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全新單元與數位頻道《城市學》,帶你看見台灣22縣市的美好。「文青」風並非近年吹起,早在1920年代,文人雅士就愛聚集台中中央書局清談,但歷經遷址、歇業、轉手、重整、修復,中央書局能否再現風華?《遠見》帶你一探究竟。
車水馬龍的台中台灣大道與市府路口,那棟三層樓共200坪、黯淡了近20年的建築,又亮起燈來了。那是串起台灣最廣人脈網絡的中央書局,承載幾多台中人的記憶。
1927年,日治時期,作家莊垂勝「揭竿起義」,林獻堂、賴和等台灣文化協會成員響應,集眾人之資,成立「中央書局」(前身為「中央俱樂部」),打造了運籌思想的文化沙龍。1948年,中央書局搬到現址,除了賣書、賣文具,南來北往的文人雅士更愛在此清談,儼然成為當代文化思潮的傳播站。
信誼基金會推動 重現風采
幾番轉型、流變,中央書局一度成為全台最大漢語書店,只是名氣再盛,終究不敵出版環境與時代的沖刷,1998年黯然熄燈。隨著便利商店、安全帽店和婚紗店陸續進駐,中央書局似乎走到盡頭。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