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大盤持續往下探底,許多投資人對股市抱著觀望態度,有的是認賠殺出,有的則等待最低點進場。
在股票型基金呈現負成長的對比下,債券型基金正成長的報酬率確實讓人為之一亮。根據MICROPAL調查,今年至第三季為止,海外股票型基金呈現一四.八八%的負成長,海外債券型基金呈現○.六%的負成長,至於國內,股票型基金更高達二○%的負成長,國內債券型基金亦有三.七二%的正成長。
安泰投顧總經理張夢翔形容現在的投資狀況為,「股票不如現金,現金不如債券。」在全球股市低迷之際,債券型基金的抗跌性與免稅特性成為投資人的另一選擇。
「債券型基金是資金的停泊站(parking) ,」統一投信債券部協理林家生指出債券型基金兼具活期存款靈活度與定期存款稅後純益的優點,「進可攻,退可守,可說是資金的避風港。」
先考慮風險,再選擇績效
債券型基金的選擇可不比股票型基金,除了績效,最重要需考慮風險性。
台大財金系教授李存修表示,國內共有五十一支無買回期限制、六支有買回期限制的債券型基金,總資產約為新台幣八千多億元。
由於國內債券型基金投資標的不外乎為定存、公司債、政府公債以及附買回交易(RP)等,最大風險在於基金所持有的公司債部位,「要看買的是哪家公司債以及有無附擔保品,」李存修指出八十七年下半年至八十八年間爆發一連串如東隆五金等地雷股事件後,持有這些地雷股公司債的投信公司,為了避免大量贖回壓力造成基金倒閉,多半是自行吸收。
張夢翔也認為最好審慎檢視基金所持有公司債與比重,特別注意無擔保公司債的資金部位,「不能再有二次傷害,否則最後犧牲的是投資人。」
有了先前誤觸地雷股公司債的經驗,各基金經理人都以穩健為原則。「畢竟一支基金的資本額才三億,若採到地雷股的公司債,可能動輒就要去掉資本額的一半 ,」金鼎投信債券基金經理人張郁卿表示 ,法人在贖回潮時,會以收益率較低為優先考量,「最好是選擇fund sense(基金規模)大,也較有能力承擔風險。 」
復華投信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楊智淵指出,國內中信債券首開債信評等先例,公布其評等為A A,之後又有富邦債券基金公布,可惜並未帶動風潮 。不過,自東信合作社發生狀況後,財政部要求各債券基金必須將定存存入BBB -(中華信評)以上的銀行,以降低定存風險。
根據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公會委託台大財金系邱顯比、李存修兩位教授針對第三季債券型基金績效評比(見二五二頁表一 ),復華有利、中華成龍、復華債券 、永昌鳳翔債券、金鼎債券位居前五名,年報酬率亦有四.八%至五.四%的表現。
調度性的理財工具
復華投信的復華有利與復華債券兩支基金一直以來排名在前三名內。復華有利雖於今年一月二十三日甫成立,一進榜便榮登冠軍寶座,以資金部位來說,復華有利的公司債高占六○%。其基金經理人黃文郁指出復華有利吸收的為長期投資客戶,因此不會有大量贖回壓力,「特別加碼於殖利率較高的長天期公司債與可轉換公司債,以提高報酬率。」復華債券則定義為調度性工具,因此為確保流動性,公司債占三五%,楊智淵表示,「債信安全為第一考量,在公司債的選擇上也為龍頭企業。」
中華投信的中華成龍長久來表現優異,之前持有東帝士集團下東雲的公司債已於八月初轉賣。目前中華成龍的資金部位,公司債占五○%,其中無擔保公司債約占四○%,中華投信行銷企劃部經理吳惠珍經理指出,「體質好與收益高的公司債為首要考量。」她指出未來公司債比重會維持在五○%左右,做好風險控管與持續追蹤體質良好的公司債。
