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高希均教授(《遠見》雜誌創辦人)
時 間:2001年8月13日
地 點:台北市松江路93巷2號1樓人文空間
主辦單位:《遠見》雜誌
協辦單位:公共電視、《工商時報》
與談人:謝長廷(高雄市市長)、余政憲(高雄縣縣長)、蘇嘉全(屏東縣縣長)、陳博志(經建會主委)、 姜渝生(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依發言順序排序)
高希均:我一生研究及從事經濟發展,在理想的境界裡,所看到的社會、國家,是一個均衡發展的。經濟發展如果只帶來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一個職業或者一些人的發展,其他地區沒有因此而受益的話,是非常遺憾的。
兩天前,我受邀與趙耀東先生等人,參觀新疆「大西北」的開發,對新疆發展多了一些瞭解。
新疆的中共官員指出,將以五項方法加速開發新疆及大西北地區,不要讓大陸的發展只有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上海。
聽完之後,我幾乎不知道他們講的是新疆,還是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聽聽中共的官員怎麼說,這個順序是他們定的——要發展大西北,第一個要加強基礎建設:鐵路、公路、交通及水利。第二,在發展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生態的保育。第三,要發展有新疆特色的產業。舉個例說明,新疆有很多水果——哈密瓜、蕃茄等,統一企業在新疆製作蕃茄醬,但是碰到兩個問題,一是運送成本很高;二是蕃茄有國際價格,豐收時價格可能跌40%或50%。新疆如何對付這種不利情況?經過研究,他們發明了蕃茄粉,更進一步發展蕃茄膠囊,讓人口服吸收富含維他命蕃茄膠囊。
第四點,要大力發展新疆的教育及人才培訓。第五個,要擴大開放大西北及新疆。
如果我沒提新疆的話,似乎也可以應用在整個台灣,甚至於包括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當然台灣的狀況跟大陸不一樣,今天藉這個機會,希望第一手聽到所謂南部的聲音。歡迎高雄市謝市長首先發言。
用交通把都市串聯起來
謝長廷:全國發展不均衡不只是地方受害,事實上也是全國受害。
過去一直有「重北輕南」的觀念,但事實上南部有很多優勢。第一個優勢是交通,我們有海港的優勢。高雄港到亞洲其他重要港口的時程平均是五十三小時,香港需時六十四小時,新加坡一百二十四小時,所以高雄港是最好的港。南部也有小港機場,如能稍微改善,貨運量可以有很大的成長。
政府現在實施海空聯運,對高雄很有利,高雄港現在是世界第四大(本來是第三大)貨櫃港,我們希望拓寬貨櫃的專用道路,改善貨櫃跟市區交通的狀況。進一步改善小港機場,包含到歐洲的貨運飛機,直接到小港就可以了。
但南部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交通,一定要用交通把它串聯起來。高雄的捷運已經動工了,目前是四十二公里,打算延伸到高雄縣、屏東縣,將來更希望延伸到台南,串聯整個南部。
再談談工業的部分。高雄市的工業屬於傳統工業,如鋼鐵業、石化業,有很好的工業基礎。高雄加工區現在有許多電子科技產業,像高雄加工出口區、楠梓加工出口區、臨廣加工出口區等。去年楠梓加工出口區產值為新台幣2493億元,引進七千多個就業機會,所以加工出口區很發達。
高雄市現在推動多功能經貿園區,目前推動的有軟體科技園區,另外一個是台糖物流園區,第一期已經完工,為二十四小時通關,運送至各地的貨物可以在此分裝、標籤等等,這也是政府推動運籌中心概念的具體落實。
區域經濟的分工,在屏東有二代加工出口區,在高雄縣有路竹科學園區,加上高雄市的多功能經貿園區,包括南科,希望能串聯起來,成為南台灣產業的地圖。
南台灣過去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像證券交易等都在台北,南部金融產業自然不好,服務業人口、三級產業人口比較少,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南部的觀光我們有配套措施,高高屏打算發行「觀光護照」,根據護照到屏東縣、高雄縣、高雄市都可以打折。
