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不會發生金融風暴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2001-01-01

瀏覽數 18,650+

台灣不會發生金融風暴
 

本文出自 2001 / 1月號雜誌 第175期遠見雜誌

Q:現在的新銀行逾放比率怎麼樣?

A:沒有統計數字,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大安已經四十幾億了,萬泰也差不多要四十億了,慶豐也有四十億。從這幾家就可以看得出來,起碼都有二十億到四十億。外國銀行比較多一點,這對他們也是很大。你看一股五塊錢以下的多不多?華僑現在兩塊五啊,泛亞兩塊多。

Q:這麼低你會不會去買?

A:值得買,但就是怕倒掉,連兩塊五都沒有。假如沒有倒掉也都賠了上億,像中聯信託,也跌到兩塊多、三塊左右,但是八家銀行接管以後,股價就一直漲停。一年多後,現在拿報紙來看,人家都可以肯定中聯這家是背景不一樣的。

Q:為什麼八家進去就有用?

A:不會變成地雷股啊!八家已經要清算它的淨值,算它的淨值是多少,有就是有一些要進去經營,購買它的股票。這就可以很肯定的說,它不會變成地雷股,所以它才會由兩、三塊一直往上漲,漲了好幾倍。

Q:你看整個新銀行會走向甚麼樣的趨勢?

A:一定要整合。

Q:那會變成幾家?五、六家?

A:那也很難講。但是合併以前,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要清理資產,那很難的,所以現在講AMC(Assets Management Cooperation)。AMC上面有個是資產管理公司,將來要鑑價、也要拍賣。一方面法院現在要拍賣不動產有十萬件卡在那裡,法院的拍賣目前還比較呆板,也就是一戶一戶拍賣,將來AMC跟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合起來做,例如說二十戶可以一起拍賣。

Q:這要花多少時間,是不是燃眉之急呢?

A:有做總是比沒有做好,假如要等到法院拍賣完,不知道要等到何時。

Q:那有買主嗎?現在台灣大家都沒錢?

A:有錢的還是有錢,錢並沒有跑掉。當然股票昇華掉很多,但有錢的還是有錢,因為存款還是像以前啊。

大三通可免除大家的恐懼

Q:只是他對台灣有沒有信心,要不要買台灣的房地產而已?你對大陸問題的看法怎麼樣?

A:我的看法是要三通。大三通開始,我相信我們會走向比較好、比較開放的方向。所以我們現在要進入WTO,然後要大三通,這樣可以免掉大家對戰爭的恐懼,大陸也可以開放讓我們過去。你看香港、大陸九七之後,房地產開始大漲,為什麼?大陸的中資、公司買了很多不動產,這也可以在台灣發生。

Q:你在台灣這麼多年,覺得這次的狀況跟你過去的經驗有甚麼不一樣?

A:我一直相信,不管大家多悲觀,總是有人會買你的房子。漲,不會永遠漲,跌,不會永遠跌。Sooner or later(遲早)一定會有一個curve(曲線)出來,現在買的就比任何時候買的便宜啊。所以這次財政部請我們大家看一些股票、買一些股票,我們已經有幾十億進去了。

Q:世華買哪一些股票?

A:自己的股票也有,還有其他的股票也有。

Q:都是科技股嗎?

A:只要不會變成地雷股的就好了。

Q:怎麼去判斷會不會變成地雷股?

A:要看它過去的業績,還有他的企業本質,我們幾乎都是買績優的公司、大公司,萬一都沒有漲起來,但是它的股票是不錯的。大概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我們就可以萬無一失了。現在進去買,很多的本益比就是十倍,所以我不怕。

Q:本益比要十倍,配息金要有多少?

A:配息他們大概都有一股一塊以上,多大很難講。我們認為它的規模已經達到一個經濟規模,真的要倒的話,會產生社會問題。

Q:大要大到甚麼樣的程度,規模如何去衡量?可否舉例說明?

A:比如說我們都買台灣前五大金融機構的股票,還有每個行業的龍頭我們也買了,像塑膠類股的台塑、南亞,水泥類的台泥。紡織我們沒有買,定存我們也買一點點。

Q:績效前五大的是哪些?

A:中國商銀啦、交通銀行、世華銀行、台北市銀也不錯。因為我們在看去年配息多少,他都要配兩百多億,交通銀行要配三塊,三塊應該二十幾萬,是不是?台北市銀也快要上櫃,利息有十幾個百分比。

Q:你是甚麼時候買的?

