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最老文青聖地 中央書局強勢回歸

陳澄波開過畫展 尼克森也曾到訪

蕭玉品
user

蕭玉品

2020-02-05

瀏覽數 74,50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台中中央書局。
台中中央書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20 / 2月號雜誌 請問總統女士,台灣怎麼走?

《遠見雜誌》全新單元與數位頻道《城市學》,帶你看見台灣22縣市的美好。「文青」風並非近年吹起,早在1920年代,文人雅士就愛聚集台中中央書局清談,但歷經遷址、歇業、轉手、重整、修復,中央書局能否再現風華?《遠見》帶你一探究竟。

車水馬龍的台中台灣大道與市府路口,那棟三層樓共200坪、黯淡了近20年的建築,又亮起燈來了。那是串起台灣最廣人脈網絡的中央書局,承載幾多台中人的記憶。

1927年,日治時期,作家莊垂勝「揭竿起義」,林獻堂、賴和等台灣文化協會成員響應,集眾人之資,成立「中央書局」(前身為「中央俱樂部」),打造了運籌思想的文化沙龍。1948年,中央書局搬到現址,除了賣書、賣文具,南來北往的文人雅士更愛在此清談,儼然成為當代文化思潮的傳播站。

信誼基金會推動 重現風采

幾番轉型、流變,中央書局一度成為全台最大漢語書店,只是名氣再盛,終究不敵出版環境與時代的沖刷,1998年黯然熄燈。隨著便利商店、安全帽店和婚紗店陸續進駐,中央書局似乎走到盡頭。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訂《遠見》 贈 暢銷書籍 特價 2,080 元

延伸閱讀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數位專題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在,縣市無不積極爭取青年移居。被視為勞動力的18-44歲青壯年人口,成為22縣市積極祭出政策守住的族群,青年人口變化,更可窺探各地的發展潛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