南部是「欠照顧」「欠栽培」(台語),其實先天都不錯,而且腹地很大,有待開發和發展的空間非常大,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能予以重視。
結合為「科技走廊」
余政憲: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是一個生活圈。希望透過高高屏三個縣市首長的合作,開闢高高屏的「科技走廊」:高雄縣是路竹科學園區,屏東縣是二代加工區,高雄市是一個經貿園區。
透過三個縣市首長的支持,捷運會將高高屏三個連成一體。未來搭捷運,從屏東到路科只要四十分鐘,屏東二代加工區、高雄市經貿園區、高雄縣路竹科學園區,再加上捷運,結合起來成為高高屏的科技走廊。
新竹能夠成功,最主要是大學城,我在任內積極鼓勵大專院校到高雄縣來,短短幾年內已有實踐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義守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六所大學設校;還有和春技術學院、輔英、正修、高院……約十一家左右。
一個園區要成功,不是只有硬體,需要相關的研究機構結合在一起,未來才能使路科成功。我估計這個園區在2010年的產值約為5000億元,更可提供五萬兩千個就業機會。
未來加入WTO以後,高雄縣的農業將改為休閒農業,結合農業、觀光、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酒莊。
站在地方首長身分來看,我要建議的是,中央管得太多了,法令一定要鬆綁,權力下放。以高雄縣路竹科學園區為例,從1994年開始爭取了七年。當時是需求大於供給,完成以後,廠商卻跑到中國大陸去了,我們只賣出了兩成。
時效的問題,我們沒辦法掌握,如何要求廠商前來投資呢?這是全國各縣市共同面臨的問題。
以觀光、科技立縣
蘇嘉全:屏東縣在高高屏三個縣市中,是弱勢中的弱勢。過去因為區域發展的關係,屏東縣在1975年變成特定的農業縣,屏東縣的土地都是「特定農業區」,連蓋個活動中心、養老院、育幼院都不行,一般的工商發展就更不用談。這到了1987年,屏東縣更變成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所有平地的土地都被限制。
所以屏東縣只是一個資源提供者、糧食提供者,也造成「屏東縣站尾包衰」(台語),也是最衰的意思。
感謝新政府在去年8月將特定農業縣的土地釋放,把屏東推向觀光、工商發展的方向。
三年半前我就任之後,就以打造一個觀光並延伸到科技的方向立縣。利用屏東縣族群文化、美麗沿海風光,將它規劃為親山觀光系統。
台灣地區只有屏東縣才有的原住民文化園區,正在施工中的客家文化園區,未來加上規劃的河洛文化園區和新住民的文化園區,希望族群文化在屏東縣能真正落實。
我們也延伸到親水性,所謂大鵬灣的開發,屬於水、遊艇的開發。最後進入半島系統的墾丁國家公園,包括海洋生物博物館。
近來結合農漁特產品、族群文化、觀光據點,推動整體的觀光行銷,已經得到成果。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是官方最長久的活動,為期三個月,為漁民、餐飲業等等帶來約10億元的價值,創造台灣觀光的新模式,觀光局甚至計畫推介到其他縣市。
除了觀光之外,希望朝科技發展,結合高雄縣、市。屏東縣二代加工出口區打算11月21日動土;利用二代加工出口區在屏東市銜接高雄市的臨廣、多功能經貿園區,高雄縣的路竹科學園區,變成一個科技走廊。
屏東機場希望跟高雄市的小港機場,推動雙子星的計畫,小港機場成為國際機場,屏東機場就成為國內機場。
屏東縣具氣候優勢,加上養殖漁業、農業的發展,三個縣市聯合爭取「農業科技生物園區」,希望落腳在屏東縣的海豐農場。
配合發展避免被邊陲化
陳博志:高高屏的發展,怎麼做?簡單區分為三方面來說明:第一、高高屏的發展當然是全國發展的一部分,全國的產業如何發展,高高屏要有配合;第二、在整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很多地區怕的是被邊陲化,要如何避免?第三、如果要避免被邊陲化,如何貢獻、扮演積極的角色,配合全國發展,也就是區域優勢。
