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Linux成台灣IA業者新希望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1-08-01

瀏覽數 19,050+

Linux成台灣IA業者新希望
 

本文出自 2001 / 8月號雜誌 第182期遠見雜誌

2000年全球高科技產業度過一個寒徹骨的冬天,也凍醒台灣的PC(個人電腦)製造王國迷夢,廠商開始省思台灣PC產業的未來;而在此一關鍵時刻,IA(Information Appliance,資訊家電)迅速成為當紅炸子雞,吸引多家業者相繼投入IA產品開發行列。

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的預估,2001年台灣的IA產值可望突破20億美元大關。但在IA最關鍵的嵌入式作業系統方面,則是以Win CE、Palm及EPOC三大系統為主,台灣在這方面顯得相對地弱勢。

為突破國際大廠在壟斷作業系統的局面,2000年10月台灣成立Linux促進會,結合包括IC(積體電路)設計、電腦周邊、軟體等一百多家軟硬體廠商,力拱標榜Open Sources(開放程式原始碼)與無需授權費用的Linux作業系統,企圖在Win CE所獨占的IA市場中,尋得台灣業者的舞台。

這一股Linux熱潮,在2001年逐漸開花結果。根據MIC的統計,目前國內已有接近六十家的廠商投入Linux的開發工作。其中,硬體廠商占33%,其餘為軟體開發、系統整合廠商占53%。

而在Linux產品的商品化方面,繼網虎國際日前宣布與大陸聯想共同推出Linux PDA(數位個人助理)後,大眾電腦的Linux PDA產品預計將在8月問世,遠見科技也將於2001年第三季推出以Linux作業系統開發的PDA產品,而2000年剛在台成立的德西亞(Tuxia)也不落人後,規劃在今年第四季推出第一套PDA。

台灣軟、硬體業者通力合作,力推Linux做為開發IA產品的作業平台,軟硬體相結合,「軟體為硬體注入生命,提高附加價值,也為IA產業帶來希望,」遠見科技協理許幸暄表示。

Linux,電子業新希望

正由於全球IA產業尚未形成標準化,也給台灣廠商製造一個極佳的發揮空間。

大眾電腦資訊與網路事業群總經理許健指出,台灣在建立強大的PC製造實力後,近期面臨全球PC成長趨緩之際,崛起於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家電,被國內業者視為新世代的資訊產品主流。

根據MIC的預估,2001年台灣的IA產品產量預估可突破千萬台,至2003年國內的IA產品產量將可達兩千五百萬台之規模,在全球市場之占有率可趨近三成,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高達56.8%。但台灣是否能夠擺脫代工的角色,「全賴Linux在台灣的發展與應用,」許健強調。

比較眾多的嵌入與非嵌入式作業系統中,「Linux提供一個IA業者技術門檻較低的環境,而非從零開始,」許健說。

許健進一步分析,Linux採取開放程式原始碼的架構,強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取得軟體原始程式碼,業者無須支付授權費用;並促使廠商在進行IA產品開發時,能夠充分掌握系統核心技術,依產品特性修改作業系統核心。

再加上,Linux約700Kb(千位元)的核心程式,占系統資源極少,更適合應用於強調輕薄短小的IA產品;此外,Linux多工多人的網路操作功能穩定,迅速成為台灣IA廠商的最愛之一。

Linux作業系統,對於有意跨入IA領域的硬體廠商而言,有助於延續業者在PC產業中保持生產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優勢,並在Linux的作業系統平台下,開發PDA、Set-Top-Box(視訊轉換器)、Web Pad(上網機)等產品。

國內廠商希望透過Linux,建構完整自主的IA產業,擺脫昔日在IP(智慧財產權)受限於國際大廠的窘境,「Linux是台灣擺脫OEM(專業代工),建立系統整合能力的絕佳機會,」網虎國際IA系統事業群總經理陳銘賢表示。

Linux為台灣IA廠商開啟一扇窗,讓業者可以自由地掌握關鍵核心程式碼,不受權利金費用的限制,研發新產品;但版本過多、認證複雜等問題,也形成發展IA產品的無形障礙。

版本過多,應用不易

Linux的開放程式原始碼架構就像是刀子的兩面,一面提供業者低廉的系統核心程式成本,另一面卻隱藏著版本相容、周邊支援性弱的缺陷。

「Linux雖然潛力無窮,但目前仍缺乏Killer Application(殺手級應用),」文佳資訊總經理兼Linux促進會副會長吳啟昌指出台灣Linux業者的罩門。

雖然目前已有Red Hat、Caldera、TurboLinux、中科紅旗、網虎國際及文佳資訊等多家廠商投入軟體的開發工作,但彼此之間版本不同,面臨產品認證與研發資源重複的障礙。

觀察台灣Linux業者開發產品趨勢,工研院電通所網際網路平台技術組組長劉智遠指出,Linux領域雖已有許多公司與技術愛好者進行軟體的開發,並且提供多項的開發工具,但在IA產品所需要的應用程式與周邊裝置的驅動程式,卻相對地缺乏,導致IA周邊系統支援性變弱,廠商必須自力開發相關的軟體程式,延後產品量產上市時程。

