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速速釐清高科技發展政策

周偉德
user

周偉德

2000-12-01

瀏覽數 13,300+

速速釐清高科技發展政策
 

本文出自 2000 / 12月號雜誌 第174期遠見雜誌

主計處於十一月十六日突然宣布不再按月公布消費者動向調查,此項實行三年的調查就此停辦。不公布的理由是受到象神颱風來襲、行政院宣布停建核四、在野黨推動總統罷免案等因素的衝擊,十月份的信心指數大幅滑落,已超過實際經濟受挫的情形,為避免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所以不予公布。

《經濟學人》雜誌則於十一月份中旬報導台灣金融體系債務過多,有可能於明年春節左右發生金融風暴,對此政府急於澄清,提出各項數據說明尚未達發生風暴的水準。

一般人和國外媒體對國內的財金環境似乎都失去信心,一名金融業的主管則直言,「金融風暴可能不會來,但問題是前途看不見。」那麼,對身在暴風中心眼的台灣科技產業,究竟又是持著怎樣的想法呢?

《遠見》雜誌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一月十四日對《台灣科技精銳200大》「Info Tech 200」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電訪兩百家企業,有效問卷為六十六份,回收率為三三%,藉以瞭解高科技產業對新政府的看法與建議。(見二三九頁表一)

過半數對投資展望不樂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對整體政經情勢不太樂觀。五六‧九%的受訪者對總統陳水扁先生半年來的施政表現並不滿意,但近六成並不認同罷免案的推動。而過半數的受訪企業對於台灣的前途、以及繼續在台灣投資的展望不表樂觀,持樂觀看法的不到三成(見二三九頁表二——表四)。近九成企業,則要求儘速開放三通並且釐清高科技政策。

在企業營運方面,增加對中國大陸投資,是許多企業因應當前政經局勢的主要對策。九成的受訪者認為,開放三通並加速釐清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策略應是最優先考慮的施政議題(見二三九頁表五)。

景氣衰退和新政府政策不確定是影響企業今、明兩年營運計畫的主因,有過半數認為該企業營運受到扁政府的影響而且多半是負面的。超過六成的受訪者採行增加對大陸投資的比重作為因應(見表六、表七),投資的產業以資訊業為多。

最不贊成停建核四

就問卷中的各分項議題而言,在重大政策方面,開放三通、釐清高科技展政策和水電資源的解決方案新政府應最優先處理。對於提振股市的看法則趨向兩極。

一名金融業的主管表示,「新政府上台之後,大家沒有看到未來的picture(藍圖),主政者不知要做什麼,大家都害怕。」

基礎建設政策方面,在國內各項重大政策之中,停止興建核四是最多業者認為最不贊成的政策之一,主要因素是,電力與受訪者企業的未來發展有最直接的關連(見本期《遠見》雜誌第二五四頁時事熱線核四專題報導)。但受訪者對於是否興建核四的態度並未明顯傾向某一方,贊成、不贊成及沒有意見者各占三成。受訪者中五九‧○九%是以電力足夠與否為考量,較不在意電的來源為何。

有關財經政策方面,贊成提振股市的作法有四二‧四%,部分受訪者認為股市重挫的主因是非經濟因素所引起,政府有必要介入;二五‧七%的受訪者則不贊成護盤,有些受訪者認為回歸基本面才是正常,護盤不成比不護盤還更糟。

但被問到對哪些政策是最贊成或最不贊成時,受訪者對是否護盤有著兩極化的看法,同被列為最贊成和最不贊成的項目。

不論對護盤所持的立場為何,受訪者對透過直接金融或間接金融募資均困難的情形深表憂心。

零組件業者則指出,在政府一再地動用國安基金並且公布各種利多政策之後,護盤效果仍舊不彰,甚至還引發是否涉及內線的存疑,更使民眾信心下降。

產業政策方面,有三一‧八%受訪者認為受「縮短工時方案」政策的衝擊較小,持正面的看法。

相對的有三九‧四%的受訪者對此持保留的態度,認為台灣還未達縮短工時的條件,縮短工時將更影響到競爭力。

社會福利方面,受訪者對於延緩「三三三社會福利政策」表示支持的態度, 六三‧七%表贊成,九‧一%表不贊成。

投資地區以大陸占過半數

對於未來的營運和投資動向,景氣和政策是影響受訪者改變投資方式、地點的主因。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在被問到會影響公司今、明年營運計畫最主要的原因:五六‧一%的受訪者認為是需求減緩、景氣衰退所造成;四七%認為是扁政府政策不確定所致︵見表八︶。

