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高雄傳統產業逆境突圍

蕭維文
user

蕭維文

2001-10-01

瀏覽數 24,700+

高雄傳統產業逆境突圍
 

本文出自 2001 / 10月號雜誌 第184期遠見雜誌

雙十國慶煙火終於照亮了愛河的夜空;交通部過去每年在台北舉行的元宵燈會,也移師高雄,為南高雄帶來節慶的歡愉。但璀璨的煙火終究短暫,並沒有辦法照亮南台灣黯淡的景氣。

蛇形的元宵主燈還靜靜地佇立在愛河畔,對岸著名的水上餐廳——海上皇宮,卻因為生意難做,早已吹了熄燈號,關門大吉。

再往後望去,東帝士的八五大樓巍峨矗立在高雄港邊,但這棟曾經是東帝士集團精神象徵的全國最高大樓,如今卻部分改裝,淪為學生出租住宅。

擁有中油、中鋼等台灣支柱型產業龍頭的高雄,曾經締造出螺絲、高爾夫球頭等世界第一的產業,但隨著產業的外移,王國美譽不再,過去貨櫃碼頭排名一直居世界第三的高雄港,排名也向下沈淪。

不過在這些傳統產業中,仍有一群業者堅守本業,向上提升,成為南台灣傳統產業的異軍,在逆境中突圍。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處長周嚴找出加工出口區上半年出口實績統計,傳統產業還算穩建,除了布匹成衣類出現衰退外,其他傳統產業如精密器械、機器設備仍持續成長,金屬加工甚至有17%的高成長,反倒是電子業出現12%的負成長。

傳統產業在經歷過產業外移、兩岸分工、提高附加價值等升級的動作,出口實績在不景氣中反而逆勢揚升。

台灣近年來的產業發展「成也電子、敗也電子」。在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最能感受到這種況味,除了統計數字出現加工區少見的大幅衰退外。周嚴表示,區內電子公司的增資案都有延後的現象。區內的員工也說,「現在加工區的車子比以前好停太多了。」

超高大樓載不動景氣衰退

房地產低迷拖累了高雄的景氣。周嚴指出,房地產是造成高雄景氣低迷的元凶,約有三分之一與房地產相關的製造業遭到波及。

高雄市的超高大樓有著高雄人的豪氣,但快速膨脹的供給量,卻也加速了高雄景氣的蕭條。目前高雄地區超過三十層的超高型大樓共有十棟,從三十樓、四十樓到五十樓、八十樓,建設公司節節高升的建設計畫,曾經記錄著高雄的繁華,但東帝士八五大樓的完工,終於將高雄房地產景氣劃上了休止符。

許多由股票上市公司急功式的開發案,如今都淪為票房毒藥。寶成、長谷、宏總、昱成等高雄老牌的營建類上市公司並因此淪為水餃股。一位高雄建築業者說,「蓋得愈高、死得愈快。」

不過最壞的景氣也有贏家,擅長控制成本的京城建設是高雄地區少數仍在推案的建設公司。京城集團董事長蔡天贊說,「最壞的景氣,對京城而言卻是最好時機。」

在營造成本固定的情況下,房地產獲利的關鍵在於土地取得成本的高低。

京城建設總經理周良田坦承,在需求減少、同業削價出清餘屋的競爭下,確實帶給京城相當大的營運壓力。不過靠著土地成本低、管銷成本的控制,使得京城仍能立於不敗之地。他說,「目前高雄市有七成的推案是屬於京城建設的。」

巍峨超高大樓玻璃幃幕,映射出高雄烈炎的陽光,寒冷的景氣卻依舊無法回暖。但已順利升級的傳統產業,仍能根留不景氣的高雄。格尚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將在台據點升級為設計中心的公司。

從事珠寶、手錶設計代工的格尚公司,是一家由義大利人創辦,現在由法國人接手經營的外商公司。

在楠梓加工出口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了。在不景氣中,格尚今年上半年的營收較去年同期仍成長了18%。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專注本業的決心與毅力

傳統產業在淪為夕陽產業多年之後,或結束營業、或加速外移,如今仍屹立在台灣的業者,主要靠企業主堅守本業的決心與毅力,久陽螺栓與鉅明公司就是這樣的實例。

高雄過去一直就是傳統產業的重鎮,橋頭、燕巢、岡山一帶上千家的螺絲、螺帽工廠,曾經為台灣帶來「螺絲王國」的美譽。但隨著人力、土地成本的攀高,廠商迅速外移流失。經建會主委陳博志說,「台灣傳統產業的優勢,已經被開發中國家所取代。」

