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多以前,威盛電子與聯華電子兩家台灣廠商打敗了許多強勁的對手,進入爭取美國AT&T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四八六電腦晶片組訂單的最後階段,經過激烈競爭之後,當時規模、名氣遠遠小於聯電的威盛脫穎而出,搶到了單子。這次的成功不僅替威盛帶來了第一個OEM(原廠委託製造)大客戶,告別了只能接小量訂單的歲月,也奠定了威盛日後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組設計公司的基礎。
同樣的勝利在二○○○年重演,只不過這次的對手更難纏。趁著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和晶片組(chipsets)業界的巨人英特爾公司(Intel)一連串策略失誤,威盛在總經理陳文琦的帶領下,終於在第四季搶下了四○%到四五%的市場占有率,使英特爾的占有率從高峰時期的八○%左右,跌到只剩下三○%、四○%,打破了英特爾不敗的神話。
二○○一年對威盛不有利
威盛的輝煌戰果贏得大家的讚嘆,陳文琦與其他高階主管的旺盛企圖心也沒有人會懷疑,但是二○○一年的大環境看起來不是對威盛很有利。隨著全球個人電腦的需求趨緩,英特爾已經於二○○○年十二月上旬發布警訊,警告美國股市投資人,英特爾「全球的客戶取消訂單。」儘管英特爾不願意評論今年的景氣,這個消息還是意謂著疲弱不振的電腦需求可能導致殺價競爭,藉以擴大市場占有率,所以即使威盛晶片組和微處理器產品的營收還是成長,利潤卻可能被侵蝕,今年的獲利成長很難再有爆發力。
「威盛去年(二○○○年)營收目標三百億,今年至少成長五成以上,獲利方面應該不會比去年差,」威盛電子業務部副總經理李聰結表示。
晶片組是威盛的主力產品,占公司營收九五%以上,威盛能夠超越英特爾主要是因為英特爾誤判低價電腦流行的趨勢,堅持使用速度快、價格昂貴的Rambus記憶體。相對的,陳文琦看準了低價電腦將成為未來主流,全力專注於value segment(這是威盛使用的名詞,意思是價格低、效能超值,也就是指低價電腦這個市場),推出了價格較低、效能也不差的PC-133平台,使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廠商不必受限於Rambus而提高售價或是降低利潤,反而還可以讓廠商大幅壓縮的獲利有了增加的空間。因此美國美光(Micron Technology Inc.)和其他廠商選擇加入了威盛陣營,造就威盛成功的利基。
晶片組的成功也讓威盛有了收穫。威盛二○○○年營收的預測為新台幣三百億元,比一九九七年幾乎成長了七倍,稅前純益也從十三億元跳躍增加到六十八億元(見一三六頁表)。
英特爾在晶片組市場被威盛打得灰頭土臉以後,已經迫使執行長Craig Barrett好幾次揚言要重新取得第一名的龍頭地位。英特爾囊括全世界微處理器七成以上的占有率,年營收三百億美元以上(威盛約為九億美元),它的力量和決心絕對不能輕視。
「英特爾非常嚴謹地記取失敗教訓,它的自省能力強勁,回應的速度也很快,任何人跟它直接面對面開打,贏的機會不高,」矽統科技多媒體事業處協理崔開平指出。矽統於二○○○年十二月推出了三款晶片組,也是鎖定低價市場,準備與英特爾、威盛、Nvidia一拼高下。
不過,威盛倒不是很擔心英特爾的反擊。李聰結表示,「英特爾今年要拿回五○%的占有率,我們都覺得滿拚的。」他的分析是,英特爾最重要的810晶片組是主機板產商不想用的產品,加上矽統自有的晶圓廠量產以後,產品主打低價市場,將會衝擊到英特爾。
經歷一路的衝擊、挑戰
其實,威盛一路走來並不是很順,經歷了許多衝擊和挑戰。威盛剛開始是日本人成立的,中間換過幾次經營階層,台灣積體電路前任總經理Don Brooks也曾經是威盛的高階主管。李聰結指出,九○年代初期晶片組公司百家爭鳴,最多曾經有八十幾家分食市場,美國有一條街就叫做chipset street,可見競爭之激烈,等到九三年威盛開始有能力交貨時,真正看到出貨量的只剩下七家,威盛就是排名第七。在這之前,威盛有一陣子經營不善,面臨倒閉危機,最後由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現任威盛董事長)買下威盛,一九九二年陳文琦接任總經理,決定把美國矽谷的總部移回來台灣,從不到十個人的設計團隊重新出發,矽谷那邊則以行銷為主,就近服務客戶。