在表示有受到扁政府政策影響的受訪者中,八八‧六%認為是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有四七‧○%表示未來的計畫因受到新政策影響而異動。對投資採「停、看、聽的觀望態度,是大部分受訪者的回應。

企業所採行因應的計畫中,有五六‧一%的企業增加了國外投資的比重;外移地點又以大陸為最多,占了六九‧七%。二五‧八%的企業採減少國內投資,二二%以經營模式改變作為因應,改變營運策略占了二一‧二%,一三‧六%與他業結盟,一二‧一%轉投資他業,在其他地區轉投資的形態仍以本業為主。

增加對大陸投資,是高科技產業面對目前困境的最主要對策。一名證券業主管就指出,「我們不得不去大陸,因為我們的(高科技產業)客戶都要去大陸,而他們去是因為他們的客戶都去了。」

至於因停建核四爭議,受訪企業傾向以理性的方式解決,所引發的罷免總統為五九‧一%的受訪者所不贊成,則有六五‧二%的企業表不贊成杯葛總預算,也有少部分(一二‧一%)的受訪者認為在野黨應負起監督的角色,對於會直接影響到人民日常生活的項目不要設限,但對於策略性計畫的預算,則要善盡監督的功能。(見表九)

期待扁政府提具體方案

受訪企業認為經濟衰退原因很多,不能全然歸咎給新政府;不過政府隨著產業結構的迅速改變,面對改善投資環境,重大的基礎建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方向等癥結,卻遲遲無法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是讓企業界深感不解與無奈之處。

企業界的急切之情溢於言表。新竹科學園區今年至十一月中跳電七十三次,其中三十次造成廠商的損失;台電因台南科學園區輸配電工程延宕,宣稱明年將無預警停電,要求業者簽切結卸載同意書。「光是今年跳電就跳了多少次了,我們的損失有多大?居然還敢要我們簽跳電切結書,有這樣的道理嗎?」一位受訪企業的主管反問道。

面對國內的高失業率,政府於十月一日開始實行外勞限縮方案,暫停受理廠商引進外勞所需的「求才證明書」。

「找不到人手,勞工局一下子說求才證明這個月不發了,下個月再來申請。可是下個月到底是發還是不發呢?」這是另一位業者的反應。

此外,也有業者質疑新政府緊縮高科技優惠租稅的作法。「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八條,享有投資抵減或五年免稅適用範圍大幅刪減,從原有的四百五十多項緊縮為一百五十多項。以半導體工業為例,適用範圍的門檻大幅提高。

市場不會停下腳步等待台灣做出抉擇

綜言之,這次受訪者認為,新政府的施政基礎尚未穩固、施政經驗不足,技巧不嫻熟、政策搖擺,沒有配套措施、對台灣高科技的發展政策模糊,缺乏全面的布局。

政府政策沒有延續性,再加上景氣衰退、股市低迷,業者難於資本市場集資,相對的大陸又積極地拉攏,提供各種優惠條件,國內廠商相繼出走的趨勢不難理解,而且恐怕是更難禁止了。

《經濟學人》雜誌曾引用英特爾董事長葛洛夫的名言,「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作為臺灣治國的座右銘,認為台灣在缺乏外援情況下,政府積極採用各種強力政策和配套措施,這是讓台灣能平安度過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之一。

但目前看來,科技產業似乎還看不到這次政府有效的政策和作為。因此,不論企業或是消費者對政府的評價如何,或是政府對自身做怎樣的評價和辯護,倒是有個民主的地方,所反映的絕對是真正多數的意見——經濟的市場。市場是不會停下來等待台灣做出抉擇的。

「Info Tech 200」對新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

●時間:2000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止

●對象:針對《遠見》雜誌《台灣科技精銳200大》「Info Tech 200」兩百大企業

●方式:以電話訪查為主,或按受訪者要求以書面方式進行

●有效回覆問卷:66份(三三%)

◎註:《遠見》雜誌《台灣科技精銳200大》「Info Tech 200」是《遠見》雜誌針對國內一百零四家上市與一百二十八家上櫃科技產業所做的調查,依據過去三年的營業利益率、每股營業利益以及股東權益報酬率這三項客觀財務數據做排名,以瞭解過去三年間在本業上表現優良的企業,今年度的調查結果刊載於八月十五日出版的特刊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