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建築業裁員惡夢成真

張育寧
user

張育寧

2001-02-01

瀏覽數 20,550+

建築業裁員惡夢成真
 

本文出自 2001 / 2月號雜誌 第176期遠見雜誌

冬天的夜晚從信義計畫區的高級住宅大廈旁經過,才八點不到,設計精美的陽台夜燈在昏黃的燈光下,映著背後冷清等待主人進駐的房舍;再往台北郊區走去,汐止新台五線沿線美麗氣派卻缺乏人氣的房子,相當盡職地點綴著象徵新社區發展命脈的新穎公路。至於遠在百公里外的台中市,市區寬大筆直的四線道馬路旁,則矗立著一幢幢動輒十幾二十樓、空蕩蕩的住宅大廈,金色窗框上還隱約見到已褪色的紅色求售字條。

對於房地產業者來說,景氣蕭條不是今年才開始。房屋滯售、空屋率不斷升高,過去輝煌的業績不再;房地產業者七、八年前叱?風雲,現在則採取各種節省成本的瘦身方案,期待有朝一日能守得雲開見明月。於是,建築業就成了今年除了網路裁員風之外,另一個受矚目的裁員產業。

在長期不景氣之下,企業本來就得勒緊褲帶,裁員的陰影早就不是新聞。半年來,在中南部小型建商紛傳倒閉之際,各家大型的建設公司也都傳出瘦身的動作,例如中華工程公司兩年來積極辦理員工優惠退休,從當初的兩、三千人裁到如今約九百人;又如榮工公司將在今年六月底前精簡人事八百人。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公司之外,還有更多無法統計的中型建商裁減人數尚未浮出檯面。

建築業瘦身的方式多以優退為主,或者是讓員工選擇到集團下其他的相關產業做較為低階低薪的工作,而離開的員工多是中高階主管。和信集團旗下的捷和建設總經理王振芳表示,買地蓋房子的時代已經過去,在高房屋自有率的台灣,不動產業者必須要朝新形態的社區服務轉型,「在這樣的情形下,很多的中高階主管會覺得新型的業務形態不適合他們,因此會選擇離開。」

王振芳的話點出現今房地產業者的存活之道,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中高階主管會成為被裁撤的目標。以捷和建設為例,一年來總共裁掉了一百二十六個人,而其中主要多為中高階主管。

王振芳表示,他向公司的中高階主管解釋,捷和之後將會發展新的社區網路服務、通路行銷以及發展銀髮族的照護工作,留下來的人必須能夠符合這樣的興趣與專長;在經過一番溝通之後,這些傳統的中高階主管在缺乏相關社區服務專業與通路行銷經驗之下,再加上對於產業的前景感到悲觀,幾乎都選擇走上優惠退休的路。

優退是無奈的選擇

對於這些人來說,這樣的選擇其實是有些無奈的。捷和提出的優退「五五專案」以年紀加上年資大於五十五以上為基準,再乘以兩個月的月薪當作優退的條件。這樣的條件對於這群面臨市場轉型競爭激烈的中高齡白領主管來說,算是在大環境無奈下所能做的較好選擇。

不過,財務不佳不願意表明裁員人數的業者太多,真正的裁員人數難以估計。王振芳不諱言,捷和能夠提出這樣的條件,花一億多元提供退休金與四、五千萬元在資遣費上,跟和信集團的雄厚實力有關,「和那些突然就把員工資遣的同業比起來,我們算是不錯的了。」王振芳的這席話,點出了產業萎縮裁員的殘酷事實,也提醒還存在更多沒有浮出檯面、卻遭受更悲慘待遇的被迫失業主管與員工。

建築業的人力需求萎縮將會是一個長期的狀況。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不動產相關行業的工作機會長期以來一直在下降,到二○○○年十一月為止,不動產相關行業的工作機會只占總體工作機會的五.○四%,是所有行業中工作機會最低的;即使有人才需求,也偏重在建築師、土木工程師等專業人才上。104人力銀行求職服務及市場情報經理游偉誌表示,不動產相關行業過去的經營模式本來就與網路和高科技相關性非常低,因此,新的工作機會在這樣不景氣的時候更是少。

從企業主的角度來看,當然不可能再增加舊型的企業管理人才,而留下的員工則必須有證明自己競爭能力的才能,最後的遠景則是相互投資雙贏的局面。王振芳表示,捷和未來轉型的模式將與其餘的相關服務業者合作,業內的人才與策略聯盟的服務伙伴學習新觀念之後,希望員工最後能夠提出自己的新服務構想,獨立出去自立門戶,由公司幫助投資,成為公司的新策略聯盟伙伴,創造雙贏。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捷和目前還在嘗試發展這樣的主雇關係,企圖找出產業存活的新路子。王振芳認為,企業主面對不景氣要尋找新的轉型方向,對於員工來說也是一樣,只有不斷創造自己的新附加價值才有可能存活下來。

優退案例——前和信集團地用事業(捷和建設、大友為營造等)總務部科長許銘仁脫離白領上班族生涯

許銘仁今年四十五歲,進入和信集團地用事業群的總務部十三年。

在房地產景氣一片蕭條中,他在企業瘦身的政策下選擇了優退專案……。

經濟不景氣,房地產市場交易清淡。坐落於台北縣汐止市郊的和信水蓮山莊,儘管依山傍水,社區規劃完善,仍得靠電視廣告大量曝光,拉抬人氣。

去年初,許銘仁搬進水蓮山莊的辦公室;年底,他卻遞出辭呈。這樣一個中年白領上班族,為工作打拚付出十多年青春,卻也不敵大環境景氣蕭條,在此刻選擇離開。

縱有萬分不捨,還是得看清事實。「公司好比一艘航空母艦,承載量有限,遇到經濟不景氣的風暴,有些人就必須先離開,」許銘仁冷靜分析他的處境說,公司沒有強迫離職,只提供「五五專案」這艘救生艇,可以航向另一種出路。「五五專案」讓年齡加上年資超過五十五的員工,可以依年資,拿到每年兩個月的優退金。所以,許銘仁工作十三年,選擇優退可領到二十六個月薪水。

在許銘仁之前,已陸續有二、三十位同事選擇優退,他捨不得走,所以是第三批申請者,大概也是最後一批,「這一次企業瘦身之後,再瘦下去的機會大概不高,」許銘仁說。

「如果優退專案不再延續,依照勞基法退職,一年只拿到一個月退職金,」許銘仁聽說許多公司沒有優退辦法,不少公司也在減薪,景氣真的不好。衡量之下,他決定急流湧退,搭乘最後一班「救生艇」,面對難以預料的職場海洋。

「剛開始,真的是滿難的決定,」許銘仁考慮他就讀國、高中的孩子正是需要教育基金的階段,這份工作穩定維持家庭開銷,再加上集團形象相當好,許多同事也都是老朋友,做起事來默契十足,讓他十分難以割捨。

一開始提出優退的想法,不但許銘仁自己覺得害怕,太太也要他「再考慮看看吧!」家庭的壓力,加上未來的不可預料,許銘仁猶豫了兩、三個禮拜,再三跟太太、同事溝通討論後,在去年十二月底還是提出優退申請,準備轉換人生跑道。

許銘仁權衡中年轉職,要再成為白領上班族,困難重重,因此他選擇創業,比較有利。接下來的十五年,他要為自己的事業打拚,經營土地租賃事業,算來跟他的本行還不算相差太遠。

「一決定優退後,內心就豁然開朗了,」許銘仁期許自己要往前看、向前走;儘管不再是年輕小伙子,他仍然有衝勁,對未來仍有憧憬。︵李俊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