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綺曾經刷卡刷爆五張卡、欠債100萬元,還收到法院支付命令,她痛改前非,不到三年即還完債務,並潛心研究投資理財,而後成為知名講師,至今教過的學生已超過400名,她到底如何做到?
在《小燕之夜》「想存錢到底難不難?!」這一集節目裡,葉小綺對藝人來賓李易說,要想投資自己、交朋友,也有聰明的方法:「我看了李易的記帳表,他的交際應酬請客錢非常多,重點是這些朋友能不能變成真正的人脈。」
她一針見血直指核心:「錢可以花,但投資自己不一定要花大錢。」
留著俐落短髮、有著脫俗氣質的葉小綺,在節目上侃侃而談理財之道,一副精明的模樣,不說不知道,她也曾經傻過,刷爆5張信用卡,負債百萬。
但現在,她已是小有名氣的理財老師,不僅創辦「葉校長的理財學校」課堂,也是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等機構的講師,還在《小燕有約》《現在才知道》探討生活消費、理財主題時,受邀當來賓,至今教過的學生已經超過400名。
沒有理財概念成為卡奴
現年43歲的葉小綺回想20多年前,她跟許多小女生一樣,喜歡東買西買。那個年代,雙卡風暴尚未襲來,辦張信用卡跟買菜一樣簡單,也不需收入證明,葉小綺大三就辦了七張卡,首刷就入手一萬元的手機,接著又交男朋友,約會、買禮物支出不少,當時只靠打工根本無法負擔,每期帳單一來,她頂多只能支付最低應繳金額。
剩下的餘額都滾到循環利息裡,「對於20%循環利息,我完全沒概念,不知道嚴重性,也覺得還得起。」慢慢的本金加利息堆疊,其中五張卡就負債近百萬。
圖/僅為情境配圖。pexels
討債公司開始不分時段天天打電話找她,有的還用恐嚇、性騷擾方式,就是要債務人受不了儘快吐錢,即使這樣,葉小綺仍選擇當縮頭烏龜,不願理會也不敢面對。
直到一家銀行採取法律途徑,讓葉小綺不得不正視債務黑洞。在日商出版社上班的她,某天,公司收到一紙法院支付命令,要求強制扣繳葉小綺的薪水,公司根本無法接受員工有財務瑕疵,及替員工背負相關作業成本。葉小綺必須做出抉擇。
此時,她不得不向家人求助。「媽媽當然很失望生氣,但也鼓勵我,可以跟銀行談,看看有無轉圜餘地;另外,我還年輕,只要面對,都還有救」。
因為銀行阿姨,意外踏進投資理財一途
當葉小綺走到銀行櫃檯鼓起勇氣說明一切時,櫃台阿姨對她說:「年輕人不錯,還會主動還錢。」阿姨建議她,擬具還款計畫書,讓銀行知道她有還款誠意及規劃。
葉小綺認真的寫出還款時間規畫,後來真的峰迴路轉,沒多久,她就接到阿姨的電話,恭喜她只要還本金即可,銀行就不追討利息了。
對於銀行阿姨熱心協助及銀行的網開一面,葉小綺很感激,並積極啟動還債行動。正職薪水只有三萬的她,接下替藝人寫書的兼差工作,假日就衝到簽唱會,坐在保母車,等藝人上車採訪,再花一個禮拜時間整理,一個月就寫完一本,拼命接案子,持續了半年,終於還清第一家銀行的債務。總計兩年半,將所有債務還完。
後來,她很想學投資理財卻沒機會。離開第一份工作,她進入時尚雜誌界,那是個光鮮亮麗的產業,卻也是個極盡物質的世界,當周遭同事人手名牌包,她雖然也憑一己之力買了一款名牌包,卻無法感到擁有名牌包的喜悅,「在這裡我愈加格格不入。」
圖/僅為情境配圖。pexels
直到進入財經雜誌,才改變了一切。將要而立之年的葉小綺,經財經雜誌編輯的推薦,申請調職到《Smart智富》《女人要有錢》擔任編輯,在這裡,許多同事理財經驗豐富,且幾乎人人有房,讓小資女葉小綺嘆為觀止,她從零開始學,且不恥下問同事。
她發現,這些同事的消費方式更有智慧。同樣都是買名牌包,同事會先投資,賺了錢再來買包,而不是花光本金。葉小綺當了理財老師後,就經常灌輸學生這樣的觀念,「譬如年終獎金,暫時先避免旅遊、吃大餐,而是將其當分母,生出更多發財錢,再去消費,有這樣的決心,所有消費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想要聰明投資必須「自己當老闆」
