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IT校長Dr. Reif於上週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在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及華裔學者一些不友善的氣氛下,他闡述移民吸引了世界最優秀的人才,相互激勵與共創未來的堅定信念。這種博愛平等的觀念,正是我所瞭解的美國學術界;而不是川普的「單邊主義」及「美國第一」的傲慢。文中引證MIT貝聿銘校友為例,十七歲從中國來美求學,變成了「他那一代最傑出的美國建築師」。
7月1日《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贈獎典禮時,我特別印贈MIT校長信給22位得獎的大學校長;呼應自己一直所提倡的「開放」。此刻與大家分享,並謝謝潘欣的中譯。
-高希均附記,2019.7.3
╳ ╳ ╳
麻省理工學院之所以能像美國一樣蓬勃地發展,是因為它吸引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同時做為一個全球化的實驗室,由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們互相激勵,共同創造未來。
今天,我為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所遭受的痛苦境況而感到沮喪。因為我們將他們視為朋友和同事,所以他們的處境以及更大的國家層面相關狀況,也應該關係到我們所有人。
由於美中兩國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美國政府對中國藉由收購高科技智慧財產權進行系統性的學術間諜事件,表示嚴重關切。
身為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在內的研究所的所長,我向來最重視國家安全。我很清楚學術間諜活動的風險,而麻省理工學院也制定了謹慎的政策來防範此類違規行為。
但在管理這些風險時,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要製造一種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的氛圍。從全國各地的案例來看,儘管少數具有中國背景的研究人員可能確實不懷好意,但他們是例外。然而,教師,研究人員和學生卻告訴我,在他們與政府機構打交道時,他們感受到不公正的審查、恥辱和不舒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沒有比這個更加偏離我們向來重視合作的力量和開放的精神了。華人和華裔同事的這些報導令人心碎。做為學者、教師、顧問、發明家和企業家,他們不僅是我們社區的模範成員,也是美國社會的傑出貢獻者。我深感困擾的是:他們覺得自己得到的回報卻是普遍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向世界發出信號
對於我們這些了解麻省理工學院做為全球社區以及科學思想自由流動巨大價值的人來說,了解這些同事的痛苦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美國向世界傳達愈來愈響亮的信號。
這些行為包括長期簽證延誤的不當,以及由於宗教、種族、民族或血統而對大多數移民和其他群體的嚴厲言論。總而言之,這些行動和政策已經把美國要關閉大門的聲音調到了最高。我們不再尋求吸引世界上最奮發努力和具有創造力的人。我相信這個信息與美國的成功之道並不一致。我也確信這並非本校成功的原因。我們應該考慮它為國家和麻省理工學院帶來的嚴重長期成本。
在此我要鄭重聲明,對於麻省理工學院全球社區的每一位成員,我想用充滿善意與熱情的聲音對你們說:我們很高興,自豪和幸運地擁有你們!對於我們全世界的校友:我們仍然是團結在共同的價值觀和理想之下的社群!對於所有嶄露頭角的人才:如果你熱衷於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如果你夢想加入我們的社群,我們歡迎你的創造力,我們歡迎你勇往向前的能量和願望。我們希望你能找到加入我們的方式!
今年5月,世界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創作巨匠:麻省理工學院1940年畢業生建築師貝聿銘。他在上海和香港長大,17歲時來到美國求學。他留下的指標性建築遺產分布在波士頓到巴黎、中國到華盛頓特區的各個地方,以及我們自己的校園。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一生都和自己的中國淵源保持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然而,當他在102歲去世時,波士頓環球報將他形容為「他那一代最傑出的美國建築師。」
在確保我們的國家安全以及管理和改善我們國家的移民系統所必需的行動方面,肯定有很多重要方面需要考慮。但在當前充斥噪音的時刻,我相信我們應該發出響亮而清晰的信號,美國移民的故事對於理解美國如何成為並保持樂觀、開放、創新和繁榮至關重要,而這個故事也是永無止境,不斷更新的。
在像我們這樣的國家,移民如同氧氣,而每次吸入新鮮氧氣都會使整個身體重新獲得能量。做為一個社會,每當我們提供移民機會,我們都會得到未來生活至關重要的動力。我相信這種智慧將永遠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生活和工作中引導我們。我也希望它能夠繼續帶領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