而在制定Linux中文化標準的方面,也牽動著台灣廠商進軍大陸IA市場動態。目前大陸全力推廣Linux的研發工作,扶植由中科院及信息產業部投資的中科紅旗,做為開發中文版Linux的重點機構,並且市面上已推出BluePoint、Xterm及RedFlag等中文版Linux。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而台灣也在2000年成立Linux促進會,號召IC設計、軟體、PC等廠商加入,共同推動兩岸制定中文化標準的重責大任,「第一步是完成繁簡體文字內碼互通,」吳啟昌指出,未來更將要規劃建立標準化Linux作業平台,以解決現今版本過多、認證不易的問題。

IA市場需求不確定

在進入IA時代,台灣業者必須從製造導向,轉換成市場導向。由於IA產品重視個人化的產品設計需求,對於台灣既有的PC標準化架構設計量產模式造成衝擊,廠商必須調整經營模式,加強產品創新與開發市場需求。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IEK)IA周邊產品部研究員周永銘認為,由於在過去國內PC業者大都跟遵循WINTEL(Windows+Intel)的標準PC架構,跟隨著國際大廠的腳步,進行產品的設計與代工生產。但是進入後PC時代後,大量生產的觀念必須被迫改變,「尤其在IA產品,少量多樣將取代大量生產,」也是台灣新進業者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正由於IA產品強調個人化、易操作的特性,IA廠商面對一個不確定消費習慣的市場時,產品設計開發者必須先從使用者的需求與使用環境考量,將製造重心轉移至市場行銷服務為主。

「marketing(行銷)是台灣廠商跨入IA的罩門,」許健指出,在過去廠商只要專心在製程技術領域研究;但跨入IA市場後,就必須自行尋找市場需求,經營市場行銷與應用服務的業務;而這重大的改變,也正考驗廠商是否在IA市場中拓展商機。

如何將IA與PC進行市場區隔,創造簡易上手的使用模式,也成為IA產品是否能普及的決勝點。

許健分析,目前PC市場已經趨近飽和,上網工具不僅於PC,也衍生出IA的發展空間,IA提供便宜、多樣化、操作簡便的上網工具。雖然目前上網功能最強大的是PC與筆記型電腦,但隨著無線通訊的興起,也為IA帶來一線生機,「IA業者必須創造使用需求,提供適當的產品與應用服務,」扭轉昔日PC的使用習慣。

至於如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呢?「功能簡便、friendly(親切的)人機介面,再加上豐富的應用服務,構成成功的方程式,」許健說。

IA業者除開發PDA、Web Pad等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外,更應針對醫院、金融單位、壽險及餐廳點餐的企業特殊需求,量身訂做相關Linux平台產品。如應用於銀行、證券公司的PDA、Web Pad,就必須加強產品在金融資訊的傳輸功能;而用於遠距醫療用途產品,則須強化在圖像顯示功能。特殊用途IA產品也為業者在IA市場中,尋得一片值得開發的天地,專用的Linux平台產品也可避開目前在消費市場上的劣勢。

建立IA代工產業

多年來,台灣軟、硬體產業不平衡發展的結果,形成Linux在開發IA產品時,面臨商品化的瓶頸。

少量多樣的IA產品開發模式,正考驗廠商的研發及市場掌握能力。產量無法達到經濟規模,也使中小型業者面對產量無法提高,生產成本不易降低的困境。

許多Linux廠商在開發出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後,卻因缺乏量產能力,而錯失產品商品化的機會。

許健觀察到台灣IA產業架構不健全的現象,提出「硬體大廠專業代工,軟體業者開發應用服務」的概念。他解釋,IA產業應比照IC產業結構,「電腦硬體廠扮演台積、聯電的專業代工角色」,結合目前電腦周邊硬體廠商的製造量產能力,研發共通性硬體平台,讓眾多的中小型Linux業者可以在這些平台上開發新產品,縮短產品商品化時程與成本,並且可建立IA軟硬體產業供應鏈。

IA價值在應用與服務

Linux除了在技術支援面臨問題外,在產品定位也存在著與國際大廠競爭的困境。

目前Win CE、Palm及EPOC等三大作業平台占據多數嵌入式系統市場,並且各自擁有相當的硬體廠商支持,再加上消費者對於品牌認知與使用習慣儼然成形,新進的台灣Linux廠商如何在群雄割據的狀況下,開創屬於台灣的IA市場,成為業者一大挑戰。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陳立昕指出,在IA尚未取代PC成為市場主流前,國內廠商應從「低階的Set-Top-Box,及企業IA產品如Thin Client(精簡型電腦)、Server Appliance(伺服器應用)切入,」並且與中國大陸當地業者合作,研發適合中文使用環境的PDA、Set-Top-Box及Web Pad等利基型產品,擴展IA市場規模。

「Open Sources軟體本身不值錢,IA產品最大的價值存在於application(應用)與service(服務),」陳立昕表示,業者對於Linux存在過度的期待,希望透過Linux能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但真正影響業者能否在這市場混沌不明的狀況,搶得市場先機,卻是創新的應用服務模式,而這兩項也是業者所忽略的部分。

觀察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可以發現一窩蜂搶進市場的奇特現象;而在後PC時代,國內廠商是否能夠發揮創新的精神,貼近市場需求,扭轉製造導向的迷思,擺脫OEM的宿命,就端賴業者回歸產品設計的基本面,真正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思索究竟何種應用服務才能刺激買氣,而非散彈槍打鳥,徒勞無功。

圖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