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統一東元宅配大對決

林珍汝
user

林珍汝

2001-05-01

瀏覽數 23,250+

統一東元宅配大對決
 

本文出自 2001 / 5月號雜誌 第179期遠見雜誌

坐在家裡,如果想一嚐屏東剛採收的黑珍珠蓮霧,或是剛從東港捕上岸的黑鮪魚生魚片、台中剛出爐的太陽餅,只要撥通電話,隔天、甚至是當天下午就會有人從產地直接送到你的家門;寒流來襲時,父母擔心遠在他鄉的遊子禦寒衣物不夠,只要將衣物拿到巷子口的便利商店,隔天就可以送到孩子的手中;給全省親友的喜餅、逢年過節的禮盒,現在也都不需要親自沿街分送。

這就是近幾個月在台灣興起的配送服務——宅配。

從2000年底,東元、統一集團展開宅配服務,現在已經不難看到標示著白色送子鳥(台灣宅配通)以及黑貓圖樣(統一宅急便)的車子穿梭在大街小巷,推出半年來戰火已經延燒全省。

物流業的明日之星

宅配對台灣消費者而言是全新服務,在日本卻已經有25年的發展歷史。1975年起,日本大和運輸將原先的百貨公司禮品配送業務,轉型為消費者間的宅配服務——宅急便。在1975年,日本由國營配送事業(日本郵局、國鐵)經營個人包裹市場,當時每年約只有2.5億件貨物,宅配服務發展25年後,日本每年約有30億件的個人包裹,成長了11倍,而其中只有3億件是交由日本郵局寄送,其餘27億件全部由宅配業者包辦。

雖然日本宅配業務的倍數成長,必須加上日本經濟逐年發展的因素,台灣業者仍看好這塊全新的業務。統一超商與大和運輸;東元與日本通運合作,引進日方經營Know-how,於1999年開始擘畫宅配業務,2000年8月起,過去郵局、貨運、快遞業者分占的天下,被點燃新的戰火,「台灣過去的物品運送系統及服務都不夠好,宅配業務將是明日之星,」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表示。

業者看好宅配業務,期待以便利性吸引消費者。目前全省只有1300家郵局可以收送包裹,而以統一超商、康是美、福客多為通路的宅急便服務,光只是統一超商全省就有2700家;東元集團則結合全家、萊爾富及OK、中日等超商,再加上東元集團旗下的東元家電、摩斯漢堡,也有將近4500個點。星布的通路提供便利性,消費者使用宅配業務因此迅速成長,「去年底個人消費的業務成長率高達70%,目前每個月也維持40到50%的成長率,」台灣宅配通總經理林郁正表示。

創造消費者需求

宅配服務的便利特質提供消費者新的選擇,首當其衝影響到的就是業務成長趨緩的中華郵政。根據郵政總局的統計,2000年10到12月,東元與統一推出宅配業務之後,郵局包裹件數的成長率只有5.29%,低於全年成長率7.2%,「不可否認地,宅配業務的確對郵局有很大的衝擊,」郵政總局長鄭文政說。

然而,宅配服務的業績,卻不全然來自吸引郵局的既有客戶。若以1999年同期包裹件數推估,統一與東元在2個月內從郵局吸引到的包裹分別只有3萬5000件,遠低宅配業者目前每個月約20多萬件的營運數字,「我們甚至預期10年內可以成長到每年3億件的市場,」統一速達總經理川田博說。

宅配業務迅速成長的原因,就在於以全新的服務內容創造消費者需求。

在日本,宅配已經發展到代客運送行李、高爾夫球具的服務,消費者不管前往何處,都可以將行李、貨物交由宅配業者運送。台灣雖然沒有高爾夫宅急便,但宅配服務已打破過去郵局以重量計費的方式,改以體積計算,「台灣宅配通」運送長寬高總合不超過180公分、重量在25公斤以下的物件,「宅急便」更將貨物大小限制在長寬高總和150公分、20公斤以下。在運送保障方面,消費者事先都必須自行將貨物包裝妥善,台灣宅配通提供最高理賠5萬元貨物保險,宅急便則是2萬元。

郵局的包裹遞送較耗時、快遞業者又只服務都會區,宅配業者因此區隔出同時要求速度及距離的消費者需求,「消費者託運的貨物從嬰兒車、禮盒到整包的衣物,看出宅配已經創造很多新的需求,」川田博說。

提供全然陌生的新服務,教育消費者成為首要動作。今年的農曆春節,統一速達與台灣宅配通分別在年貨大街擺起了攤位,沿街推廣代客送禮、送貨到家的業務,隨後的便利商店禮盒代送、情人節送禮特惠、滿街飛揚的鮮明廣告旗幟……都顯示業者投入的大量行銷預算,談起行銷費用究竟有多少,統一速達與台灣宅配通都不願意透露,但卻異口同聲地說,「行銷費用真的很龐大,僅次於人事與硬體投資。」

