001年10月,安隆的財務問題浮現,雷伊宣布因會計稽核問題,公司淨值巨幅調降12億美元。11月8日,雷伊鬆口承認自1997年以來,公司過去四年共浮報了5億8600萬美元獲利。雷伊嘗試尋求對手動能(Dynegy)公司收購失敗,終於12月2日提列310億美元負債,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獲准,英國《經濟學人》表示,「安隆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公司。」
安隆和安得森專業信譽掃地
安隆用心經營政商關係,又和會計事務所交相賊,不顧投資大眾、員工的權益,讓自己的專業信譽掃地。
根據美國民間「廉政中心」和「責任政治中心」資料顯示,安隆和布希政府淵源深厚。從布希競選德州州長以來,安隆至少贊助50萬美元政治現金,包括財政部長歐尼爾、商務部長伊凡斯、財政部次長費雪、花旗銀行共同董事長魯賓、司法部長艾許克羅等,也和安隆交情匪淺。其實從1989至2001年,安隆的政治捐款遍及共和、民主兩大黨,共七十一位參議員和一百八十七位眾議員,約580餘萬美元。
負責安隆會計簽證業務的全美第五大會計事務所安得森(Anderson),也因為涉嫌此案,被國會調查,成為數以千計憤怒的安隆員工、投資者和債權人興訟的目標,賠上了公司形象。
安得森涉嫌為安隆湮滅證據。美國《時代》雜誌報導,安得森資深合夥人唐肯在去年10月12日下令銷毀安隆所有帳務資料。
會計事務所稽核專業受到質疑。英國《經濟學人》指出,安得森自安隆成立起稽核安隆會計業務已十六年,但從未指出安隆公布假財報的事實。安隆2001年付給安得森2500萬美元管理帳務費用,另付2700萬美元做為提供諮詢和其他服務費用,雖然會計事務所都堅持,這兩者之間沒有衝突,但是每一個新的醜聞都增加大眾的懷疑。
會計事務所的專業不僅遭受質疑,甚至可說已有危機。美國《財星》雜誌直言,因為安隆事件,會計專業的可靠性已經轉為危機。安得森執行長貝雷迪諾(J. Berardino)告訴調查安隆案的國會委員會,「我相信在我的專業上,發生了信心危機,我們需要真正改變,以重新贏回大眾的信任。」
安隆破產案最大一群受害者就是安隆集團員工。根據法院資料顯示,包括董事長雷伊在內的二十九名安隆高層主管,從1999年至2001年7月共賣出價值總額11億美元的一千七百三十萬股安隆股票,而雷伊在去年8月還發出兩封電子郵件告訴員工,公司股價後勢看漲,不料兩個月後,安隆的財務危機就浮上檯面。更過分的是,從10月17日起就鎖住員工的401K退休金計畫帳戶,防止他們出脫安隆持股,「公司鎖住帳戶的舉動,讓我們無法對悲慘的未來說不,」四十五歲的員工雷西(Lacey)說。
隨著安隆破產,員工的退休金轉眼間成為泡影。安隆過去每股曾高達90美元,現在只剩下26美分,美國勞工部門承認,許多安隆員工,因為安隆倒閉,損失70%至90%的退休金。安隆員工雷納得原本在401K退休帳戶中,有47萬2000美元,目前只剩4萬美元。
安隆和安得森的下場證明,企業要活得長久,必須正派經營,大眾已經從中得到借鏡。英國《經濟學人》表示,從安隆破產案學到最好的教訓是,現在投資者和銀行可能要試著學習,不要相信企業不可思議又突如其來的獲利成長,而會計師非常可能迫於老闆的壓力,簽署不真實的稽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