在有能力教授理財心法之前,她也繳了很多學費。第一次投資股票及基金,都以失敗收場。那時候弟弟說要買一檔LED產業的股票,葉小綺直將三萬元交給弟弟操盤,結果那家公司無預警減資,股價也沒起色,「我檢討自己犯了兩大致命錯誤,除了知道公司名稱外,對那檔股票我一無所知;第二,竟然交錢給別人投資!」
連第一檔基金投資,也以賠錢收場。那時候她被一家投信標榜「連續扣款50次免手續費」吸引而立刻開戶,卻直接問營業員,有無推薦基金,這是犯了大忌,一來營業員推薦的不一定適合客戶,二來葉小綺連基金是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她語重心長提醒,申購基金必須注意,投資什麼市場、成立多少年、經理人是誰、當初募資多少金額、現在的淨值、績效等。
圖/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股神巴菲特曾說: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葉小綺現在投資一檔股票,會以「老闆」自居,關心這家公司的一舉一動,公司研發支出比例、未來展望等,也會看競爭者擬出什麼方案應對,來反推這家公司有沒有價值;葉小綺還認為,老闆的經營方針及操守就是公司的命運,甚至可以問認識的員工,怎麼看待老闆。
所以她也鼓勵學生,多擴展人脈,接觸不同產業的人,對於投資有所益助。
葉小綺也歷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當年市場一片低迷,她那時候在《Money》雜誌,同事卻告訴她:沒什麼好怕,基金持續扣款不要看!對於還是投資菜鳥的她,這番說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雖然半信半疑,她決定接受同事意見。當時她有一檔海外基金,金融海嘯時,基金績效大跌50%,相較其他投資人都已受不了贖回或停扣,葉小綺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定期定額,結果這檔基金在海嘯後,大漲50%,葉小綺得以獲利出場。
投資獲利後「不能貪心、不要躁進」
在雜誌業待了多年的她,2014年決心離職,當個專業投資人。有次她操短線,進帳二位數,很有成就感,但她沒有被這次戰果沖昏頭。反而想要如何將這次的經驗化為有意義,於是用這筆收益買了一台中古車,時刻提醒這是好不容易才賺來的錢,不能貪心、不要躁進,這台車開到今年初才換。
這幾年在家當操盤人,讓她有時間分享自己的理財之道,不少親友都來問,可否傳授理財秘訣,葉小綺有一次找了8位親友,花兩個下午的時間,開啟PPT講授,慢慢累積口碑,連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也來找她開課,「雖然自己做雜誌出身,但我認為口語傳播也非常重要。」
圖/葉小綺仍持續投入理財教學。取自葉小綺臉書
即使她後來又回到職場,被網羅進台灣赫斯特媒體品牌代編暨媒體整合部擔任總監,她在不影響工作之餘,仍持續教課。
直到現在,有許多學生、陌生人都常傳訊息給她請教如何拯救財務困境,尤其是問怎麼擺脫債務,即使萍水相逢,葉小綺都會一一回覆,並提供自救方案,讓對方看到希望。
「當初是那位銀行阿姨,我才能擺脫背債人生,她是我的貴人,而我也想效法她。」葉小綺有心助人,想將正確的理財觀念推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