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去年(二○○○年)威盛在晶片組市場打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今年你們可以繼續保持這方面的優勢嗎?
A:我們滿樂觀的。今年chipset(晶片組)可以超過五成,甚至達到六成。去年第三、四季我們的市占率至少有四五%(年初才三○%左右),即使競爭對手有什麼動作,對我們影響還是有限。今年上半年變化應該不會太大,下半年如果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超微公司)的CPU(中央處理器)占有率達到三成,而威盛晶片組占AMD的CPU出貨量八成,威盛全球的占有率就有二成四、二成五;英特爾方面,威盛占英特爾平台的四○%,所以明年五○%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差。
Q:英特爾執行長Craig Barrett已經好幾次宣示要把晶片組市場的第一名搶回來,這對威盛有影響嗎?
A:英特爾當然會想把第一名搶回來,但是它的問題是,810是目前最主要的晶片組產品,810是大家都想停掉、二○○一年賣不下去的產品,英特爾內部來看,810也是賠錢的產品,如果英特爾五○%以上的晶片組都是做賠錢的810, 對它而言是很大的致命傷。
Q:那英特爾為什麼會這樣講呢?
A:所以英特爾還是希望主打Pentium 4。威盛跟旭上(S3 Inc.)有長達十年的交叉授權,旭上絕對有權力做支持英特爾架構的新產品,連帶地威盛也有這方面的法律保障。二○○一年如果英特爾很慢推出Pentium 4,對威盛更是一種保障,英特爾最好的時候,晶片組占有率曾經達到八○%以上,按照剛才的分析,它要拉到八○%以上,根本是不太可能的事,要拿回一半,我們都覺得滿拚的,因為明年至少矽統的晶圓廠比較ready,它在產品不能比別人快的情況下,唯一就是拚價格最低的那一塊市場,這會衝擊到英特爾810。
Q:最近許多公司,包括美商Nvidia、美光(Micron Technology),都說他們要加入晶片組市場,對威盛有影響嗎?
A:威盛今年的chipset會做得很好,因為在各個產品線的布局都很完整,即使競爭對手要進來,也要花很大力氣。Nvidia的策略是藉著它在繪圖方面的品牌,帶動晶片組,或許有客戶會去用他們的產品,可是它的學習曲線滿長的,至少要一、兩年的時間。另外,chipset這種產品基本上跟很多third-party的互動很密切,不管Nvidia或其他公司明年要進來,光是南橋(South Bridge),晶片組中的南橋、北橋,是以與CPU插槽的相對方位而命名。北橋講求速度,掌握System Box(系統匯流排)、繪圖晶片、主要記憶體、控制對外訊息的傳遞;南橋晶片速度較慢,專司硬碟機、軟碟機、音效的聯絡。就可以把它們搞死,也就是說chipset並不是這麼好做的。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從繪圖(graphics)轉做晶片組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南橋的技術不容易突破。當然,Nvidia是潛在的對手,但是短期之內對我們的影響非常有限。
以value line與英特爾、超微市場區隔
Q:請你分析一下英特爾與超微兩家CPU大廠的競爭態勢,以及威盛如何布局晶片組市場?
A:從目前CPU的競爭態勢來看,大家對AMD非常樂觀,AMD達到它之前講的今年三○%市占率機會是滿高的,不管是高階或低階產品,都對英特爾造成很大壓力,AMD的Duron現在賣得夠便宜,直接威脅到英特爾的Celeron(賽揚),AMD高階的效能達到1.3GHz,比英特爾Pentium 4的1.4 GHz還好,所以二○○一年英特爾面臨AMD的競爭比較大。從這些分析來看威盛明年晶片組的布局,AMD這塊我們會非常重視,AMD的DDR、front-side bus 133、到最低階的晶片組,我們都會全面布齊。
Q:威盛在微處理器如何布局?怎麼因應英特爾和超微的競爭?
A:威盛進入CPU市場,滿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看到未來PC將走向兩個趨勢:網路時代用到很多伺服器,伺服器強調的是記憶體的大小和管理的能力,威盛的晶片組已經開始提升到伺服器了。另外一方面是走到低階的用戶端,以前只用於證券商、教育體系等等,但是網路盛行以後,連家裡可能也會有,大家資源會盡量共享。我們的Samuel 1、Cyrix III、Matthew都考慮了cost-effective(成本效益),現在景氣比較平緩一點,Duron與英特爾的Celeron的價格大概是五十至六十美元(建議售價為六十至七十美元),但是他們不能長期賣這種價錢,威盛卻可以長期以更低的價錢(約四十幾塊美元)供應五九九美元或三九九美元的低價電腦,效能又不差。威盛的製程絕對跟得上英特爾、AMD的腳步,品牌威盛當然沒有他們好,不過,我們打的是value line(這是威盛使用的名詞,意思是一千美元以內之低價電腦市場),市場區隔不一樣。
Q:威盛想要拿下CPU一成的占有率,可能性有多高?
