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位出色的知識人--溫世仁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1-09-01

瀏覽數 18,200+

一位出色的知識人--溫世仁
 

本文出自 2001 / 9月號雜誌 第183期遠見雜誌

八月初與趙耀東先生等一行十餘人,參訪新疆的開發,途中他感慨地說,「台灣的大企業家太少,小格局的太多。」

每逢經濟衰退或者股市重挫,就有一些以工商界大老自居的人,毫不掩飾地為自身公司爭取權益,其方法從免稅、降稅、到股市護盤,應有盡有。

幸運的是,台灣產業界也出現了另一批投入本業、專心研發、追求創新的一代,他們不靠政商關係,不靠政府施捨,不靠傳統作法,而在劇烈的國際商場上獲得了一席之地。英業達集團的副董事長溫世仁先生即是其中一位。

聽到「溫世仁」這個名字已經有很多年,但是從初次見面到逐漸認識他還是近十年的事。當近年來愈來愈認識他時,也就愈來愈欣賞他各方面的才華、創意與人生理念。以「一位出色的知識人」來描述他,似乎很恰當。

溫先生在1948年出生於台北,在台灣中部的農村長大,父親是個水電工人,自己是台大電機研究所畢業,目前是英業達集團的副董事長。

由於他的謙和及平易近人,一般人也許不容易知道在他五十三歲的生命歷程中,已有一連串的動人紀錄:

‧二十四歲就當廠長(還是研究生)。

‧二十五歲擔任金寶公司總經理。

‧二十六歲已經去過四十三個國家推銷產

品。

‧三十二歲進入英業達後,曾先後參與了

多次內部的組織改革與策略變更,每一

次都帶來了更多的商機與突破。

‧五十歲創設「明日工作室」——實現推

廣創作的夢想。

‧一年之中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世界各地

出差、演講、開會。

‧他每天工作時間長、讀書時間長,但下

午兩點以後不進食。因此「請他吃晚飯

最划算」。

在接受《遠見》雜誌的專訪中(1999年10月號),他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見解:

‧「工作投入就是人才。」

‧「相信別人才有發展的機會。」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我沒有開除過一個人,也沒有留過一

個人。」

‧「領袖要有三顆心:寬廣的心、包容的

心、全力投入的心。」

‧「公司不賺錢,感情再好也沒用。」

‧「人可以從公司退休,不要從社會退

休。」

在台灣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我曾先後提出過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科技人的理念,來反映我對他們的社會期望。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又在鼓吹「知識人」這個更廣義的理念。這個理念讓「知識分子」披上一件「新衣」;更重要的是要使「知識人」與當前大家提倡的「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知識世紀」「知識時代」接軌。

我心目中的「知識人」要擁有三個條件:

科技腦:過去半世紀台灣經濟奇蹟的功臣,幾乎全是科技背景:從尹仲容、嚴家淦、孫運璿、李國鼎到趙耀東、李達海諸先生,這些財經首長們都擁有第一流的科技腦。

沒有現代科技,就沒有現代社會。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做科學家或工程師,但至少要有一些「科技人」的思維方式及工作態度,並且要認真地學習他們的優點:這包括了相信事實、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對」的就要堅持、「錯」的就要放棄;並且追求創新,相信「失敗無罪」;更是目標導向,目標既定,全力以赴。

人文心:「人文心」是「以人為本」。有益於人類的「科技」,能帶來財富、效率、秩序、進步;正如有益於人類的「人文」,會帶來自由、公平、哲思、福祉。

當以「人」為核心時,就要培養及發揮高尚的風範、謙和的氣質、大愛的情操、人性中的尊嚴,以及共享的信念:如對歷史、文學、哲學、藝術、音樂、語言、建築等的提倡。

科技可以「富國」「強國」;人文則可以「立國」「興國」;兩者當然要相輔相成。

中華情:這裡所提出的「中華情」,反映的就是薩伊德教授(Edward W. Said)所說的「寬廣的人道關懷」。這可以包括對中華歷史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嚮往,對兩岸和平的追求,對兩岸雙贏的鼓吹。

當前的「中國結」千萬不可變成死結。因此,兩岸的底線絕不可以產生「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局面;兩岸交流的起點一定要從「中國人幫中國人」開始。

兩岸的中國人,只有以「中華情」來解「中國結」。

當以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來凸顯「知識人」的三個重要特質時,我們放眼台灣社會的各界精英,他們常常有三個特質中的一項或者兩項,很少兼有三者。溫世仁則是一位同時兼有三者的突出的知識人;因為有科技腦,他是一位成功的科技企業家;因為有人文心,他也是一位有熱情的文化工作者;因為有中華情,他更是一位鍥而不捨的「兩岸雙贏」推動者。

溫先生自謙地說過,「寫書速度不如人家,讀書的速度卻絕不落人後。」他已經出版過十二本中文書(其中八本已譯成英文版、四本日文版與兩本韓文版),早已受到廣大讀者的肯定與喜愛,這樣的寫書速度真使我們這些一輩子教書的人為之汗顏!

他又說,「一天總會空出三、四個小時閱讀,一年總可以讀三百本書。」這樣認真地、快速地吸收新知,豈不令所有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無地自容?

他寫的書,我大都讀過。這本由天下文化出版的新書《溫世仁觀點:新經濟、新工作、新財富》約七萬字,具有可讀性、實用性、以及親切感與貼身感。

近年來,溫先生常在台灣、香港、大陸各地演講。在今天全球化的潮流中,不是「商人無祖國」,而是「商人無國界」;在兩岸經貿關係上,工商界追求的是「你贏我贏」。一些政治人物如果以為他們是「天真」,那麼正反映出自己的「無知」。台灣需要更多有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的創業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