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盛電子在6月份的台北電腦展記者會上,出人意料之外地,首次展示了支援英特爾Pentium 4微處理器的雙倍速晶片組。威盛還未得到英特爾(Intel Corp.)授權就推出這個新的晶片組,等於是再次到英特爾家門口下戰書;加上威盛剛推出的微處理器C3系列,擺明了是要分食英特爾賽揚(Celeron)系列的市場,使得這兩家深受國際注目的公司之間的大戰,又將一觸即發。
掌握時間即掌握市場
P4是英特爾最新的微處理器(CPU),不僅速度快,價格從推出以來也降了好幾次,被業者和分析師視為刺激個人電腦(PC)需求的最佳利器。威盛沒有得到英特爾同意,就搶先展示支援P4的雙倍速(double data rate,DDR)晶片組,很明顯的是要先卡位,一旦今年下半年PC需求從谷底復甦,便可以大舉搶攻市場占有率。
面臨威盛強烈的企圖心,英特爾當然不會坐視不管,很有可能循法律途徑,報復威盛的侵權。不過,英特爾的強勢仍然阻擋不了威盛。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在記者會中明白指出,「我們的法律團隊說我們不會有法律上的問題,」言下之意是威盛會按照進度,把晶片組交給華碩電腦、技嘉科技等主機板廠商,讓他們從第三季開始大量生產、出貨。
威盛對P4 DDR(又稱為P4 266,因為速度是目前市場主流PC 133架構的兩倍)抱著很大希望,市場行銷部經理鄭永健表示,威盛今年全球晶片組的市占率預計拿下一半,DDR的市占率也希望能超過整個DDR市場的五成。「市場是不等人的,」鄭永健認為威盛趕在英特爾之前推出這個產品(英特爾計畫明年第一季才會推出DDR晶片組來支援P4),已經掌握了時間上的優勢。
威盛的做法得到分析師的認同,英商法興證券分析師陳慧明指出,「威盛在P4 266很有機會,因為DDR本來就是威盛的主力產品。」威盛去年以PC 133平台在PC 晶片組(chipset)市場大幅分食英特爾的占有率,使英特爾灰頭土臉。今年年初威盛趁勝追擊,聯合了美國超微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也是英特爾在微處理器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光(Micron Technology)與全球數十家高科技業者共同支持DDR架構,以便和英特爾主導的Rambus陣營互別苗頭,進而取得P4 晶片組架構的主導權。
從威盛的股價看得出來投資人對於威盛在P4 266的布局滿有信心的,今年1月份以來威盛的表現明顯領先台灣的加權指數,也超越了英特爾股價(見二○六頁表一)。如果把時間拉回到一年之前(去年6月份),威盛的跌幅也比英特爾和加權指數來得少,說明了投資人對於威盛的前景比較看好。
港商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台灣辦事處分析師何德明推薦買進威盛的股票,他預估威盛今年每股賺15元(去年11元),以6月21日收盤價260元來算,本益比不到二十倍,價值被低估(undervalued)了。展望明年,何德明預測威盛可以賺進16.8元,繼續成長12%。
儘管威盛推展DDR來勢洶洶,全球微處理器巨人的英特爾也不是省油的燈。英特爾沒有授權給威盛之前,將會不斷對下游的主機板廠商施加壓力,迫使他們不敢賣威盛的DDR晶片組。而主機板業者也不敢反抗,因為他們必須依賴英特爾來供應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是個人電腦的心臟,負責處理資料。主機板業者把微處理器與晶片組一起裝在主機板上之後再出貨)
台灣最大的主機板製造商華碩電腦的說法代表了業界共同的考量。「我們是有在study DDR平台,可是我們必須考慮英特爾的觀點,而且要得到英特爾某方面的認同才能做。替威盛出貨,可以,但是威盛必須很確定地保證,不會有法律方面的問題,要不然大家用得不安心,」華碩一位不願具名的主管指出。
晶片組與微處理器同時上場
主機板業者不敢用P4 266晶片組的情況,威盛也了解。鄭永健說「威盛不能確定是不是拿得到英特爾的授權,但是可以向主機板廠商保證,不會有法律上的問題,一定會讓他們覺得comfortable(滿意的、舒服的)。」他舉例說明,如果產品不能進入美國海關,威盛可以幫忙負責「可以接受範圍內的損失(鄭永健沒有具體說明多少損失是威盛能夠接受的)」。
威盛不顧英特爾可能採取興訟的威脅,還是展出了DDR產品,是有其策略考量的。陳文琦指出,威盛和美國矽谷的IC設計公司S3 Inc.相互授權,S3本身又和英特爾有授權關係,威盛等於透過S3間接和英特爾有交叉授權(cross-licensing)的協定,所以可以說是拿到了DDR授權。
英特爾已經把DDR的授權給了台灣的揚智科技、矽統科技與加拿大的ATI Technologies Inc.,卻遲遲不肯給威盛。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揚智、矽統、ATI不會威脅到英特爾,可是英特爾對威盛卻格外有戒心。去年威盛的PC 133平台打敗了英特爾支持的Rambus 規格,讓英特爾臉上無光,而且英特爾對威盛提出侵權的訴訟,最後也以和解收場,這些經驗都使得英特爾小心翼翼。(Rambus架構採用美國Rambus Inc.的技術,它的速度雖然快,價格卻高得驚人,使得主機板業者和DRAM廠商在成本的考量之下,採用意願不高。)
英特爾目前仍然用Rambus的平台支援P4的晶片組(代號850),至於英特爾的Brookdale晶片組(代號845,支援DDR平台或SDRAM平台)要等到明年第一季才會推出。
