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當初沒有人認為i-mode(日本NTT DoCoMo電信公司推出的手機上網服務)會成功,你是怎麼想的?
A:我只告訴我自己,它一定會成功,就是這個信念,現在全日本果真有兩千四百三十萬人使用。
Q:你進入DoCoMo之前不用手機,現在你使用手機嗎,最喜歡什麼功能?
A:(拿出鐵灰色的手機)我最常用的是mail(郵件),可是我覺得最方便的是轉帳,比如說我要繳卡費,我不知道我到底轉帳了沒,或是銀行錢夠不夠扣款,這馬上可以check(查詢)。另外,出差的時候可以隨時預約,不像以前要很早就去規劃行程,而且一旦定了就不能變動,這個功能真是愈用愈覺得方便。
Q:content(內容)是i-mode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i-mode瞄準的是teenager(青少年)的世代,當初是怎麼抓住teenager這個族群?這個族群又是一個圖像思考的族群,能不能談談你的心得?
A:當初設定的目標是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這群人剛走出校門,踏入社會,有些人可能離鄉背井,到其他城市求學或謀職,算是人生的一個新的開始。其他競爭對手像日本松下或過去的DoCoMo都以商業人士的需求為主,我們的想法則是,如果要鞏固第一名,不能只針對商務人士,要從最有消費能力的族群開始做content(內容)。我們也設計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說,每天可以下載不同的心情圖案,表情都可以變化。此外,還可查詢許多生活上的資訊。經過口耳相傳,不只是二十幾歲的人會用,連六、七十歲的人也來用,我想我們掌握了為平凡人服務的精髓。
Q:i-mode裡頭五十個資訊情報大受歡迎,你如何focus(聚焦)方向?
A:愈生活化的愈受歡迎。像鈴聲,300塊日幣可以下載十曲,光是下載鈴聲就幫DoCoMo賺了7億5千萬日圓。另外就是game(遊戲),除了一般的遊戲以外,也可以在網路上玩的那種立體的、3D的game。i-mode手機之所以會受歡迎,就是因為它能用來打發時間,這些為了消遣而設計的電動玩具軟體都很受歡迎。
溫暖幸福的人性化服務
Q:i-mode也好,未來的3G也好,圖像是未來的趨勢嗎?
A:不一定全部都可以用圖像表達,3G也可能是動畫,如果每一則新聞都用動畫來表現,那就太浪費了。有些用文字表現就已經足夠,不必用動畫或圖像來表現。如果文字加上動畫會更豐富的話,那麼那個東西就值得去開發。
Q:i-mode的定名中,特別採用小寫的英文字母「i」,在科技產品中很特殊,你怎麼構思?
A:小寫i上頭的一點,像是人類的頭部,下面那一豎則像身體,要強調的就是人性化。如果是大寫的I,就會聯想到調性比較硬的東西,像是IBM。小寫的i則比較軟性,因為我們的服務很人性化,所以我們選擇用小寫的i。
Q:資訊工業時代裡,柔性跟人性化是很重要的因素?
A:當初在設計logo時,廣告代理電通本來把它設計成黑色,很搶眼,但是我不想要黑色,我希望人家看到我們的logo會覺得很溫暖、很幸福。因為黃色代表的是一種幸福的顏色,像是黃襯衫、黃絲帶……等等,所以這個「i」我們選用黃色來表達。
Q:i-mode的手機螢幕大受歡迎,當初你堅持採用「月曆理論」——也就是橫排必須有八行字,直排六行字,理由是?
A:根據我二十年的編輯經驗,如果一句話中沒有七、八個字,很難表達你想傳達的意思,這牽涉到日文語法,用五個字很難表達,八個字語意比較完整。
Q:i-mode的商業模式很特別,你們反而堅持要付錢給提供情報的公司,顧問麥肯錫公司反對,你堅持的理由是為何?
A:當初麥肯錫的建議是買斷或是付他們多少錢。我覺得如果是買斷,剛開始給我們的資料的確很不錯,但是之後內容就可能停滯。為了追求「雙贏」,我們一定要給他們一些刺激或動力,讓他們不斷地提供最好的東西,這樣雙方比較有興趣長久保持下去。如果只有一方有好處,那就只有一方有興趣。
Q:你將i-mode的內容設定,從need(需求),提升到want(慾求),也成功塑造了今天的DoCoMo?
A:如果用頭腦去想的話,真的就是你「需要」什麼,才會去做什麼。但是真正在生活的人,應該是用身體去感覺,你「想要」什麼。就好像這一根吸管,如果是直的,沒有變化,但你把它彎一下,看起來有趣,喝起來也比較順口。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一直只用頭腦去思考,你要用你的身體去感受,這樣才會有不同的體驗,而且這個體驗可能是最貼近你的生活。
Q:你預言哪裡是下一個i-mode出現的地方,為什麼?
A:我預測台灣是下一個i-mode誕生的地方。第一個,台灣跟日本感覺上本來是比較接近;其次,台灣的業者很有心,也很有興趣要做。很多事情必須先有興趣去做,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是那麼有興趣,要去推導是比較困難的,在台灣,很多業者都已經蠢蠢欲動了。
「獨立」是永遠的夢想
Q:為什麼去年會想出來自己成立網站?
A:當初我跟DoCoMo簽了三年約,我覺得我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喜歡嘗試新的東西,我在《就職情報》周刊做了二十年,可是在這二十年間,每隔三、四年我就要去做一本新的雜誌。飛機起飛,那一剎那的能量是最豐沛的,當飛機已經很平穩地在空中飛時,我就會有些膩,我所有的精神心力都發揮在一開始的那一瞬間,當事業步上軌道,就可以功成身退。
Q:你的下一個夢想是什麼?
A:「獨立」一直是我長遠以來的夢想,以前我一直是組織中的一員,我希望能自我嘗試,脫離那個處境,試試看當我變成一個個體時,我能夠做些什麼。在日本社會,當你去做一份新工作時,旁人不太會給與鼓勵,說「你注意喔,你會很辛苦喔,你不要失敗喔。」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而是先鼓勵你「好棒喔,你怎麼會有這種勇氣!」那跟成功後才跑來祝福完全不同,我希望能做這樣的leader(開拓者)。
Q:你也提及你的婚姻對你的支持,能否談談您的先生給你的幫助?
A:兩人要相互扶持、相互體諒,當我先生很忙時,我不會說「你怎麼又要出去了,今天是禮拜六、禮拜天又不在。」當我很忙、無暇做家事時,我先生也不會說「妳到底在搞什麼?」我們會互相配合,互相肯定對方工作的成就。
Q:在i-mode團隊中,你說你七武士中「平八」的角色,不是一個武功特別好的人,但是一個帶給大家歡樂的角色,你覺得職場中是否也應有很多「平八」?
A:其實平八是個「觸媒」,每一個地方在變動時都需要有一個媒介,去緩和、柔化,每一個企業都需要的,我也很希望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李翠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