A:從七千點、六千點、五千點愈買愈多。

需要慢慢整合

Q:目前大家預測的金融危機、本土型金融風暴,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決?你覺得三通可以解決,但是可以持續多久?

A:三通會帶來很多的利多,新政府也進去接管,當然很多事情很陌生,技巧等各方面都不是很理想。你沒有看出來,這需要慢慢的整合?

Q:你覺得我們的經濟體質可以容許多久的適應跟過渡呢?多久之內需要解決?解決是速成的嗎?多久沒有起色應該退出這條路?

A:金融機構看到的問題,像其他的經濟面、生產面、貿易面,不一樣。大家利率都降下來,但是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Q:你是說他們要求金融紓困,這等於是脫產?

A:不是。要求政府紓困,當然會引起連帶的金融問題、社會問題,大家都是呆帳,某些銀行會沖白票。假如一、兩年之後,就要還錢,這有好有壞。

Q:紓困的意思是?希望政府怎麼樣?

A:所謂紓困就是說,把欠錢展延到兩、三年後再還,利息則首先將現在的七‧五% 至八%降六到‧五%,利息又把其中一部分的一半在兩、三年後分期攤還。

Q:這樣會有甚麼問題?

A:這不是數目大小的問題,你想想看,六百億一倒的話,會變成很大的社會問題和心靈問題,所以最後水餃股都要紓困。

Q:為什麼你覺得不紓困會變成很大的金融問題?

A:現在宏國集團也在紓困,大家都覺得紓困太好,利息可以有一半不用交,本金也不用還,也許他本來有錢,卻跑到大陸去用。所以國外很多的國家的金融機構、信託機構,都批評政府做這件事情。

紓困要有新作法

Q:你認為政府應該怎麼做?

A:重整很難,時間會拖很久,紓困要有新的方案出來。

Q:紓困的定義是甚麼?

A:紓困的定義就是一個一個來,看怎麼辦,大家都有甜頭,大家一起來,問題都丟給銀行。

Q:那銀行怎麼辦?

A:銀行就會倒啊!

Q:這樣下去,即使是世華也會倒嗎?

A:應該不會,我們對大企業的貸款本來就不多,我們房貸的部分比較多。

Q:一向都有注意這項風險?

A:對,我們都一直做房屋貸款,企業貸款占的比較少。

Q:如果政府不紓困,也沒有別的方式,那麼宣布倒閉呢?

A:倒債沒關係,有人可以處理它的債權,所以現在有AMC比較好。

Q:AMC現在是誰在負責?

A:AMC是財政部在指導,也請公會在指導,財政部長也請了國外有參加過AMC的機構。

Q:AMC是很重要的solution(解決方案)?

A:資金。

Q:速度會有那麼快嗎?

A:大概這一、兩個月之內,就會成立。

Q:財政部不是說三個月內的時間嗎?

A:最慢三個月之內就要成立,成立公司需要登記,還有一些程序,所以兩、三個月是一定要的。我所謂的成立是先開經營會議,並不是說已經登記完畢,而是會議已經完成,說AMC已經出來了。

Q:這可以解決多少的case?

A:十萬個case。

十萬個法拍屋案件待處理

Q:在法院的哪一個部門?

A:在不同地方法院拍賣羈押的案件有十萬件,所以將來我們都要試著來做,一萬件也好、兩萬件也好。之後就可以從逾期放款NPL(Not performing Long )剔除掉一些。

Q:目前法院十萬件的資產,哪一家銀行最多?世華有多少件?

A:不曉得。這是整個金融體系所累積的,民間的也有。

Q:這算很大嗎?怎麼樣跟過去做比較?

A:過去倒是沒有那麼大的關係,所以沒有人提這件事情。最近這是人家提起來,並不是我講的事情。

Q:所以AMC是solution之一,還有沒有其他solution?

A:三通是很好的方式,可以使我們的信心恢復,可以和中國合作,我們已經去投資那麼多,要讓他們來投資我們。不動產好起來,信心就會建立起來,股票也會好起來啊,這兩個都好起來就解決了一半的事情。

最重要責任是讓國家安全

Q:你覺得扁政府的意識形態能夠接受這樣做嗎?

A:極可能要看看他們會不會慢慢的有所改變,假如他們的意識形態是不贊成三通的話,當然應該要稍微引導一下。總統也講過,他最重要的責任是讓國家安全、人民財產安全。

Q:即使陳水扁想這麼做,你覺得民進黨內部的整合能力,可以讓他做得到嗎?

A:我沒有搞過黨派,所以我搞不清楚。但最近有一些比較現實派的出來講重話。

Q:你覺得中方對三通的態度是怎麼樣呢?