在走訪位於橋頭鄉久陽螺栓的途中,沿路電線桿上,密集貼著「廠房廉讓」或者「票現低息」的民間借貸廣告,景氣可見一斑。久陽螺栓董事長鄭百榮說,「過去這條街每天下班時刻可是車水馬龍,會塞車的。」不過在這條過去曾有十幾家螺絲工廠的街道上,廠商不是外移、就是歇業。久陽是這條街上碩果僅存的螺絲廠。

鄭百榮說,久陽堅持本業,不願外移。面對新台幣升值、人工成本升高的挑戰,久陽透過生產自動化、產品多樣化維持競爭力。

久陽成立將近二十年,兩年前開始出現虧損,於是決定跨入電子產業領域。早年久陽一直維持獲利,鄭百榮說,「早期螺絲業榮景時,毛利不到30%的單子不接。」虧損促使久陽開始思考轉型,並在8月初成立光儲存事業部,計畫生產可攜式燒錄光碟機。

這項轉型的訊息使得久陽的股價出現飆漲走勢。不過鄭百榮說,因為久陽專心本業、財務報表不做假,才獲得某電子公司技術團隊的青睞,促成了這項轉型案。

同樣是「世界第一」,高屏一帶的高爾夫球頭業,也因為專注本業、技術升級,維繫住這項地方傳統產業的榮景。鉅明公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廠商之一。

傳統產業可以知識化

儘管全球景氣低迷,復盛、大田、鉅明三家高爾夫球頭的上市、上櫃公司,卻因為獲利大幅成長,成為股市一支耀眼的族群。鉅明公司總經理李文國分析,老虎伍茲掀起的高爾夫球運動旋風,大幅帶動了全球高爾夫球運動的人口,而台灣的製造品質水準,更吸引了美國大廠將代工訂單自美墨邊境轉移至台灣。

南台灣人拚搏的精神,創造了大高雄地區傳統產業重鎮的基礎,但在過去十年資訊產業崛起的過程中,傳統產業卻猶如棄嬰,沒有獲得充分的資源配置,錯失了許多升級的契機。

像中鋼公司所帶動的鋼鐵上中下游產業鏈,為南台灣建立了螺絲及高爾夫球頭王國,而金屬中心扮演了提供廠商相關技術的功能角色。但經濟部所屬的十多個產業研究機構,在偌大的大高雄地區,金屬中心是唯一的一個研究單位。李文國就抱怨,這將使南台灣產業的升級及發展多樣性受到局限。

行政效率的低落更錯失了廠商升級契機。高雄縣長余政憲就透露,岡山本州工業區1989年規劃開發時,登記欲進駐的廠商供不應求,但遲至2000年才完工,廠商早己外移,如今工業區土地只賣出兩成,成了個空城。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所教授姜渝生就明白地指出,高雄的發展瓶頸卡在人才。儘管余政憲強調,在他八年的縣長任內,已經增設了義守、高雄科大等六所大學,但大高雄地區人口外流的現象仍然沒有改善。

不過,不論是傳統產業或者是科技產業,從傳統產業加工到晶圓代工,台灣的製造業始終無法擺脫為國際大廠代工的命運。周嚴說,「我們從聖誕燈飾代工到晶圓。過去是小學學歷工人為別人代工,現在是博士幫別人代工;過去是在台灣代工出口,現在是在海外代工出口。」

鑑於台灣中小企業自創品牌的高難度,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正積極推動各產業別的國際行銷公司。周嚴說,透過各產業工會整合會員廠商,籌組成立的國際行銷公司,將以開發中國家為目標,建立區域性自有品牌,提供產品及技術的輸出。他表示,這樣才能建立自主性產業,擺脫為國際大廠代工的宿命。

在高高屏聯手規劃的科技走廊中,傳統產業顯然是缺乏關愛的眼神,但在全球資訊產業近乎崩盤的衰退中,南台灣部分傳統產業的表現反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陳博志說,「知識經濟絕不是科技產業的專利,傳統產業也可以知識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