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專注研發蠶食市佔率

鄧海珠
user

鄧海珠

2001-07-01

瀏覽數 16,150+

專注研發蠶食市佔率
 

本文出自 2001 / 7月號雜誌 第181期遠見雜誌

如果把電腦比做人,當電腦啟動時,要顯示「生命跡象」,這個啟動生命跡象的軟體,稱為系統管理軟體,它替電腦檢查所有周邊系統,確定它運轉無誤,同時也替插入電腦的各種板子、各種插頭找到訊息相通之處,使不同規格的電腦能夠使用同一作業系統。如果你仍然不懂它是什麼,那麼就這樣看:當你打開電腦之際,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快速閃過的數排「無字天書」,天書告訴你電腦的生命狀態,那就是矽谷鳳凰科技(Phoenix Technologies)授權給各電腦製造商使用的系統管理軟體。

鳳凰科技位於矽谷北第一街精華地段,建築物相當漂亮,遠遠勝於矽谷比它有名的許多公司。鳳凰科技最早成立於1979年,中間經過改組及購併。多年來,它穩定成長,年年有盈餘,但是因為產品本質比較靜態,功能再好也仍然是電腦功能中最基本的部分,所以在股市中不見震撼力,本益比低,股價穩定但是波動不大,成為華爾街所謂的中型「價值股」,市價在3億至5億美元之間,或是台灣股市中常說的「美感股」(相對於高成長,投資人大有賺頭的「性感股」)。

在1999-2000年網際網路股大紅大紫時代,鳳凰科技最高漲至30多美元,算是小場面,但是股災之後,仍在20美元上下。

展望未來,鳳凰科技如何從不錯的美感美女,改變成更撩人的性感美女?公司不僅有價值,還有華爾街更愛看的高成長?上任一年半的新執行長艾伯特西斯特(Albert E. Sisto)就是為此目標而來。

藉合併擴增產品廣度

「過去兩年來,我們處於合併Award後的過渡期,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通訊及娛樂數位產品的盛行,我們的商業版圖一下大了許多,」在矽谷有三十年管理經驗的西斯特說。

系統管理跟隨著微處理機而存在,是硬體和作業系統之間的介面,把使用者和微處理機連接起來,所以隨著微處理機日益「下放」,被融用在各式小型電子產品中,鳳凰科技的產品也跟著融用於各種大大小小的產品中。

西斯特指出,鳳凰科技固有BIOS(基本輸出入系統)市場是以86微處理機、視窗作業系統為根基的,現在任何單一晶片架構及應用系統,包括作業系統及瀏覽器,都是他們的市場。此外,鳳凰的產品可幫助客戶節省研發成本。「這又是另一種商機,」西斯特說

鳳凰科技近年的大事,是1998年合併和它業務相近的Award Software。這家公司由黃肇崶在1992年從一對美國夫婦手中買下,經過細心經營,在1996年上市。原本鳳凰科技主攻高階電腦及筆記型電腦,Award Software 專攻桌上型電腦及主機板市場,兩者合併後,市場擴增,鳳凰為存續公司,Award則消滅,不過Award的產品線仍然維持。黃肇崶是該公司的副董事長。去年9月新聘的董事是前政務委員楊世緘。

西斯特從七十年代陸續參與英特爾,資料庫老祖宗Ingres,MIPS半導體等公司,皆屬早期創立幹部。 後任US Venture Partner合夥人,管理整頓旗下公司,其中一家成為現在的efax.com,較近的事業則是替RSA Data Security開疆拓土,把專業加密(encryption)擴充成完整的網路安全系統公司。這家公司獲利良好,本益比尚低,股災之後股價仍好(代號RSAS)。1999年7月,受鳳凰的董事邀請,西斯特加入鳳凰,開始他另一次復興大業。

