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型金融機構小心了!小銀行竄紅的機會來了

Open Banking浪潮來襲 老銀行該怎麼辦?

蕭歆諺
user

蕭歆諺

2019-06-03

瀏覽數 26,700+

凱基銀行創新科技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周郭傑。
凱基銀行創新科技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周郭傑。

你還記得上次點開手機的銀行App是什麼時候嗎?當愈來愈多人使用支付、社交、電商App操作金融服務,銀行的存在感愈趨降低,傳統金融機構該如何在科技衝擊下站穩腳步?

全球熱議的Open Banking(開放銀行),可能是解方之一。

KPMG管理顧問服務部副總經理謝昀澤認為,Open Banking的核心精神是希望銀行能將客戶資料還給他們,讓用戶擁有「資料可攜權」。

他比喻,我們放在銀行的存款是我們的資產,我們在銀行的帳戶資訊與交易行為等數據,理應也是屬於客戶所有,可以「帶著走」,在需要時分享給第三方業者。

觀察國內Open Banking的發展狀況,目前尚未出現開放客戶資料的成熟案例,但開放金融服務API(應用程式介面)的作法已漸漸看到成效。

政大副校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就指出,Open Banking是指銀行透過與第三方平台合作,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共享金融數據資料,將金融數據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

不只英國,在美國、日本、澳洲,也可見政府以強迫或鼓勵方式,邀請銀行開放API。台灣也不落人後,自2017年,陸續有銀行加入行列。

《遠見雜誌》帶您走訪國內第一家推出開放API服務的凱基銀行,剖析其應用方式與潛力:

銀行打開大門 共享將成主流

「未來的商業模式是共享大於競爭,」很難想像,高舉共享大旗的並非穿T恤牛仔褲的新創CEO,而是西裝筆挺的金融人士:凱基銀行創新科技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周郭傑。

周郭傑解釋,年輕人需要金融服務,但不一定需要銀行。舉例來說,他們通常不會花時間點開銀行的App,費時註冊、驗證和操作。各式各樣的金融服務如繳費與轉帳,早已默默融入他們每天慣用的App中。

當這股習慣與趨勢成形,銀行該怎麼辦?凱基銀行將開放API的策略稱作「KGI Inside」。其實,從其命名就可略見端倪。

周郭傑說明,KGI Inside的靈感來自「Intel inside」:英特爾(Intel)不賣電腦,但到處都可看到使用Intel處理器的產品。金融場景在各地發生,銀行可以當背後重要的骨幹。

推動Open Banking,他們將重心放在金融服務元件化。金融服務不再只是銀行獨占,而是能植入不同場景裡。

過去,銀行傾向從頭到尾做完所有服務的價值鏈。到了現代,新興軟體與平台蠶食鯨吞金融服務,銀行再也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自身提供的服務最好,樣樣都自己來。

以繳費為例,使用者若要線上繳費,以往可能會選擇透過銀行的App;但當支付App,甚至記帳軟體都提供繳費服務時,銀行很難與其競爭。

凱基銀行的「生活繳費」API,就與記帳軟體CWmoney合作。用戶在記帳時若想到還有哪筆費用沒繳,可直接在App裡繳費,還能同時自動記帳。

根據凱基內部的統計,開放「生活繳費」這項API後,繳費筆數月成長率達到五成。

另一項開放的API「數位信貸」,貸出金額從2017的3億,一口氣增至2018年的49.6億,今年可望突破90億元。增加業績的同時,也擴大了凱基的客戶數。

大型金融機構小心了!小銀行竄紅的機會來了_img_1

小銀行拚開放 立當挑戰者銀行

開放,才能共同壯大。周郭傑在內部會議最常舉的例子,竟然不是做得最好的銀行,而是Google Map。因為Google Map是免費的,用的人愈多,就愈多人提供資料,共同完善這套系統,發展更多應用。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開放API也是,愈多業者使用凱基的API,就能將他們的金融服務嵌進不同平台中。

「場景」「數據」和「共享模式」這三項標準組成黃金三角,幫助內部評估要開放哪項API。繳費就是既符合應用場景,又能了解客戶繳費資訊,可以業者合作的範例。

截至目前,凱基的合作對象橫跨LINE、中華電信、Pi錢包等14家業者。其中,也不乏新創的身影,甚至帶來全新的合作模式。

過往新創團隊若要找銀行幫忙,銀行首先會評估該合作能不能帶來業務量,新創團隊在這一關往往就會碰一鼻子灰。

若申請成功,銀行通常會配一位PM和一位工程師共同研發,但往返討論曠日廢時,動輒數週甚至半年,且做出來的不一定是新創想要的。

周郭傑比喻,凱基開放的API平台就像市場一樣,列出琳琅滿目的食材,新創團隊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由挑選所需的API回去和自身的產品結合,直到試出滿意組合為止。

在金融科技創新基地「FinTech Space」,凱基銀行是API受理數最多的銀行,也順利幫助三個團隊順利商轉。

開放API說來容易,但因國內外尚未有成熟案例與數據,凱基在推行前,內部其實有許多討論與掙扎。

最終拍板定案的關鍵,除了預期方法可行、高層勇於放手,最重要的是,這將成為小銀行的破口。

大數據當道,數據皆是黃金。周郭傑說明,未來若談到開放客戶資料,小銀行沒有太大損失,但大銀行因為客戶多,可能有所顧忌。

這樣的觀察也隱隱符合國內現況,檯面上較積極推動開放API的銀行,的確不見量體大,以消金為主的銀行。

在英國,歷史悠久的前四大銀行被稱為「Big four」,與之抗衡的新興銀行,被稱為「挑戰者銀行(Challenger Bank)」。

凱基以挑戰者銀行自詡,期待透過開放API擴大版圖。

大型金融機構小心了!小銀行竄紅的機會來了_img_2

API格式不一 中介機構成關鍵

放眼未來,若各家提供的API格式不同,也會造成第三方業者在串結時面臨統整不易的困境。

KPMG管理顧問服務部經理陳奕甫觀察,台灣的金融業早有強而有力的中介機構,如財金公司與聯徵中心,這些機構都很適合擔任整合API的「轉運站」。

財金公司已有所動作,籌組「開放API研究暨發展委員會」,共有40多家銀行共襄盛舉,預計今年中會發布初步成果。

陳奕甫也提醒,與國外做法相較,目前國內業者多半還不夠「開放」,大部分是一對一接洽合作;理想做法應是銀行提供平台,供第三方業者自行取用。

Open Banking未來將會如何改變國內金融業的面貌?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