威盛雖小,策略卻很靈活。陳文琦看準台灣完整的產業結構可以增加威盛的競爭力,把九成以上的晶片組交給台積代工,不像英特爾必須投入一、二十億美元蓋一座晶圓廠。李聰結估計,威盛的平均成本比英特爾低了二五%至三○%,售價當然可以壓得比較低,以迎合低價電腦市場的需求。英特爾察覺到情勢不利,去年上半年緊急推出不含Rambus的820晶片組,卻發生技術方面的問題,鬧到最後反而回收產品,外電報導英特爾因而在第二季的財務報表認列了兩億美元的損失。
另外,全球八成左右的主機板在台灣製造,威盛可以就近瞭解客戶(包括華碩電腦、技嘉科技與微星科技)的反應,馬上做出最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晶片組在電腦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的功能像是一座橋梁,連接微處理器(電腦的心臟)與DRAM及其他記憶體,把微處理器的發號施令傳到各個角落。
威盛在晶片組市場攻城掠地後,轉向了英特爾利潤最豐厚的微處理器產品。一九九九年威盛出乎意料的連續買下了美國國家半導體的新瑞仕(Cyrix)微處理器部門和IDT公司,藉著合併全世界第三大和第四大的公司,直接快速地進入市場。
威盛二○○○年出奇制勝,成為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的傳奇公司,陳文琦功不可沒,四十四歲的他從不諱言主耶穌基督在他生命中的力量以及信主之後威盛面臨許多危機都能迎刃而解。李聰結指出,當初威盛和聯電爭奪AT&T訂單,聯電的價格壓得比威盛還低,可是這個單子又對威盛很重要,因為威盛那時根本沒有大客戶,如果能接到,威盛的格局就可以擴大,不再只是出貨給小公司。
陳文琦為了這件事情很憂慮,已經是基督徒的王雪紅看了不忍,就告訴他,他能做的都做了,不如上教堂禱告,如果禱告能讓案子接到,不是很好嗎?陳文琦想想也對,就去教會禱告。威盛後來拿到了那筆訂單,是主耶穌的幫助?還是威盛的產品品質比較好?連威盛的經營團隊也不清楚,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陳文琦從此更愛主,「陳文琦體會到神的力量是無限的,上教堂成為他很重要的精神支柱,」李聰結觀察。
不輕易放棄的基督徒特質
陳文琦個子不高,身材滿瘦的,講話聲音宏亮、速度很快。正如同威盛是一家比英特爾小很多的公司,陳文琦卻有強烈的企圖心、當機立斷的果決,矢志要拼過英特爾。
港商荷銀證券首席半導分析師王秀鈞指出,「陳文琦有符合基督徒的特質:不會輕易放棄。台灣很多人都想賺錢,但是還沒有幾個像陳文琦有膽量想做全世界的第一名,他的成功對台灣企業家有很正面的影響。」王秀鈞也是基督徒,他和陳文琦經常在靈糧堂聚會。
威盛的股票市值曾於去年第三季飆上新台幣兩千五百億元的高點,使得陳文琦的身價少說也是以十億元為單位計算,可是他仍然維持簡單、樸素的風格。
跟隨陳文琦五年多的威盛電子市場部經理鄭永健說,陳文琦每天穿的不是白色就是黑色的Polo衫,從來不打領帶,天氣冷頂多加件西裝外套。位於新店總部的辦公室只有兩坪大,放一張辦公桌及小小的圓桌剛剛好,牆上簡單的掛著一幅畫,和其他高科技公司總經理氣派的排場相比,明顯對照出陳文琦不注重外表、只重內涵的性格。
展望二○○一年,威盛的另一個挑戰是微處理器市場可能會打得很辛苦。去年威盛微處理器的全球占有率只達到二%至三%,比原先剛開始宣稱的一○%落後許多,今年威盛仍然定位在低價市場,目標鎖定大陸、印度、東南亞等人口稠密的國家,可是這一塊已經有英特爾賽揚(Celeron)以及超微Duron的強力競爭。瑞銀華寶證券副總裁劉啟東表示,「威盛在CPU方面還看不到可以做得很好的跡象。」
威盛曾經在晶片組市場重創英特爾,今年是否還會有奇蹟出現?
按照全球個人電腦需求的大環境來看,可能不是很容易,不過,陳文琦最近幾年來虔誠跟隨上帝的引導,創造了業界認為不可能的奇蹟,或許,威盛今年還會有更好的表現,再次讓人見證上帝在威盛發揮的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