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日美善・日日好

創新講談

姚仁祿
user

姚仁祿

2019-06-29

瀏覽數 23,700+

日日美善・日日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9 / 7月號雜誌 供應鏈下南洋

最近我看了《日日是好日》,一部日本電影,很喜歡。

電影改編自茶人作家自傳式筆記,清淡的描述,尋常生活,通過「茶道」的修煉,逐漸讓茶人的內心,體會、感悟,人與自然契合的「美感」與「幸福感」。

我喜歡這種修行方式,優雅、不做作,沒有曲折的大道理,簡單的「禪」,卻是不簡單的「修」。

我常猜,我們這顆星球上,除了人類,動物能不能感受「美」與「幸福」?

看著家裡小狗,趴在內人身上,眼睛輕閉,全身放鬆的模樣,我相信,牠們的內心,是有能力,可以「感受幸福」的。

至於,「美」與「善」,我猜想,牠們是困難的,因為,連我們人類,也有障礙。

人類,可以懂得「美」也可以懂得「善」。然而,人類演化至今,到了一個矛盾的階段,我們「既善且惡」,雖然懂得這樣不好,卻因天性使然,久遠以來,依然故我。

哈佛大學教授、靈長類專家Richard Walter Wrangham有本書(似乎還沒有中譯本)《The Goodness Paradox: The Strang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e and Violence in Human Evolution》。書中一例說明,人類與黑猩猩基因序列,只有1.2%差異,然而,人類上了航空公司的飛機,可以甘願在狹窄的位子上乖乖坐好,忍受長途飛行,分發餐點時,我們可與同機伙伴各吃各的,互不侵犯;若是機上換成黑猩猩,那肯定不會安靜坐好,要不是打成一團,就是互相搶食。人類這樣規矩的行為,是自我馴化的結果。

身心靈契合,讓美感、幸福感自然升起

然而我們人類,雖然看來文明,我們的另一面,卻很殘酷,我們可以為了各種不同的原因,發動戰爭,大量殺戮「同類」,也可以為了「生活中的吃」,大量養殖,殺戮「他類」,而且,我們完全沒有困擾,我們自在的,合理化我們這類的行為(這種殘酷的能力,超越所有的動物)。

我們人類「與善、與惡」,關係居然同時存在,距離居然如此接近!

我常猜想,也常夢想,我們人類,可不可能通過「某種方式」來再度自我演化,成為更「高尚」的動物?

我常戲稱,大約2~3萬年前,我們這種「智人(Homo Sapiens)」與「尼安德塔人」「克羅馬儂人」等同類,同時存在的年代,那時,是人類1.0時代;後來「尼安德塔人」滅種之後,我們「智人」逐漸進步,成為有先知有智者的世代,如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孔子、老莊、佛陀、耶穌,先哲啟蒙了現代人類2.0的時代。

近200年,由於科技發展,人類逐漸自大,匯粗聚俗,全球暖化即是一例,實在不知還要再過多久,我們才可以通過「美感」與「幸福感」的自我修煉,再度自我馴化,逐步演化到人類3.0?

電影《日日是好日》,讓我們看見,修習「茶道」,目的不在背誦儀軌、重複動作,而是要「自心」與「茶道」契合之後,「身體」能懂得融入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心靈」能細緻的體會,隨著節氣、水聲、蟲鳴、溫度,都不斷變化,眼前的冷水、熱水、茶與自己的身體,也在不停變化,感悟「原來我是自然」。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日日是好日,既不是迷信,也不是盲目追求一種日日不變的美好。

日日好日的哲理,是要讓因「茶道」修煉而靜下來的心,懂得跟上四季的變化,體會到,春的濕氣、夏的暑氣、秋的爽氣與冬的寒氣之中,室外的花草蟲魚,室內的門窗器物,處處隱藏讓眼耳鼻舌覺醒的美感的元素。

因此,不只是牆上的書法、喝茶的器皿,可以隨著節氣的改變,自己的心境,也要能隨順大環境的因緣轉變,這樣,才有能力欣賞自己與別人,穿著四季不同衣衫的身體,也才懂得讓四肢五官,都融入茶道,渾然運作,讓「美感」與「幸福感」自然升起。

我猜想,類似這樣的自我修煉,大概是我們人類,朝向人類3.0演化的開端。

《The Goodness Paradox》這本書,說明目前的人類,演化的過程,是自我馴化的,但是,演化到目前,善惡並存,可善可惡,像個希臘神話之中獅頭、羊身、蛇尾的怪獸Chimera。

然而,書上有個說法,令我憂心,作者說:「We have a low propensity for reactive aggression, and a high propensity for proactive aggression.(我們人類的反應性攻擊傾向較低,但具有較高的主動攻擊傾向。)」

換言之,我們人類受刺激而去攻擊別人的傾向較低,但具有目的性主動攻擊他人的傾向較高(例如:霸凌),這樣的傾向,一方面,讓我們能夠在社會生活中自我克制,與他人和平相處,也能幫助別人;但是,一旦有了自我合理化的目的之後,鬥爭別人、發動戰爭、殺戮同類,或畜養動物殺掉來吃,也做得出來。

修煉友善vs.修煉忘我,人類3.0值得期待

這樣的人類,怎麼進步呢?

我猜想,有兩個方式,一是「修煉友善」,二是「修煉忘我」。

「修煉友善」怎麼做?

就是對人、對動物、對東西都不存敵意。我們是人,難免會有討厭的人、討厭的動物(例如蟑螂),不喜歡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夠,把討厭對方的感覺,從內心裡移開,那就修煉有成了。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把「討厭」從心中移開?如果,哪一天有隻蟑螂從你身旁爬過,完全不怕你打,視你如無物,你就知道,你已經修煉到對他沒有敵意了(如果你討厭的人,對著你笑,是不是你已修煉成功?那很難說,因為人會做假,蟑螂不會)。

「修煉忘我」怎麼做?

類似茶道這樣,修煉忘卻「自我目的」的美感。為什麼要「忘我」?因為我們人類,都會建構合理化的目的,來主動作惡(proactive aggression),因此,忘我的訓練,變得重要。可惜,我們人類愚昧,無法說忘我,就忘我;人類要忘「我」,必須有個「標的」吸引我們,我們才能被「標的」吸引,而「忘我」,因此,茶道、書法,也許都是好的「忘我法門」,佛法的「奢摩他(修止)」大致也是這個意思。

我想,我們人類要能變成更高尚的物種,少說也有幾萬年的演化要努力吧?但是,想想,我們與猿猴自600萬年前分道揚鑣,我們一路自我馴化的結果,到了現在,雖然缺點還多,但是力行「日日美善」,體會「日日好」的人類3.0初階能力,怎麼看,也是值得我們人類2.0努力的目標。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