為求服務效率及品質,資訊系統、服務人員、營業所、車輛的擴充都有大量資金需求。統一及東元集團分別由旗下的統一數網、東捷商業機器,負責宅配業務的軟、硬體資訊系統建置,包含資料管理、帳務、貨品管理全是數位化作業;台灣宅配通另外也投入數千萬元,建置客戶資料數位化的電話客服中心(call center),「資訊系統可以降低人事費用,效率也因此提高,」林郁正說。

另外,在配送網絡方面,以2000年10月開台的統一速達宅急便為例,在營運初期只有5個營業所、88輛車,不到半年,已經擴充成為21個營業所、250輛,「不久的將來統一速達會將車輛擴充到5倍,但要能夠深入每家戶,至少要有2000、3000台車,」川田博說。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本土業者加入混戰

東元與統一進行裝備競賽,但投入數千萬的資金,雙方都預計3到5年才可損益平衡,因此積極開發企業客戶。

面對消費者市場有待繼續推廣的狀況,台灣宅配通在創立之初,便將業務範圍延伸到B2C(代替企業配送貨物消費者)層次,目前B2C業務包含網路購物、郵購及贈品發送,占營業收入的90%,也因為企業客戶的貢獻,東元電機董事長黃茂雄更預言台灣宅配通在2001年底前可以提早達成損益平衡,「營業規模成長快速,最遲今年底可以開始賺錢。」

統一速達方面,仍堅持繼續深耕C2C(消費者對消費者)市場,但根據不願具名的傳統貨運業者指出,統一速達目前也已經積極接觸企業客戶,「在C2C市場還沒成熟時,必定要先挖B2C客戶,否則根本沒辦法收錢。」

但B2C市場原先的占有者,也非省油的燈,紛紛投入宅配市場。新竹貨運所屬的士林電機集團董事長許淑貞,曾在「三三會」與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黃茂雄交換宅配發展進度,未料統一與東元在2000年分別喊出首度引進宅配服務,新竹貨運企畫處長李正義不甘示弱地表示,在2000年引進日本佐川急便的資訊技術後,早已進行貨到付款、隔日送達貨物的服務,鎖定B2B領域,專門替直銷、郵購、電視購物進行宅配業務,已占新竹貨運總營業額的30到40%,「新竹貨運是最早經營宅配業務的公司,只是我們沒有喊出這個名詞,」李正義說。

除了新竹貨運,物流業的老字號大榮貨運,也宣布投入宅配市場。

大榮貨運2001年2月宣布與日本西濃運輸結盟,引進西濃由傳統貨運轉型宅配業務的發展經驗,憑藉過去46年來大榮的本土經驗及客戶數量、3000輛配送車的基礎,有能力提供消費者到府取件服務,大榮也積極與加油站、金融機構合作,更另創資費標準(見表2),加入統一速達與台灣宅配通的激戰,「我們的優勢在於過去的經驗,以及改良的經營know-how、資訊技術,也只有我們有能力提供全省到府取件的服務,」大榮貨運執行董事長陳澤宗說。

服務本土化的挑戰

除了本土業者的挑戰,宅配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也包含日本與台灣的環境落差。台灣地小人稠,宅配業務聚集的都會區交通狀況不良,統一速達及台灣宅配通皆指出,營運至今遇到最大的困難在於每個月居高不下的違規停車罰款,台灣宅配通的機車車隊就是為了解決停車問題,而未來統一速達則計畫在人口稠密區設置小型營業點,以手推車輔助貨物運送。

除了地理環境之外,生活習慣也造成障礙。川田博談到當初引進宅急便時,最擔心台灣人習慣親手送禮的習慣難以改變,因此目前的行銷重點也擺在推廣代客送禮;另外,台灣人自行開車購物、出遊的習慣也阻礙宅配發展。

李正義認為自日本引進的宅配服務在台灣仍有諸多障礙,「必須發展出適合本土的服務才會被消費者接受,」李正義說。

諸多干擾之下,統一與東元的這場宅配大戰,依然難分軒輊。

國內第一流通業統一超商,挾帶全省通路數量及產品的優勢,再加上集團未來的電子商務路線,「統一速達的宅配業務扮演集團事業整合家的角色,」徐重仁說。

另一方面,不經營食品製造、流通業的東元集團,也展現中立優勢,迅速與便利商店業、連鎖書店結盟,並成為東元集團的「網路佳電」電子商務計畫的實體支援,「宅配是基礎建設,扮演網路交易的實體部分,」黃茂雄說。

比行銷、比設備、比服務、比策略,也比洞察消費者的能力,啣著小貓迅速穿梭大街小巷的黑貓(統一宅急便),與動作精準、不負所託的鵜鶘鳥(台灣宅配通),在台灣大街小巷競走。

而這場從日本延續20多年的競賽,在台灣還有得打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