A:IDC(美國研究機構)估計低階CPU約占全體市場的三○%至三八%,威盛只不過要占其中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已,這也是我們的成長空間,有可能以後成長到二分之一,威盛第一階段的目標是拿到一○%的市場占有率。我們很實際地看市場,今年上半年達成一○%可能還是比較辛苦(現在低於五%),下半年有機會突破一○%的mile stone(里程碑)。今年微處理器不敢講說會有多大獲利,但絕對可以轉虧為盈。去年一定會虧,因為有很多研發費用等等,CPU本業的損失在十億以內。
未來往通訊、網路這條路走
Q:威盛的微處理器有經過哪些OEM(指如IBM、HP這些大型電腦製造公司)認證了嗎?
A:這方面不能提,top 10 OEM非常敏感,不過可以講的是,至少有兩、三家已經認證過我們的產品,表示已經可以用了。大陸市場經過我們一年來的努力,幾乎所有前十大都已經認證了,至少有基本保障的量,歐洲有些不算太小的公司也在用我們的東西。
Q:談談威盛今年的展望?
A:威盛預估去年營收三百億元,今年成長至少五○%到四百五十億元以上,以全球市占率五成,晶片組的量就有七千五百萬套,平均售價保守一點,用二十塊美元計算,就有十五億美元,已經相當於新台幣四百五十億元。CPU我們用最悲觀的估計,去年的市占率為二%至三%,今年增加到五%應該不會太難。
Q:威盛在過去幾季的表現非常傑出,沒有人可以質疑。但是之前你們評估去年第四季的看法比事實樂觀了點,有沒有可能威盛對今年的看法也是太樂觀?
A:我們剛剛分析的都是以市場的比率來看,去年約有一百三十萬台,今年PC市場估計一百五十萬台並不會太樂觀,也才成長一二%而已(許多人甚至估一七%、一八%)。威盛在晶片組的布局和在市場上的定位,機會是滿高的。
CPU我們幾乎從零開始,我們對產業不悲觀,只是成長趨緩而已。IA(資訊家電)今年會有很多產品出來,但是真正要起來要等到明年。
Q:威盛從一九九九年以來收購了幾家美國公司,未來是否也會朝購併的方向來擴展實力?目標鎖定哪些公司?
A:威盛未來往通訊、網路這條路走是確定的,所以我們會不斷尋求合作伙伴,有些合作案也一直在談,威盛在晶片組這塊市場有優勢,大家(週邊、網路的廠商)也很想和威盛合作。另外,二○○○年十一月份威盛併購美國IC Essence公司,看上的是它有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mixed signal(混合訊號)的技術,這塊過去是台灣廠商最弱的,我們找的都是這種可以互補的公司。
產品穩定度才是成功關鍵
Q:威盛估計DDR( double data rate,比目前PC-133速度快上雙倍)晶片組的量有多少呢?
A:預估應該占總出貨量的二○%到二五%,而且會集中在下半年。換算成套數,假設今年全球PC的需求是一億五千萬台,用威盛五○%占有率來算,等於是七千五百萬套,再乘以二○%,得出威盛DDR的出貨量約有一千五百萬套。這個量不算太大,因為今年威盛的晶片組可能全部是DDR,二○%至二五%只是保守估計而已。
Q:威盛已經得到英特爾Pentium 4的授權了嗎?
A:這個我們不方便談,當初雙方協議的最後結果是威盛絕對不能在任何場合談到有無授權的事,如果要宣布,一定是由雙方一起宣布。不過,威盛內部的既定政策是已經在開發Pentium 4的晶片組,很快地二○○一年上半年,甚至在第一季底產品就會出來,真正量大要等到下半年。
Q:威盛用台積的晶圓代工,使得成本能夠比英特爾或是AMD低,平均大概低多少?
A:便宜滿多的,至少二五%到三○%跑不掉。威盛的CPU要能成功,除了成本考量、市場區隔,關鍵還在於如何讓產品穩定度能被大廠接受,一個月要達到一、兩百萬的量光靠通路商是不夠的,必須要靠國際上前十大的OEM廠商的單子。以市場行銷來看,威盛專注於中國大陸、東歐、印度、中南美洲。美國和歐洲當然也是重點,但是這兩個市場很注重品牌。威盛二○○○年CPU的表現不是很好,今年我們倒是滿有信心的,至少Samuel 1已經慢慢被大廠認證過了。(洪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