A:你聽朱鎔基的話,我覺得他是認為通比不通好,他有講過這句話,就是要賺錢,其他都不要談。這對他們來講也是一種意識形態。

Q:你是否覺得金融風暴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股市發生一連串的問題?

A:應該是股市和不動產。不動產從台灣的歷史中,十幾年來資本下跌,從民國七十九年到現在,大概十年。過去我們怎麼辦呢?那時候大概跌個六、七年就會好起來,跌的幅度也沒有現在這麼厲害。過去跌了兩、三成,現在像南部已經跌了五、六成以上,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一件事。

不動產已連跌十年,問題嚴重

Q:所以這表示甚麼呢?台灣股市連續十一年不停在跌?

A:不是股市,是不動產。股市當然有起伏,股市大概一年半前開始下跌,阿扁上去的時候股市上去,後來又下來。過去跌下來,沒有像這次這麼多的水餃股。現在看營造類股,幾乎八○%是水餃股,甚至有一塊以下的。很多不錯的建築業,像國泰、大華這些都很慘,也不過七、八塊,以前都七十幾塊啊。

Q:為什麼房地產連續跌了十一年?

A:為什麼會下跌?因為我們的容積率沒有實施。北部都有實施,但是中南部的議員都在搞不動產,所以他們的議會都在抵制這個事情。每年都說要實施,所以大家就一直推屋,因為一坪可以蓋十坪,現在已經實施了,一坪可以蓋兩坪,差了八坪。他們當然一直推屋,覺得推出去一定有人買。所以像高雄、台中、台南,以前一坪二、三十萬,現在都一坪十萬塊,甚至一坪五、六萬都有。

Q:金融界是否認為這次動盪時間是最嚴重的一次?

A:我在金融界待了四十三年,這是最慘的一次。

Q:以前的經驗是多久才會恢復?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A:過去不動產大概六、七年就會好起來。過去不但好起來,不動產六、七年之後又會漲兩、三成。紓困、重整等後來都解決掉,因為不動產漲了、廠房也漲價了,就可以解決。這次不是,這次一直都無法解決,所以很多公司都在爆發危機,年底到了,員工的獎金、甚至於薪水都發不出來。

Q:一些營建業者說,台灣房地產要回到像以前那樣是不可能的?他們認為台灣必須要三通之後、加入WTO之後,期待外資和大陸到台灣來置產,才有可能再起來?

A:不是起來,而是會好轉,但若要預計有多好很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Q:為什麼那麼多國外媒體會預測台灣將來會有本土性金融性風暴?

A:第一他們瞭解到本土銀行的逾放比率,比我們現在所公布的逾放比數字還要高一倍以上。

Q:同業間有這樣的訊息?

A:每個同業不一樣。外國媒體認為實際的逾放比比官方公布的高。過去公家銀行要打消呆帳,因為是公家銀行,要記過。所以他們都放在那邊不管,賺錢的時候永遠都交給股票,沒有真的基本的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過去一直是,反而像上海銀行、世華、中信,都比較低一點。

Q:金融風暴產生會有甚麼狀況?

A:所謂的金融風暴的產生,跟整個國家的生存都有關係。像我們這樣外匯存底一千多億的國家比較不容易產生,像東南亞國家都沒有外匯,當然就會產生金融風暴。產生金融風暴的國家貨幣貶值得很厲害,幣值三十塊一下子貶值到五十塊,而且他們國外貸款有一大堆,且自己沒有外匯,馬上變成金融風暴。我們絕對沒有這種事情,我們僅僅是國內呆帳比較多一點,不會擴充成金融風暴。我們的貨幣也沒有從三十塊貶值到五十塊,且我們國外的貸款不多,所以不會像國外講的那樣亂七八糟,我們不能跟泰國、菲律賓這些國家比,因為我們是世界第二多外匯存底的國家。

Q:為什麼人民這麼緊張?

A:民眾信心不足,立法院每天都在吵架,該做的不做。有人講一些亂七八糟的話啦,像有人一面唱歌一面在運動,有一天立法院就有人在唱歌啊,有人就在那邊跳韻律舞。

Q:所謂的外部金融風暴有甚麼症狀?

A:外部金融風暴會讓貨幣貶值得很厲害,金融呆帳升高到三、四十個百分比,大家的錢都付不出來。整個金融體系陷入chaos(混亂),錢借不到、金融上一團糟,銀行幾乎每一家都快倒閉,這就是金融風暴。我們現在看起來,有幾家銀行還不錯,還有銀行來打消呆帳。

Q:你覺得他們有錢嗎?

