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複製人的世界競賽

李彥甫
user

李彥甫

2000-12-01

瀏覽數 19,650+

複製人的世界競賽
 

本文出自 2000 / 12月號雜誌 第174期遠見雜誌

從第一位試管嬰兒路易斯‧喬伊‧布朗至第一隻複製羊桃莉,生命科學與基因科技總是不斷創造奇蹟;「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初稿已經公布,生命的遺傳密碼眼看著將被破解。

破解遺傳密碼,我們對於生老病死的控制將可以更精確,人類對自己的瞭解將進入全新時代,基因科技註定將在下一世紀重塑人類文明。但是,瞭解愈透徹,需要解決的另類問題可能愈大,科技不斷進展,防線卻逐步撤退;往往在人們還沒有決定如何因應之際,科技又已經向前跨越一大步,「基因複製」便是一例。

對於「複製羊」,人們還沒有想清楚,豬、牛、猴等動物都已成功複製下一代,現在已開始複製「人的器官」。

英國同意有範圍的複製胚胎

英國政府已正式宣布同意科學家可以有範圍的複製人類胚胎,成為全球由政府同意發展這項科技的首例,有此技術,科學家將可在其他動物身上「生長」器官。

今年初,英國一百多位科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聯名在《泰晤士報》發表文章,呼籲英國政府在生命科學研究上給予科學家更大的自由。這些科學家強調,科學家有道義與責任加速科學進展,否則,英國將失去在生物科學上的世界領先地位。

一般認為,這份科學家的「呼籲」讓英國政府備感壓力,最後才同意准許複製人體胚胎。因此,英國《獨立報》在解禁之際,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張只有六天生命的胚胎照片,照片裡的胚胎正注視著二十一世紀醫學科技的未來。

根據英國政府公布的文件,科學家將獲准自發育不超過十四天的早期胚胎中,抽取細胞進行組織生長研究,不僅可培養新大腦組織,取代受損部分,也可為燒燙傷患者培植新皮膚。至於下一步,將同意經由複製科技生長「新器官」,例如心臟、腎臟、肝臟等,最後,科學家可以在實驗室內生長四肢。

不過,這些實驗都有設限,例如,禁止使用取自流產胎兒的細胞,複製完整的人類當然也在禁止之列。

如果英國科學家的樂觀預測是正確的,有範圍的複製科技將再造人的神經組織、心臟肌肉、骨骼組織、皮膚組織、血液細胞、骨節組織、肝臟組織、眼組織等;因此,可以有效地治癒眼病、心臟病、心肌梗塞、傳染性肝炎、肝硬化、癌症、骨髓病、帕金森氏症等許多困擾人類的疾病。

一旦禁令解除,可見的未來,科學家將可以複製病患的胚胎,取出相同基因的細胞,替白血病患者換骨髓或替心臟病患者換心臟。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沈哲鯤曾預測,十年內,專門供應器官移植使用的「無頭複製人」將會問世。

即使英國政府面對眾多反對聲浪,仍指出,同意進行部分複製科技的好處大於倫理風險,但也同意應嚴格管制複製科技。

這項「亮綠燈」的措施提出了兩條主要原則,第一是「應該允許目的在於增進瞭解人類疾病的人體器官複製技術研究」﹔其次,「任何這類對人體器官複製的研究都必須在嚴格的立法和限制之下進行」。

英國政府同時也有配套措施,由政府首席醫藥官員唐納森教授繼續領導一個調查小組,針對允許科學家複製人類細胞與重建新組織與器官,可能引發的相關倫理問題進行研究。

複製人考驗科學與倫理的辯論

雖然英國政府的態度顯得低調,而且謹慎,但這項決定仍然激怒了歐洲、甚至全球政界和宗教界人士。他們痛斥某些科學家狂妄自大,置道德觀不顧,這是對生命的進一步踐踏。有的人甚至批評,某些科學家追逐名利時,那種表現出的喪心病狂的程度,不亞於希特勒當年的人體實驗。

英國的宗教組織和反墮胎組織強烈質疑,複製人體胚胎是複製人類的最關鍵一步,跨越這道關卡後,「複製人」只是遲早的事。與《獨立報》採取不同立場的英國《衛報》甚至發表社論,呼籲全英國應該針對這項科學與倫理議題進行辯論,不能讓科學家主宰一切。這項科學的決定,也帶來一些政治酵應。在英國政府做出決定後,美國總統柯林頓也跟著宣布,美國政府決定支持對人體胚胎的研究工作,「因為它對人類未來的健康非常重要。」柯林頓說, 「美國不能放棄。」

柯林頓指稱,美國國家健康中心已經制定有關胚胎細胞和組織研究的一套完整規則,政府也做了嚴格的科學審查評估,最後決定支持人類胚胎細胞的研究。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但是另一方面,歐洲議會也以兩百三十七票對二百三十票的接近票數,通過反對利用複製技術進行醫學研究,並呼籲科學家捨棄複製技術,尋找其它治病方法。歐洲議會通過的議案指出,複製人類胚胎的醫學用複製技術,已經超越人類能夠負責的界限。歐洲議會甚至提出更徹底的方案,建議聯合國全面禁止複製「人」。

