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學技術移轉,活絡生技產業

謝宏媛
user

謝宏媛

2000-10-01

瀏覽數 19,700+

大學技術移轉,活絡生技產業
 

本文出自 2000 / 10月號雜誌 第172期遠見雜誌

一九七八年新年前的午夜,一位年輕的德國籍科學家Peter Seeburg,悄悄潛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實驗室裡,帶走許多樣本。其中包括帶有賀爾蒙生長激素部分序列的細胞。Seeburg原本是加大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離開該實驗室僅數個月。他把過去在加大研究時的樣本,帶到當時他所任職的Genentech(美國最成功的第一代生技公司),以加速荷爾蒙生長激素的商品化。二十一年後,這位已經獨力主持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在法庭上作證,說出當年這段經過。

根據《科學》雜誌在一九九九年五月的報導,由於荷爾蒙生長激素為Genentech帶來億萬的財富,因此加州大學委託律師,向Genentech求償四億美元,校方認為,如果Genentech有依法付給學校專利費用,多年累計下來,應該就是這個數字。Genentech的說法則是,他們不否認Seeburg帶走一些樣本,但是那些樣本原本就是Seeburg做出來的,公司方面也沒有以之來發展產品,因此不算侵權。加州大學與Genentech的民事官司,纏訟十年之久,一直到去年十二月才在庭外和解。最後Genentech要給加州大學兩億美元。

美國大學是生技產業的寶庫

Genentech的創辦人Herbert w. Boyer原本就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化暨生物物理學的教授,也是該校研究所中基因學學程的負責人。Genentech在一九七六年成立以後,Boyer還是學校裡的教授,他把在學校裡研究荷爾蒙生長激素的成果帶出校園,發展成商品。當兩邊資源共用時,很容易造成糾紛。以美國這個生物科技產業龍頭的情形來看,在生命科學技術日進千里的二十一世紀,大學這樣的研究機構與產業界的互動只會更頻繁。因此近兩年全美較有規模的大學,幾乎都設有負責技術移轉的單位,專門處理校園中技術移轉或商業化的種種問題,特別是法律方面。

「學校裡任何一個教授做的研究,在行政人員眼中看來都是錢,」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神經學助教授楊德茜說明美國的情形,「所以他們很鼓勵學校教授,若有任何發現,立刻跟技術管理中心的人協調討論,看有沒有申請專利的可能,或者工業界會不會有興趣。」

根據《科學》雜誌的報導,一九九八年,美國的大學從研究發明中商業化的所得總額是七億美元。單此金額,就是我國大學總體研究經費(不含中研院)的兩倍有餘。由於生技產業具有高度研發、製造成本低的特性,因此研究的價值尤高。以加州大學為例,加州大學的九個校區,在一九九八學年度,八百一十八項invention(新發明),共從工業界帶進八千萬美元收入(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八千萬元)。八百一十八項中,超過七百項屬於醫學和生物科技的範圍。收入排行榜中,第一名的是加大舊金山分校的B型肝炎疫苗。這些收入一半會撥回學校教授的研究室,另一半提供校方做為行政經費。

企業家精神的學術社群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技術移轉對學校和研究人員有直接(金錢)間接(名聲、人脈等)的助益,對產業界來說也很有價值。有價值的研發成果每家公司都搶著要,透過贊助學校的研究,或者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企業可以取得第一手資訊,並分享專利權。例如,生命科學大廠Novartis,曾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植物暨微生物系簽下贊助合約,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生效。此後,Novartis每年要撥給該系五百萬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直接用在教授的研究上。

未來和該公司簽約的教授所做的研究,如果申請專利,Novartis將享有一定比率的優先議價權。《自然》雜誌曾有專文指出,各國政府都在為大學校園或政府實驗室的技術移轉商業化而費心,而美國算是做得最成功的國家。美國的成功,要歸功於法律架構、創投的成熟和多元,最重要的是美國大學是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學術社群」(an entrepreneurial academia)。

早在一九八○年代,美國就通過Bayh-Dole Act,允許大學或政府實驗室,可以授予私人企業獨家的專利使用權。雖然大學或政府單位的經費可能來自納稅人的錢,但美國的立法者相信,惟有私人企業才有能力有效率地將研究成果商業化。也因此,專利的原始發明人(或法人)得以將專利的唯一主導權下放給私人企業。這種作法,日本政府在一九九九年夏天也跟進,由國會通過類似法案。

《自然》雜誌的文章指出,「美國的技術轉移鏈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可能還是大學系統,美國的大學本身就具有高度的企業精神。」無論公私立大學,都處於一種競爭的氣氛和環境。一方面教授或研究人員的活動力強、年輕有潛力的教授有機會出頭,另方面擁有優良研究人才的的系所,也能夠不斷快速地提出跟其研究相關的題材。該文的結論是,要複製美國技術移轉的成功經驗,最大的困難除了創投之外,還是在於有沒有一個動態、彈性的大學研究體系。而這也正是許多想努力趕上美國技術移轉水準的人,失望的原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