我們國家正走向知識經濟。高高屏地區已經成功地開始推動,包括建立科學園區、全球運籌專業區,這些都是正確的方向,值得繼續努力。
如何避免邊陲化?現在北部比較發達,中南部有一點邊陲化,政府正努力改善,其中一個重要的努力,就是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營運後,距離就縮短,過去建設不平均現象的後遺症會減少,南部人一樣可以享受在北部的建設。
還有水資源開發方面,特別是水的品質改善,以及在大學的建設、高雄捷運相關建設、地方已經在推動的e化,這些都是要讓南部地區的基礎建設,方便和北部逐漸拉平。
高高屏地區該怎麼樣對整個台灣地區有更積極的貢獻?我想高高屏地區過去是傳統工業的重鎮,但傳統工業這幾年被開發中國家替代,這是南部地區這幾年遭遇困難的原因之一,但傳統產業一樣有知識化的空間。
在政府的規劃裡,傳統產業的知識化,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全球運籌。也就是說,研發、經營,新的設計、新產品在台灣做,並控制全球台商的生產,利用全球台商的分工來爭取世界的訂單,這是我們很強的競爭力。高雄原有的加工出口區,應該有能力。目前加工區也已經組合了一些廠商,成立了不同產業的行銷公司,這些努力應繼續。
高雄地區過去最重要的是高雄港,港本身跟全球運籌有密切的關聯。高雄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港之一,怎麼樣發揮更重要的運輸、運籌功能?根據政府的雙港計畫,計畫把高雄港、小港機場的加工出口區,還有一大片的工業區連成一氣,成為全球運籌的專區。
高希均:陳主委不僅希望南部不要被邊緣化,我想他要花很多的時間希望台灣本身在全球的競爭當中也不要被邊緣化。我們請在南部成功大學著名的專家姜渝生教授來談。
以國際觀點來考量
姜渝生:區域發展常用量的指標,從量的指標來看,六○年代政府推動國土計畫、區域計畫之後,區域差距好像比較小,但真正差距愈來愈大,差距反應在「質」。
台灣過去的區域發展,不只是人口分布的量變,更重要的是質變。舉例來講,早期大學只有台北,其他地方很少。後來雖然其他地方陸續出現大學,但是大學畢業生,包括國外回來的學者,大部分集中在台北,長期便產生人口的質變,這可能是台北之外的其他地方在發展時的瓶頸所在。
我認為高雄都市的發展要注意幾點,首先是高雄過去地區的發展是靠著高雄港及重化工業,比較沒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這是將來要努力的方向。
還有高雄整個都市發展地區,中心性不強烈。根據統計顯示,高雄甚至沒有明顯的中心商業區;周邊雖然有非常多的高雄縣跟屏東縣的資源,但是跟高雄市之間的分工機能地位不清楚。
我認為市港合一對高雄市發展是很大的契機。高雄可以發展休閒觀光產業,剛好又有周休二日。我希望戒急用忍的制度有所調整,因為這對擁有港口的高雄,是非常有利的。
高雄將來最重要的發展,就是運籌中心,以國際觀點及視野來考量,台灣是一個點,要整合在一起,不是做零和的競爭,先決條件是中央一定要開放戒急用忍。
傳統產業更要知識經濟化,事實上墾丁有非常好的觀光資源可以充分發展。路竹科學園區,要跟台南整合在一起,這個動能就變得非常大。
文化、學術、研發也要加強,也可跟台南市整合;高雄本來就是南台灣的消費中心,可以繼續強化,並開發跟海洋有關的新產業。
要注意的是,現在政府雖然有重大建設計畫投到高高屏,但是整合不夠,也有衝突。比方說港與都市裡面,有休閒漁港的發展,但是快速道路、高架道路事實上是妨礙了那個地方的發展。
此外,人力資源不夠的部分,應盡量借助外面的資源吸收。
高希均:如果政府以後往兩岸戒急用忍鬆綁的方向走的話,謝市長有沒有應變的方案?
謝長廷:就一個港口城市來講,交流擴大、自由化,當然有利於港灣城市的發展。
早期我曾提出過一個「境內香港」,我的意思是說,台灣可以有一個港,好像香港一樣,更自由。透過我們的加工出口區、物流中心,通關、免稅,甚至指定幾個碼頭當真正的境外轉運中心。
大陸的人、貨,甚至技術、產品來這裡,可以免稅、免通關,大陸的台商投資的產品到最後一個階段可以到這裡來輸送,甚至貼上一個台灣製造的標籤或是做很多東西,這樣我們才有引力吸引台商的資金回流。(蔡興志、蔡淑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