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股市盛極轉衰早有預警

林行止
user

林行止

1987-11-01

瀏覽數 13,400+

股市盛極轉衰早有預警
 

本文出自 1987 / 11月號雜誌 第017期遠見雜誌

香港股市已進入狂熱狀態,指數破四千點指日可待,近日來股市大上大落的市況,顯示了在「牛熊角力」(註一)中老牛仍然勁道十足。照當前股民的「大市必再創新高」心理看,指數一破四千,將見五千的預期由然甚普遍;在這種「買股實賺」的投機氣氛下,許多未曾經歷過七三年狂潮及部份經歷七三年狂潮但認為已汲取教訓不會重蹈覆轍的股民,現在莫不雄心萬丈,股市只會上升不會下跌,已成為他們的共識。

最後一次機會

港股走勢所以這樣,導因並非經濟大幅增長及公司盈利增幅走在股價升幅之前,而是受政治前景所困,本地和英國大戶都有部署套現的迫切性所致。

眾所周知,九七問題始終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趁目前這個循環--在沒有政治局限之下,港股每六七年有一個循環--「炒盡」的心理因素極之普遍,不少大戶固有趁此--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竭澤而漁的立心,英國人為在港英資營造最佳獲利回吐環境的動機亦彰彰明甚。為了達到上述這些目的,狂熱的股市是最基本的條件。因此,香港股市在政治驚魂甫定之後發力上升,勁道極之凌厲。

六項潛在因素

事實上,撇開一切「利好」因素不談,單是港元潛存升值可能性,已足以吸引國際熱錢湧港了。

當然,我們瞭解到聯繫性匯率的政治含義,取消的可能性因此甚低;但在形勢比人強之下,我們認為港元被迫採取「彈性聯繫制」似不可免,這即是說,七點八是底線,不能跌破,上限則無限制,即港元最低是七點八,但升至七元、六元甚至五元,政府則聲明不會干預。如果政府採取這種彈性政策,美國固會釋然,藉本港創匯者更會贊成(這意味一定港元可兌更多美元),而利用聯繫匯率長期「走資」的港人,所得益處亦更大……。

不過,大家應當留意的是,當股市下跌的時候,現在很多利好因素,馬上變為利淡因素,因而加速大市跌勢,將是無可避免的。我們認為大市潛存看下列六項因素,這些因素在牛市不會發作,在熊市則威力無窮。

第一、以投資香港股票為主的基金愈來愈多(四百一十多家,已申請待批准的有八十多家),它們集中海外或本地閒資,投入股市,助長股市升勢。這些基金,絕大部份都是可以隨時兌現的(opened end)。這即是說,基金持有者一旦認為已賺夠了或對基金的表現不滿意或對股市前景有所憂慮,可隨時按照當日報價向基金套現;基金通常會保持一定比率的現金以應付這種需求,但牛市當前,不但資金百分之百投入股市,將股票作抵押品向財務機構透支購進股票,相信是極普遍現象。

在這種情形下,當投資者將所持資金兌現時,基金公司就得拋出相應股票才能應付;不難想像,市勢 一旦逆轉,投資者擔心基金所持股票跌價,必會爭先恐後套現。這種行動,和銀行受存款戶擠提如出一轍,只是銀行擠提僅令銀行受損害,基金擠提則禍及股市,因為基金公司必須拋售股票才能應付客戶套現需求,結果不但基金被擠垮,股市跌勢亦會加劇。

公積金的影響力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第二、近年來公積金制度日趨普及,這些資金大都交由專業公司管理,後者將大部份資金投入股市,在牛市持續多年的情況下,這是很合理的做法。如果未來因政治、大核投產或家庭問題而有大量人士退休,公積金管理一樣得拋售股票應急。當公積金紛紛成立時,必會加強股市升勢,當人們陸續退出或退出的速度高於加入的速度時,它們在牛市時形成的上升衝力在熊市時變為下跌的壓力,是必然的。

第三、一項普遍為人們忽略的事實是,去年十一月在倫敦成立的國際證券交易所,是近月來香港股市交投大增的一項重要因素。國際證券交易所的「莊家」(market maker),透過與世界各股市的電腦進行交易。

顯而易見,一來國際證券交易所在成立不久,「莊家」手上沒有香港股票;二來在牛市的情況下,外資對港股興趣且。爭「莊家」因而有胃納吸進大手香港股票,轉售給其客戶--相信這是近期本港上市公司大規模配售於不動聲色間順利完全的原因之一--等於扯緊本地市場的股票供應,股價於是趨升;但大市轉弱時,市上必然遇到不知來自何方其實是「莊家」前此批進的股票回流的壓力,大市在股票供應突增之下跌勢加速,勢所不免。

第四、在升市時,一旦期指(註二)出現差價拋空期指購入股票,是穩健的賺錢之道;跌市來臨時期指差價消失,持有股票者就須拋出股票;由於有拋空期指作「對沖」,因此以這種方式購進股票者,通常都可做很高的按倉額。這即是說,這類投機者可以用十分少的資金(一般來說五十萬港元便可持有市值六百萬元的股票),持有大量的股票;他們入市時自然刺激大市猛升,離市時對大市造成壓力之大,不難想像。

對外行股民示警

第五、在過往一段不短時間內,一方面股市升跌有序,引不起外行者的興趣;一方面銀行在上一次熊市時「斬倉」(註三)的血腥場面猶歷歷在目,因此貸款投資股票行為並不普及。近月的情況已有巨變,股市跌少升多不斷創高令買股票成為「必贏」的遊戲,吸引了無數對股票本身及股市遊戲規則完全無知的市民入市,他們不但傾盡所有,而且按股票借錢--成本有高至優惠利率加三息的--再購進股票的「加碼」行為,已蔚成潮流。

這些人或許知道位高勢危的道理,但投資學上有名的「鬥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發揮作用,甲以高價吸進股票,期待以更高價拋出時,被比他更傻的乙購進……。顯而易見,在牛市時股價因投入資金激增而再急升,但一旦回順,債權機構在「自保第一、安定繁榮第二」的原則下,必會痛下殺手,另一次「斬倉」行動上演,屍骸遍地是正常的事。

第六、牛市持續多月的結果,大部份股民,待別是大戶及基金所持股票都有厚利,在大市不斷創新高之下,他們有資格坐等「最高點」的來臨,而試測「最高點」的唯一方法,是股市下跌後二、三次反彈皆無法超逾此高點。比如股市在四千點左右回落,後經二、三次反彈,仍無法攀越四千點水平,此一指數,就會被走勢派視為「最高點」。

換句話說,大市仍創新高,出貨的人不多,出貨的數量不大--在牛市時成交大增的一項因素是股民沽甲股買乙股的「換馬」所致,不一定代表大量資金湧入股市--因為大家都在等候「最高點」出現後才肯獲利回吐;但當股市由強變弱,「最高點」被確定後,獲利回吐的股票將會排山倒海般的推出,結果不問可知……。

在旺市時指出上述諸種隱伏危機,肯定不是股民所樂聞的;但指陳真相,是報人的責任,讀者是否聽得入耳,已非我們計之所及了。

註一:多空對決

註二:恆生指數期貨

註三:拋售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