這次P4 266的晶片組再次和英特爾卯上,威盛仍然像上一次一樣,充滿了信心。鄭永健認為威盛比英特爾早推出P4 266,時間方面佔了上風,而且威盛沒有晶圓廠,不需要負擔龐大的資本支出(蓋一座8吋廠要花上一、二十億美金,最先進的12吋廠超過30億美金,這些金額還不包括昂貴的人事費用與大量的機器折舊支出),成本絕對可以壓得比英特爾低,因此威盛能夠幫助下游的主機板廠商降低成本。
面臨華碩、微星、技嘉等一線(first-tier)大廠有顧忌,不敢使用威盛產品的情況,鄭永健表示威盛的策略是先說服二線廠商一起合作,證明DDR的確有市場的需求,拿下占有率之後,再逼一線廠商就範。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威盛剛剛推出PC133規格時,華碩這幾家公司也不敢用,威盛當時採取了相同的策略,最後證明一線大廠基於市場考量,還是會支援威盛。
分析師表示,今年個人電腦市場的主流還是PC 133的平台,明年才是DDR決戰激烈的時候,到時候威盛的勝算有多大呢?有些分析師比較保守,他們認為英特爾的技術明顯領先威盛,威盛最起碼要一年的時間才可能趕上英特爾。不過也有分析師看法樂觀,因為威盛的DDR晶片組可以幫忙刺激P4的需求,英特爾一方面需要威盛共同把P4的市場作大,同時也需要威盛的晶片組支援P4,以便和效能同級的超微Athlon 4微處理器相對抗。
威盛除了在P4 266晶片組與英特爾搶攻市場之外,微處理器也是全力衝刺的目標。威盛在台北電腦展中展示的C3系列,走的是中、低價位的市場,企圖和英特爾的賽揚系列和超微的Duron系列競爭。
微處理器使用者注重品牌
C3是威盛最新的微處理器,從750MHz、 850MHz 到1GHz都有,C3系列中以Ezra的效能(performance)最佳,可以達到 850MHz到1GHz。這個新系列的市場接受度好不好,有待觀察,不過之前幾款的產品,市場的反應並不熱烈。
微處理器的使用者非常重視品牌(brand),「Intel Inside」因此成了許多個人電腦消費者的最愛,但是如果換成威盛的產品,消費者可能很難接受微處理器是威盛做的。這解釋了為什麼威盛跨入微處理器一年多了,去年只拿到全球3%左右的市場,比公司經營階層、分析師預期的5%-10%相差很多。至於今年,威盛的目標也定得很保守,只有5%,還是只能排在最後一名。
以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用的微處理器市場來看,法興證券估計今年第一季英特爾、超微和威盛的市占率各為73%、25%、2%;第二季英特爾收穫頗佳,市占率上升到77%,超微和威盛各是20%、3%;展望下半年,威盛能增加的市場還是相當有限(見二○六頁表二)。
威盛鎖定的市場在於比較不重視品牌的中國大陸和印度,那裡的使用者不會要求很高的效能,卻很在乎價錢,剛好符合了威盛中、低價的定位(價格比英特爾、超微大概低30%)。這些人大部分已經用過威盛的晶片組,所以威盛的策略是主打晶片組加上微處理器,只要使用者兩個產品一起買,就有價格上的優惠,威盛也可以藉此多賣些微處理器。
鄭永健表示,保守估計今年大陸個人電腦需求量約有八百五十萬台,威盛計畫拿下一成的市占率,換算成微處理器的出貨量是八十五萬顆。
不過即使在大陸市場,威盛也遇到了問題。2月中旬,威盛和大陸聯想集團、長城集團以及一些個人電腦大廠達成協議,供應微處理器給這些公司。但是消息曝光之後,英特爾馬上向這些公司施壓,要他們不要用威盛的產品,否則就停止各種優惠條件。
鄭永健提到,「聯想受了英特爾的壓力,派了一位副總裁來告訴我們,中國境內不用威盛的微處理器,但不排除用在其他國家的市場……我們曾經有很多情況,因為客戶受到壓力,而取消或暫停使用威盛的微處理器,逼得我們不得不保持低姿態。」
可能是威盛迫於英特爾的壓力,不能宣佈有哪些客戶,也可能是成績乏善可陳,威盛根本還找不到幾家大客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市場,到目前為主,沒有哪家OEM大廠宣布要採用威盛的處理器。
再加上威盛微處理器部門每個月虧損一億元左右(去年約1.5億),雖然公司說今年底有機會損益兩平,但是分析師不禁質疑,威盛拓展微處理器遇到了瓶頸,甚至有分析師指出,威盛攻打微處理器市場的策略是錯的。
對分析師的質疑,陳文琦說現在全球的需求低迷,與其大聲嚷嚷拿到訂單,不如默默做事,闖出成績來比較有意義。百富勤證券台灣辦事處分析師何德明認為微處理器本來就不是一、兩年可以做得起來的,超微在1997、1998年的時候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不僅市占率個位數,每季還要賠錢。經過四年多以後,才有現在的成績,對英特爾造成了一些衝擊。
長遠來看,威盛在台積下單代工,享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使它在微處理器市場還是有機會的。由於晶圓代工需求低迷,鄭永健表示,台積給威盛的折扣加大,預估今年的毛利還是可以和前幾年的平均數相差不多,維持在36%。
明年的大環境對威盛也比較有利,美林證券預期明年個人電腦的出貨量將比今年增加15%(今年的年成長率只有3%),威盛的微處理器和晶片組都可以因此受惠。
分析師指出,如果威盛想在微處理器市場闖出成績,建立通路和品牌、教育消費者都是當務之急。這個市場的競爭性很強,但是只要一旦成功,威盛不僅可以享有高利潤,也可以在建立晶片組王國之後,再次打造微處理器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