A:淨值要扣掉,放款就不會再增加,我認為這是好現象。政府要把營業稅免除通過,這期通過今年(二○○一年)就可以實施,又多了兩百多億,這個不無小補。整個營利事業,通通免除存款準備金,這個每年帶來約有六百億,十年就有六千億,這是很強有力的。然後政府又規定這個一定要留在台灣,假如要在別的地方,要交稅給財政部。這樣每年大概可以打消二十幾億的呆帳,我們現在大概十幾億,自己又拿了十幾億,所以去年大概可以拿到二十幾億,今年可以拿到二十九億加起來四十億。像台灣現在有一百一十億的呆帳,四十億有四○%,這是很好的事情。

所以我們發生金融性風暴的可能性不是很高,只是銀行細目太多、競爭得太厲害,好的壞的都要去貸,吃的呆帳太多,將來一定會垮,將來要把做不好的銀行整頓起來,把銀行數目減少,現在看到很多的大老闆、集團等去開銀行的,都退出了,說我不幹了。台灣要發生金融風暴不太可能,頂多是大家生活得比較艱苦。

Q:一開始新銀行開放,大家都很看好?

A:下去才知道不是那麼好做。

Q:台灣是否做金融管理方面的人才還不夠多?

A:也不是。是當時十五家銀行一下子開放太多。現在台灣的銀行太多了。

Q:政府當初開放十五銀行,對於上市企業可以直接融資。可是上市上櫃公司愈來愈多,現在有四、五百家,對銀行業者來說,在那時候是否已經預測到銀行業會愈來愈困難?

A:那時候就已經瞭解大概會愈來愈困難。像我們老銀行已經賺到錢,比較不會那麼積極地去開墾、不管好壞都去抓。新銀行每個月都在比賽,所以他們hunt for business,四處亂抓,所以產生今天的呆帳情形。

台灣金融問題與日本不同

Q:有人比較台灣現在的情形和日本的金融風暴,認為台灣的呆帳情形跟日本很像,你覺得呢?

A:不一樣。日本在十四、五年前,大家很有錢,不管是人壽公司、銀行、證券公司,隨便賣股票都有幾百萬、幾千萬美元。所以他們會到世界各地去買不動產投資,投資了幾百億、幾千億美元下去,所以美國大樓幾乎都被日本買光了。但是後來美國大跌,那兒什麼都沒有了,原本用五億美元買的房子,拍賣的時候只有五千萬美元,台灣的中信集團去買來的。而且每個月虧損一億,等於是虧翻了,還賠了幾億下去。

Q:日本之前好像有政府紓困,或是鼓勵民間企業去跟金融機構借款,借款的授信也並不是非常嚴格,所以金融機構發生倒帳的問題?

A:國內投資比國外投資受損還輕,第二個當然他們那時候存款都是零利率,放款都是一%至二%,所以銀行逆差很少。像我們現在逆差還有二%至三%,像世華銀行就有三‧五%。

Q:所以你覺得台灣和日本狀況是不一樣的,台灣並沒有買那麼多國外的房地產。還有哪些不一樣?

A:他的放款率比較高,我們二%至三%,他們一%都不到。因為他們的存款是零,國家證券都這樣,放款只有三%。

Q:未來金融業會有甚麼趨勢呢?會合併?

A:這很難講,銀行愈少愈好,我剛剛講歐洲國家銀行大概只有三、四家。

Q:台灣現在有多少家?

A:我們五、六十家。

隨便送做堆(合併)不好

Q:像這樣好的銀行合併不好的銀行,你們打算怎麼做?

A:好的合併不好的,當然可以啊,可是也要他喜歡才可以,隨便送做堆,永遠不快樂。

Q:那怎麼樣才會喜歡?

A:喜歡就是說,你門戶要稍微相對,營業效率才會高。比如說每一個人的生產力,台灣已經是最高,每個人都賺三百多萬。例如說三商銀六千五百多個人,他今年就賺五十億,那一個人賺多少?一個人賺七、八十萬。世華員工共有兩千七百人,每個員工平均每年賺三百五十萬。所以我們要找生產力很強的。第二,我們不喜歡財團色彩很重的,它不會管又來管你,所以要合併財團比較難。第三,人要少一點,因為合併做得不好的話,流動率就很大。

Q:除了這三點,還有甚麼跟合併有關?

A:光這三點就很難做到。

Q:那目前你看重哪幾家?尤其台灣幾家傳統色彩比較重的?

A:當然這裡面十五家裡面有五家沒有財團色彩。

Q:哪五家?