歐洲議會與若干組織的反彈,迫使英國政界跳出來接招,自由民主黨科學發言人海瑞斯對媒體說,「英國政府的決定才是尊重生命,因為一個只形成十四天的胚胎,沒有心臟,不具備人的生命特徵,還不構成是對人類生命的「摧殘」;但如果可以拯救千千萬萬的癌症、帕金森氏症患者,滿足需要器官移植者的希望,如此才是對人類生命價值的尊重。」

什麼才是「生命」?已成為這場複製人論戰的焦點。成功複製「桃莉羊」的艾丁堡羅斯林研究所表示,生長不滿十四天的人類胚胎仍是一團無法區別、不具備「人類」特質的幹細胞。英國政府再三強調,這不是複製「人」。

其中有一派法學論點主張,關鍵在於「憑什麼認為人的基因之上,附著了其「全人格」?此論點認為,在這種符合道德或法律情感的直覺認定下,隱約存在「基因化約主義」的影子,簡單地說,就是主張「人的生命等於其基因」。

更進一步分析,「複製人」是否應被禁止?從倫理道德觀點禁止,也許較無問題,但從現有法律觀點出發,卻有一些爭議。一般認為,複製人對人心理的傷害,主要來自「認同性」與「獨特性」。有一種法律觀點指出,個人的單一性建立在基因的同一性,如果被複製者同意複製行為,複製出的個體也具有法律上完全的人格,從保護個人自主性的法律觀點而言,似乎找不出禁止複製行為的規範依據。

從現在的法律精神分析,如果規定複製人是被複製人的子女,而且必須有相當的年齡差距,並確保不被工具化,似乎並沒有絕對的法律理由反對「複製人」。

即使法律上有漏洞,在倫理道德上,複製人仍可能嚴重地傷害了社會的重要價值,例如,父母可能會改用複製技術取代對子女的教育與關愛,家庭的中心價值將會被破壞;而且複製技術似乎把下一代當成了物品。

將擴大人類支配自然的腳色

複製人在許多人的心中,仍有更根本的問題——複製技術將擴大人類在自然中的角色,人類似乎成為自然的支配者、主宰者。

不論從倫理或法律觀點,複製人恐怕都會是一個需要辯論很久的議題,但爭議雜音的分貝再高,事實似乎已擺在眼前,並無法阻止科學前進。

兩年多前,第一隻複製羊桃莉在英國出生時,舉世震驚,當時許多國家領袖、宗教領袖、生命科學家都信誓旦旦地表示,不能容許「複製人」的研究與行為。但是,從生物科技全球大競賽的必然趨勢看來,誓言破滅並不意外。

下一個會不會輪到「人」?現在已沒有科學家敢保證,因為「科學突破」與「主導地位」對科學家的誘惑實在太大。

這是一場競賽,不只是科學突破的競賽,更是產業、經濟、政治與國力的競賽,世界各國都不想在競賽中落後。為了不落後,只有拚命地往前衝。剩下的事,只有告訴大家,在向前衝的同時,「我們會研究如何不讓自己跌倒。」

這一點,對英國更是重要。英國傳統工業已沒有前兩個世紀大不列顛帝國時代的光采,倒是二十世紀末,英國在不少科技產業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生物科技正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英國不能保持此優勢,稍有領先的成果可能拱手讓給美、日,甚至中國大陸。

但是在東方,也想要取生物科技主導地位的日本,卻領先全球率先提出禁制「複製人研究」法案,嚴禁將複製人類胚胎植入人類或動物子宮的行為,該法案將複製人定位為「具有與既存的特定個人同一基因結構之個體」,這種複製行為可能「對人的尊嚴及人身安全有重大影響」。

在台灣,複製人議題還沒有白熱化,衛生署正研議「人體試驗新醫療技術準則」,並將複製人、器官複製、基因轉殖動物全納入討論的範圍。

早些日子前,美國生物諮詢委員會提出的「複製人報告」中表示,科學研究自由確實是反對禁止複製人研究的重要理由,因為「科學研究的崇高與知識自由的價值」對社會極有利益的。但同一份報告也強調,這種自由並非不受任何限制。紐倫堡法則與赫爾辛基宣言都指出,無論是再重要的科學研究,都必須遵守重要的道德界限,而且也不能造成不必要的動物傷害。

不論從倫理或法律角度,「複製人」是否會問世,勢必成為基因科技社會意涵的最重要指標。但是,它被容忍的界限應該訂在何處?這一點,連催生複製羊桃莉的英國科學家魏爾麥面對記者的問題時,也只能無言以對。

生命科學家並不會輕易地停頓,因為,在世界競爭的趨勢中,停頓等於落後。也許,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正有科學家試圖拿自己做實驗。(作者為資深科學記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