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嗓音、甜美的聲調,初聽「娃娃」魏如萱的歌,你一定會深深陶醉在那充滿渲染力的氛圍中,她不只多次入圍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的肯定,也在那一首首親自譜曲、填詞的堅持中,傳遞溫暖的價值和感動。
從樂團歌手、廣播主持人、作家,魏如萱還在近年多了一個母親的身分──自少女時期便非常活躍於音樂、藝術圈子的她,寫下許多傳唱度極高的作品,多元的音樂風格是她的最大特色,而和妹妹魏如昀「大相逕庭」的曲風,更見證魏家亮眼的音樂丰采。
從小就愛上唱歌 萌芽歌手夢
魏如萱分享,自從自己幼稚園開始有印象以來,她便經常哼著〈一閃一閃亮晶晶〉給鄰居聽,當年充滿自信的她,還知道自己氣不足、換不到氣,儼然對歌唱技巧已有一定程度的體悟,對音樂的興趣,也在小小的心底萌芽。
由於自幼父母離異,姊妹倆從小在祖父母的拉拔下長大,「我一直記得我跟奶奶說夢想是要當歌星,會幻想要在很多人面前唱歌、表演給別人看。」
也正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魏如昀也開始跟著姊姊,一頭栽進了音樂路,魏如萱笑說,「以前姊妹倆都是一起聽流行歌,會互相指導唱歌技巧、問對方是怎麼樣唱到那樣的情境,後來妹妹上五專後開始往龐克的路線走,我因為最常聽獨立樂團的歌曲,也開始往這個方向邁進。」
一開始,許多歌迷對魏如萱的第一印象,是她在2004年起於中廣音樂網擔任DJ,她總是在節目上用饒富磁力的嗓音,訴說一段段她對音樂的堅持和信念,加上聲音識別度高、語氣甜美又柔和,一股儼然療癒力的暖流,在廣播非常盛行的時刻,奠定她最文青的知性面貌。
走過低潮期 甚至一度想要放棄
一直以來,魏如萱就不是那種一出道就爆紅的歌手,也不是專輯銷量破表、每次推出新作都引發話題的偶像;甚至剛出道那一年,也遇過台下僅有幾個零星觀眾的尷尬場面,但她還是持續在創作路上堅持,以最誠摯的信念,寫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
不過,魏如萱坦言,當歌手最辛苦的地方,其實在於等待。
「我何嘗沒有想過要放棄,這樣的想法在我腦海中縈繞了好久。」
她說,當歌手一段時間後,常常會因為不知道要幹嘛,而覺得特別茫然,有時候甚至會因為創作的瓶頸、對音樂的猶豫,好幾次想要在表演的舞台上放棄,「我不是一個不能做別的事情的人,任何工作、甚至和音樂無關的職業,其實我都願意嘗試。」
她有時自怨自艾的,是「為什麼她可以這麼紅?」「為什麼她比我晚出道都登上小巨蛋開演唱會了?」「這麼多的歌手,反正也不差我一個……」這種種在音樂路上迷失自我初衷的迷惘,成了她腦海難以突破的心魔。
不要跟別人比 而是要跟自己比
後來,是因為信仰的關係,她頓悟到「不要跟別人比,而是要跟自己比」的道理,「我曾經一段時間,唱歌出了很大的問題,後來我聲音可以變好,完全是上帝給我的幫助,後來我豁然開朗,我不能因為想要放棄就放棄,唯有凡事跟自己比,你才不會隨時想拋下自己的夢想。」
2014年,魏如萱首次登上台北小巨蛋,舉辦《魏如萱 捉迷藏演唱會》;2017年,她又再度以《魏如萱 末路狂花巡迴演唱會》登上小巨蛋舞台──她唱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也在從小追求夢想的歌手道路上,有著勵志的雀躍和火花。
後來她常這樣鼓勵粉絲,「當有人在嘲笑你的時候,不要忘了曾經迷惘,那個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的魏如萱。」
全心專輯 唱出初為人母的心聲
睽違3年,她終於推出了新專輯《藏著並不等於遺忘》,這也是出道至今第6張作品,專輯概念最初來自於安徒生童話故事集中的同名篇章,以3個短篇故事,講述在不同時間的流轉下,而引發的轉折與希望、記憶與愛。
「有些事也許被記下了,也許被人忘掉了,但有的只是隱藏在心的深處,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從創作歌手、演員、電台DJ,到現在成為新手媽媽,在多重身分的考驗下,看似混亂失序的新生活,害怕無法再創作的焦慮,原來更多的恐慌都是來自於愛。
魏如萱說,少了和自己獨處寫歌的時間,睡眠變短了卻規律了,新專輯便是包裹著藏在生活裡的各種選擇,「當想起還能夠唱歌創作的時候,依舊雀躍,依舊興奮,依舊迷人。」
已為人母的她,這回也在新專輯中埋了首〈兒歌〉獻給兒子,由李格弟填詞、黃韻玲譜曲。在銅管樂器響亮的音色裡,交錯著此起彼落的和聲,充滿了百老匯爵士風格,她笑說,就是因為這首歌太特別,才不可以自己寫,這樣會有不同音域表現的存在。
歌曲敘述,那些看似被偷走的時間,混雜著突如其來的措手不及和毫無頭緒,但也伴隨著孩子最豐沛的氣息和笑容。即便成為了母親,仍藏著少女的自我,身分的選擇也許不在當下,而是在成為了之後。
談到對兒子未來的期望和規劃,她強調會完全尊重孩子自己的發展,「因為我的家人從來沒有限制我該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我只期待他是一個善良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這個世界,至於喜不喜歡音樂,那其實並不重要。」
(部分圖片提供/魏如萱、好多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