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丑」為何現身全球各地示威? 象徵底層人物的怒吼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9-11-04

瀏覽數 13,500+

圖/群眾於智利聖地牙哥街頭以小丑形象上街抗議。路透社
圖/群眾於智利聖地牙哥街頭以小丑形象上街抗議。路透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全球各地城市的街頭示威活動近來出現了一個出自高爭議性電影的變態角色:有蒼白臉孔加鮮紅大嘴的小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報導,黎巴嫩和伊拉克的藝術家將小丑放上宣傳海報或社群媒體。智利有人在塑像上噴漆寫字:「我們都是小丑」。在香港,示威者打扮成小丑,抗議遊行集會不准戴面具和蒙面的政府禁令。

各地抗議人士的不滿不盡相同:當局提議撙節措施、威脅民主自由、加深平民百姓和統治菁英之間的階級不平等。

黎巴嫩街頭藝術家卡班尼怒喊:「小丑就是我們。貝魯特是新的萬惡高譚市。」他指出,平民百姓和權貴菁英之間的鬥爭在黎巴嫩示威者之間引發共鳴:「這是黎巴嫩社會的現況,充滿失意屌絲和受壓迫的人,極端挫敗但盼望一線生機。」

「小丑」為何現身全球各地示威? 象徵底層人物的怒吼_img_1圖/黎巴嫩街頭的示威者。取自@Jake_Hanrahan twitter

電影《小丑》裡的高譚市充斥犯罪活動、社會服務不斷遭削減、市民沮喪又無能為力,有錢的菁英階級卻傲慢不在意。一天又一天的無望生活逼得原名是亞瑟佛列克的小人物失去理性,他轉變成小丑,成為被踐踏者的象徵。

卡班尼和他的兄弟奧瑪借用藝術來聲援「反社會不公義」。當貝魯特想對WhatsApp等網路通訊軟體的通話課稅時,兩兄弟將小丑塑造成示威遊行的抗爭符象,上傳社群媒體並塗畫在街頭。他倆並非唯一認為自己家鄉變成高譚市的人。

28歲的平面設計資深藝術指導阿布賈鄔德參與貝魯特示威時戴上小丑面具,她說覺得這是唯一能將訊息傳達出去的方式,大家對現有生活感到失望又受傷。

在智利,民眾抗議物價高漲而薪水不漲、醫療照護匱乏且沒有養老金,心理學家艾瓦雷茲幾乎不會錯過任何一場示威。她從10月24日起開始看到有人裝扮成小丑出現,她自己也躍躍欲試,她說那是對「我們的社會有多病態」的回應。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馬丁路德哈雷威登堡大學的研究學者畢爾說,戴著小丑面具是在跟當局說,「我就是底層的人,小心你的舉措」。他也說,因為《小丑》電影有全球知名度,採用眼下流行文化元素作為符象,能有效吸引全球關注和支持度。

本文轉載自2019.11.4「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