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蘇州新區,一棟外觀有許多廊柱的辦公樓房在眾多單調的廠房中格外引人注目,YAGEO(國巨)昭示著在此落腳的證明。
走入國巨的蘇州廠,彷彿見到整個蘇州風景的縮小版 ,中庭小橋、流水的裝潢設計便是典型的江南風光,有著蘇州當地觀光名勝虎丘、拙政園的影子。
被許多來蘇州考察的廠商喻為「蘇州十景」的國巨,呼應目前整體蘇州給人的印象——古城區與高科技開發園區兩者兼容並蓄。有些古意的裝潢背後,是生產許多資訊通訊器材需要的被動元件廠房,放眼蘇州工業園區或是新區的許多國內外廠商,如明?、摩托羅拉、西門子、飛利浦、新力等都是國巨的客戶。
國巨,也是大陸國內最大的被動元件廠,其中電阻產量更居世界之冠。
鄰近市場的優勢,加上開出一條生產線只需六個月,讓國巨蘇州廠的量產規模在短短的三年內直逼全球單一最大晶片電阻產量的國巨高雄廠。
蘇州國巨總經理許志成表示,現在國巨蘇州廠的月產能約五十億顆,「這產量是高雄廠歷經十四、五年才有的。」
一九九八年十月才開始正式營運的蘇州廠,已經在去年損益兩平,從今年二月至今,蘇州國巨的產量已成長了四倍,員工也從五百多人增加到一千多人。
至於產能方面,國巨估計今年的銷貨收入可以到達五千萬美元,預計明年可以做到月產能到達一百億。未來產能全部開出後,月產能可以到達兩百億。
逐水草(客戶)而居
隨著大陸手機內需市場快速蓬勃發展,國際手機大廠將生產基地移至全中國最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已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連帶使得手機周邊零組件廠商也隨之而來,其中通訊產品不可或缺的被動元件廠也包括其中。
分析師指出,目前電阻器的市場仍由日本掌有,不過隨著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加上台灣廠商在大陸組裝業的投資呈上升趨勢,僅管日本對電阻需求仍居世界之冠,但成長速度則屬大陸較佳。
在國巨會議室內,國際大廠客戶一個接一個地來此做商務考察,業務人員馬不停蹄地為客戶做簡報,不難看出這邊的商機無限。
「光是我一個人一個月就要接待六、七次商務考察, 」蘇州國巨業務副理王怡雰一邊說著,一邊規劃著IBM、NOKIA等大廠的簡報。
國巨除了看中國際大廠來此設廠的趨勢,更重要的是當地規定外商的採購金額必須要超過營業額的六成,因此購買原料一定要在當地。
「對市場趨勢敏感度一定要高,」業務出身的許志成說明國巨來此設廠的原因。
中信投信證券分析師陳智源表示,被動元件廠商的特點就是要「逐水草而居」,跟著客戶走是必要的。
王怡雰形容,被動元件已是很成熟的產業,各家廠商比的就是服務,誰能夠第一時間提供客戶所需要的貨品 ,誰就能贏得較多的訂單。
國巨蘇州廠占地約一萬多坪,目前實際利用的土地約三分之二,目前主要負責生產晶片電阻,屬前段製程,後段製程則交東莞廠負責。
產能快速擴充的激勵下,國巨的單月營收也屢創新高 。從今年六月開始,單月營收皆有超過一倍的成長。陳智源表示,國巨今年前三季大陸地區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二五六%,與台灣一二七%的成長率相較,顯見其成長爆發力。
為了廣大市場的需求,許志成表示最近又購買蘇州廠附近一百三十五畝地(相當於兩萬七千坪地),未來作為目前屬於高成長、多應用在通訊產品的MLCC(積層陶瓷電容器)生產據點,朝向讓客戶一次購足的方向努力。
如此一來,不僅在產能上已經迎頭趕上高雄廠,需要高階技術的產品也能在大陸生產,與一般產業界只將較低階產品移往大陸生產的作法有所區隔。