A:我一下子也講不出來。

Q:那五家有沒有意思要跟你合併?

A:現在要跟我們合併的太多了。

Q:想合併的有多少家?

A:我一直在看。

Q:如果合併不成,這些銀行會怎麼樣?

A:應該就這幾家去合併。

Q:但是他們換人很困難?

A:換人可以換得大一點,把他換到比較高的階層。

Q:你覺得有辦法嗎?

A:不曉得啊。

Q:金融風暴今年或明年會不會產生?

A:明年的事情不容易去預期,今年的事情一有空就要去解決。台灣最怕的就是戰爭,其他都不怕。生活還是很安逸的啊!

Q:你做了四十三年金融家,有沒有心得和我們分享一下?

A:華僑合併做得很成功。

Q:這個是誰負責?

A:我。

Q:你覺得這個案子能夠成功的原因在哪裡,可不可以歸納一下,也許可以給現在做合併的人一個參考?

A:那時候本來的董監事都掃地出們。

Q:世華合併華僑信託之前財政部已裁減多少人?

A:進去之前就已經裁減一百多人,當年薪水都已經發不出來了,進去之後,還有兩百多個人,我們又淘汰掉一半。

Q:所以要合併的話,就應該用這樣的方式?

A:對。

Q:為什麼世華能讓人在一個位子做那麼久?董事長、總經理都是,不像新銀行都換來換去,這是世華的特色嗎?

A:我們何董事長(何宜武先生為前任董事長,八十九年年十月九日才交棒給汪國華)是國民黨的元老、資政、中常委,來頭不小,今年八十九歲了。

Q:聽說你的父親很有錢,是建築師,妻子、小孩不少。你是長子,要照顧很多人,這樣的家境出身對你有什麼影響?

A:家裡的人都要給他們良好的教育,如果有困難要照顧。我們家裡人很多,後來沒有錢,就要用金錢支援他們。

Q:不覺得這是負擔?

A:這不是什麼負擔,錢要花在刀口上。以前小孩子讀書、買鋼琴,盡量供給他們,現在長大了,有的好、有的壞,壞的還是繼續支援他們。

Q:你心胸這麼開放?

A:有了錢就會開放,沒錢也開放不起來。

Q:世華的員工福利很好?

A:對,還有股票的福利。

Q:後來為什麼成立世華藝術中心?

A:我是提倡本土畫家。我們每年選一個畫家,把這個畫家的畫放在日曆上。

Q:現在賣的畫是你自己的收藏?

A:不是,是跟畫家買的。賣得不錯,很多畫家感激我們有這麼好的場地,畫家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

Q:你一直很努力跟大家分享,包括家人、員工,為什麼?

A:我喜歡這樣,他們快樂我也很快樂。人要happy,做起事來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Q:你對台灣很有信心?

A:對啊!

Q:你做事保守可是又很樂觀。

A:人愁眉苦臉的日子不好過,你如果樂觀、幫人家的忙,日子很好過。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像許遠東基金,募集了七、八千萬,做了很多好事情,世華基金會也有。我自己是捐了五百萬,成立汪國華藝術基金,做音樂藝術方面,培養幾個學音樂的小孩子。這個基金會也好多年了。

Q:為什麼集中在音樂藝術?

A:因為其他很多人做了。如果要做貧窮這邊,我們力量不夠。世華也有愛心基金,每個月員工拿錢出來給有需要的人,多做一些社會功德的事是好的。

Q:你很想得開。

A:自己有一些錢就好了,不要到老還要跟人家要錢,那很痛苦。

Q:你退休會去海外嗎?

A:退休後要去蘇州,我有去上海和廈門看過,他們說蘇州最好。

Q:那你覺得兩岸是不是要統一?如果沒統一好像很難大三通,你覺得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A:先大三通,統一再講吧!他們在基礎建設搞好、人民收入增加之前,根本不會有民主,民主要很多錢的。

Q:如果他們說不統一就不三通怎麼辦?或說他在任內要解決台灣問題?

A:那就先小三通。不會有戰爭的,他們也不希望有損失。演習的話,每年都有演習,也不是要戰爭了才有演習。

Q:你英文為什麼那麼好?

A:年輕的時候,常常跟外國人做生意,磨練出來。所以第一要常常跟人家講英文,第二要常常讀英文刊物。我是淡江外文系畢業。

Q:外文系畢業也能當到銀行董事長,你很勇於挑戰自己?

A:活到老學到老。

Q:你對生病有沒有什麼看法?

A:生病開刀就好了,生死有命。(陳玉箴、李思萱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