永昌鳳翔債券算是規模較小的債券型基金,初成立時只有八億元的單位數,自新的基金經理人吳文宏上任後,績效由原本的四十六名躍升至第四名,至今基金仍處滿檔水位 ,吳文宏表示最大成功之因在於業務團隊的配合。在資金部位的安排上 ,公司債約占五○%,吳文宏指出,危機處理是永昌鳳翔債券最大特色。他舉之前的中興、泛亞、慶豐、台開等金融機構傳出財務危機為例,「我們在三天內完成定存的提解動作,並告知客戶。」吳文宏表示債券型基金最怕大量贖回,「一定要以誠信為原則,如此才能避免大量贖回壓力。」
債券型基金可作為現階段理財工具
位居第五名的金鼎債券,長期表現也都在前十名,公司債的比率維持在三五%以上。基金經理人張郁卿說出她的操盤原則,「儘量讓資金扁平化,以規避利率變動風險。」她認為沒有人能百分之百預測利率,因此於布局上,每個時點皆會購進與賣出債券,「靈活操作與風險控管為最高原則。」
平均說來,國內無買回天期限制的債券型基金報酬率約為四.六%至五.二%,有買回天期限制則為四.九%至五.二%,加上其免稅與可隨時贖回的特性,在目前股市不甚明朗情況下,可考慮將債券型基金作為現階段調度性的理財工具。
「大者恆大,小者恆小,」張郁卿點出未來債券型基金的市場狀況。嚴格來說,國內的債券型基金較像國外的貨幣型基金,不過銀行信託部、投信投顧業因信託業法通過,代客操作已正式開放,信託的基金形式會走向於貨幣型基金,而現行的債券型基金將轉型為真正的債券型基金,「未來兩者的區分會更明顯,」李玲玲說。
新興市場獨占鰲頭
在海外債券型基金方面,美國與新興市場的債券型基金深獲各投信投顧專家青睞。
美國債券市場在升息空間不大與美元為強勢貨幣兩者因素影響下,美國債市前景可期。陳惠芳指出美國債市是屬於成熟型市場,淨值上下波動變化很大,「當然報酬率也相對較高,有一○%以上的報酬率。」
債券價格及債券型基金淨值與利率呈反向關係,日前美國處於升息尾聲,「是買債券的最佳時點,」台新銀行信託部投資科資深領組李玲玲說。德盛投資企研部經理傅子平也指出明年美國在經濟降溫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調息空間不大,甚或可能降息之下 ,「明年美國的債市會更好。」傅子平認為歐元貶值空間已到底部,歐洲明年市場狀況應趨於穩定,「 可觀察,等待時機進場。」
由於香港與美國的匯率屬於連動關係,在美元持續走穩且為強勢貨幣,「可考慮港元債券 ,」張郁卿說。
在債券型基金的亮眼成績單中,引領風騷莫屬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根據MICROPAL調查,前四名債券型基金均為新興市場,今年至第三季止,最高報酬率達一四%之高(見表二)。
新興市場獨占鰲頭的主因為政局相對穩定與漸佳的經濟成長率,加上信評機構S&P與Moody’s相繼調高拉丁美洲如巴西、墨西哥等國的信用等級,使得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大受歡迎,「其中多半為產油國 ,出口量增加,使得政府財政收入大增,」傅子平說。張郁卿則認為,新興市場公債的發行量大,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也夠,「 積極型投資者可介入。」
海外市場報酬率高,風險亦大
不過,投資報酬率高,相對地風險也高 。楊智淵建議除非對市場狀況掌握清楚,否則不要貿然進入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國家,較難預測何時升息,等知道時,再做動作,已經太慢了,」楊智淵認為,最好是熟悉了整個國內市場後,再考慮海外,且最好以美國市場為重點。李玲玲指出每當政經情勢不穩,國際資金即會快速撤出,進入美元市場避險,因此要特別注意匯差的風險性,「新興國家最大隱憂仍是貨幣貶值問題。」
海外市場詭譎多變,也由於海外債券型基金是屬於高收益成長型,報酬率雖相對地高,但所需承擔的風險也更高,「最好是選擇報酬率雖非前幾名,但風險性較小的海外債券型基金,」陳惠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