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跟醫學生、住院醫師交談時說,追根究柢,據理力爭的精神是醫師專業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我們照顧病人時,第一步應該要本著追根究柢的精神去做診斷,原則上,診斷不確定,就不能開始治療。同時,我們也要盡我們所能提供當時最優越的醫療,所以我們會期待整個醫療團隊的各個成員都做得一樣的好,水準都一樣的高。因此,當我們發現團隊中有些人的觀念和做法與你不一致時,你就要追根究柢去瞭解形成這個分歧的原因。如果,經過客觀的評估後,你仍然認為你的觀念較正確、做法較優越時,你就要設法去說服對方,去改變他們。相反的,當你發現別人的觀念和做法更高你一籌時,就應該掌握這個學習的機會。不可避免的,有時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阻力,那時,就更要為了真理,為了病人的權益而據理力爭,直到你說服對方為止。
因此,在醫院裡我期待所有的同事們在工作時必定要發揮追根究柢、據理力爭的精神。當意見不同時,必先用心去瞭解對方的想法和立場,等事情弄清楚後,再進一步的去相互說服,為了病人目標一致,醫療水準就能不斷的提升。否則,醫療作業不但不得改善,長期下去,就會腐蝕醫院的士氣,並且,弊端愈積愈多,問題愈陷愈深。
然而,我發現幾千年顧全面子,畏懼威權的文化傳統,並不容易在短短幾年民主化的過程中打破。在工作環境中仍然存在著不願直接挑戰同僚或不敢質問上司的心理障礙。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有不少人碰到問題時,為了避免衝突而不願面對面的去打破砂鍋問到底,卻只站在單方的立場,根據自己有限的資訊去猜測他人的動機,解讀他人的想法,因而造成更多的誤會,引起更多的猜忌,還醞釀更多、更嚴重的問題。如此,人際間逐漸失去了互信的基礎,當同事間不能互賴互助時,不但影響個人工作的情緒、效率,更不易發揮團體加成的力量。最後只落得個人和團體兩敗俱傷的結局。
在我個人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觀察到凡事能夠追根究柢的人,多半能針對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之道。他也會據理力爭,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因此,樂在工作的人並不是他日常所碰到的困難比別人少,而是他會設法去解決它。所以,成就感高,挫折感少。很多不快樂的人並不一定是他所面對的困難比別人多,而是他缺乏追根究柢的精神,不用心去找到問題的癥結,也就無法去解決它。而不明就裡地猜忌與抱怨更無法使他跳脫困境。問題不得解決,則挫折感高,成就感低,也就不容易在工作中找到樂趣。所以,追根究柢、據理力爭的精神,不但是很重要的醫療原則,其實也是一個最基本的做事方法。(本文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新書《用心聆聽—黃達夫改寫醫病關係》已由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