分析師指出,被動元件中最被看好的MLCC,今年在日本逐漸釋出市場、通訊產品呈現爆發性的成長兩大因素影響下,造成MLCC短缺,使原本景氣低迷的市場,一時供不應求,也給台灣廠商一個翻身的好機會。
儘管今年第四季開始已逐漸出現MLCC達供需平衡的情況,但陳智源表示,國巨在購併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後,得以獲得技術層次較高的高層高容的MLCC技術,即使出現低價競爭,對於國巨來說影響也較小。
「這是我們做被動元件一 、二十年唯一碰到的機會 ,」王怡雰說。
面對資訊產業瞬息萬變的發展腳步,「快速」成為國巨為客戶提供的重要產品附加價值,即時發貨系統(Just In Time, 簡稱JIT)就是為滿足這種需求而產生。
對於客戶來說,下單後快速收到貨品就能省卻庫存成本,因此,國巨走的是庫存式生產,「有產能後再去找市場,而不是先有市場才有產能,」許志成強調。
全球布局增加競爭力
在目前缺料的情況下,王怡雰表示,由於台北還需經過安排集料到高雄或是大陸的時間,交貨時間需要十二週,而鄰近工廠的蘇州國巨 ,則可節省四個星期,更能達到客戶的快速需求。
除了鄰近廣大市場的考量,節省成本也是國巨在大陸設廠的優勢之一。王怡雰表示,機器設備多為自動化 ,部分仍需人工操作,在大陸與台灣勞工薪資約是一比七的情況下,多少可以減少人工成本。
另一方面,許志成表示,國巨目前一千多名員工都是晉用當地人,這樣一來可以省卻員工住宿的管理費用,而且蘇州當地人力素質相當不錯,大都有高中以上的學歷,也符合國巨的需求。
除了掌握一般國內廠商以量產技術及成本控制能力取勝的優勢,國巨邁向國際化的企圖心始終不變。
從一九九四年開始,國巨便有一連串購併的動作,包括電阻器廠新加坡ASJ、德國Vitrohm、電容器廠智寶電子、電感器廠奇力新電子、代理品牌及通路的德記洋行,將產品種類從單純的電阻器擴展出去。
直到今年九月國巨正式購併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使得國巨得以躋身於全球第三大被動元件廠,並且擁有先前較缺乏的研發技術能力。
「大陸這個市場太大,我們有很多機會,」許志成充滿自信地說。
大陸員工進修風氣吹起
在外資廠商不斷進入大陸設廠後,這些擁有較高薪資、福利、前景看漲的工作環境,讓許多人努力爭取其工作機會。不過在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努力進修以增加自身條件的上班族比比皆是。
晚上八、九點在蘇州大學旁的橋上,許多早上是上班族的進修生,一群群地正騎著腳踏車返回家中,熱鬧的情況就像是白天學生們放學的景象一般。
蘇州自古以來就是許多狀元進士的出生地,這種注重人文教育的氣息依然延續到現在。在改革開放後,大陸努力提升大眾教育水平,廣開大學窄門,讓更多學生得以進入大學就讀,另一方面提供在職人士再進修的機會。
同時間,外資企業也逐漸進入大陸,在薪資與福利都比國營企業來得好的情況下,吸引許多人爭相進入,擁有較高學歷的人才自然較受青睞。
因此,當初無法進入大學就讀的在職人士為了提升自己的程度,「 回到學校取得更高學歷是很自然的事,」現也在進修的國巨業務代表李菁說。
進修風氣之旺,王怡雰以業務部外銷課為例,底下的六位代表,就有五位有參加進修課程。業務代表姜婷也說,當初高中畢業的同學中,也有超過一半的同學也是進修熱潮的一員。
一個星期三到四天的進修課程,加上老師要求的各項報告,姜婷說這的確是個不小的壓力。「不過付出這些 ,將來會有多一點回報,」她笑著補充道。
原本修習會計的李菁表示,現在有一個專業還不夠,為了工作上的需要,她經過成人高考後修習三年夜大計算機課程。「如果有機會不排除一直念上去,」她說。(陳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