能夠吸引西斯特這種老將的公司,一定有它潛而未出的價值。西斯特認為,鳳凰已有二十年深厚的技術基礎,唯在產品化及包裝上不夠清楚,而個人電腦現在已從技術產業轉為消費性產業,這對一個擅長行銷的管理人來說正是大好機會。如把鳳凰以往的縱向穩扎穩打,加上新經濟橫向的擴張結盟,應該有更耀眼的成績。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鳳凰另外一個優勢,是極早便在亞洲扎根,所以只要以微處理機為主的製造業留在亞洲,對鳳凰就大大有利。鳳凰日本分公司十一年前成立,現在一百人。台灣分公司九年前成立,有一百七十五人,韓國公司有二十五人。而大陸是他們最新的據點,短短一年內,已在北京,南京、深圳、香港設立行銷、服務及研發中心。由於鳳凰的系統管理軟體必須在早期就介入電腦的設計及生產,所以他們和亞洲廠商的長期關係,是不容易被取代的。

鳳凰產品線共分三大事業部:

1.平台啟動部(Platform Enabling Division):這是指鳳凰固有的BIOS事業。BIOS全名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中文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BIOS儲存在唯讀記億體中,是母機板上不可缺的一分子。稱之為平台,是因為它能使不同規格的電腦使用同一作業系統,所以這也牽涉到替客戶特別設計BIOS的服務,使該客戶的電腦能使用規格性的作業系統和周邊設備。鳳凰的收入,概分為授權及服務兩大類,其中以授權為大宗。

2. PhoenixNet部:這是把BIOS的功能以網頁的方式呈現,讓使用者更易掌握自己電腦的「生命狀態」,如有不測,也可由網上找到幫助。做法是將PhoenixNet的功能加入鳳凰的BIOS中。

3. InSilicon:這是經由併購取得新的產品線,後來又將它獨立出去的公司。這家公司做單一晶片設計所需的智慧財產(IP),和上述鳳凰的核心事業無關。InSilicon位於鳳凰總部內,是那斯達克上市公司(代號INSN),鳳凰擁有百分之71%的股份。

以研發能力與大廠競爭

鳳凰的最大競爭者,是各大電腦廠商內部的BIOS部門,如IBM、惠普、蘋果及宏?等都自行研發系統管理軟體,這稱為內製商(captive vendor),所以鳳凰客戶偏向中、小型非名牌廠商,「這種稱為『白盒』的非主流廠,占全部個人電腦市場的46%,」不過西思特認為,大廠商自行開發的成本會愈來愈高,「以前電腦生命可維持兩年,現在只有九個月,而且支援的規格愈來愈多,如DVD、USB等,誰能像我們一樣有四百名工程師專注於此?」鳳凰產品信譽良好,去年出貨量為一千萬件軟體,其中14%供新興的數位產品使用,絕大多數仍供個人電腦使用。說起不同的規格,鳳凰支援的對象包括1394、ACPI、plug and play、能源管理、安全性、系統監視等十五、六種。

正如所有和電腦製造業有關的公司一般,鳳凰也視中國大陸為必爭之地。西斯特的技術助理李杰妮剛從南京回來,她花了三個月,很快地建立了一個十多人的研發團隊,並且把公司前前後後及運作情形錄影製成網頁,隨時上網欣賞,「這樣可以拉近海外和總部的距離,」來自大陸的李杰妮說。

為何選南京?原因之一,是李杰妮的父親是南京大學校長,有「地緣」之便。二來,因去南京的外商還不太多,「員工流動性較低,生活費用較低」。三來南京有五百萬人口,有四十八所大學,是人才集中地。李杰妮和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及南京航空學院的計算機系都建立了很好的關係。在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內,全新大樓有非常好的優惠,可以兩年不付房租,第三年收半價,第四年收四分之三,第五年收全價。工程師的成本約是矽谷的五分之一。

西斯特笑說,「由於產品太透明了,公司反而不夠知名。」理論上,有好技術又有盈餘的公司,如再加上酷炫的行銷技巧,並附著於一個高成長率的市場想像空間,都能產生不錯的效果。此時此刻,鳳凰科技的想像空間,就在「中國」及「消費性數位產品」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