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一場全球大股災震得投資人心情沈重,今年年初以來累積的獲利不過幾天時間就被吃掉了一大半,台灣股市也難以倖免,從基本面最扎實的晶圓代工到本益比高估的網路股全面下挫。雖然最近跌幅已經很深,隨時可能反彈,基金經理人建議投資人仍然應該保守因應。
美國股市在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s︶五月可能調高利率,以及華爾街知名分析師紛紛看空網路股的陰影之下,道瓊指數和以高科技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從今年三月份高點計算,那斯達克更是跌掉三分之一。由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它的重挫引起全球投資人瘋狂砍殺股票,以求減少損失或是獲利了結。
外資賣超影響信心
這個情況說明了專業外國投資法人(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QFII) 為什麼最近在台灣一直大幅賣超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外資在四月十二日至十八日的六個交易日內,總計賣超五百億新台幣,四月十三日單日一百三十九億的賣超金額更是前所未見(見五六頁表)。
「外資連續賣超是為了補平在美國股市的虧損,我們預期外資不會立刻買進台股,」 光華投信福爾摩沙成長基金經理人楊昌衡指出。楊昌衡上個星期已經減少部分持股,未來打算逢高調節。
外資大賣股票的另一個原因和台股的漲幅有關。今年以來,台股表現亮麗,與各國比較起來毫不遜色,甚至更突出,當外資要賣股票時,就算台灣基本面再好,也難逃被調節的命運。「這波台灣股市大跌,但是和世界主要股市相比,累積的漲幅仍然比較大,」 群益投信真善美基金經理人陳慧德觀察。
外資賣股票也影響了外匯市場,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四月十八日(本刊截稿日)貶值到三○‧五五元兌換一美元左右,幾乎是當月最低,顯示投資人擔心外資可能會再賣股票,換成美元匯出台灣。
加權指數上攻需要時間
即使接下來幾天台股上揚,只能看成是跌了一千多點之後的技術反彈,要回到多頭格局還需要一段時間。基金經理人表示,加權指數很可能來回震盪、反覆測試底部,若要真正上攻,還須一個月、或甚至更長的時間。
「國際股市的走勢還沒有穩定下來,台灣也難免陷入盤整,」大華證券自營部協理杜金龍表示。杜金龍認為如果外資不再大賣超,國內投資人的信心才有可能恢復。
從指數觀察,楊昌衡預期九千五百點賣壓相當沈重,因為前一波很多投資人在這裡套牢,只要股價上漲,解套賣壓就蜂湧而出,上檔空間受到壓縮。
台積、聯電、三高電子股和許多基本面良好的股票從去年以來一直是外資的最愛,但是這波受到外資幾乎全面大砍持股,這些股票的跌勢也不輕。台積從兩百一十元掉到一百八十元,聯電在一百元左右盤整,和四月份一百二十元的高點相比,減少了兩成。
外電報導英特爾(Intel)的CPU(中央處理器)正在缺貨,短期之內不容易改善,首當其衝便是台灣的主機板廠商,連帶使得桌上型、筆記型電腦公司都有可能無法順利出貨,營收受到影響,對台股而言也是利空。
網路股揮不去泡沫化
當然,也有一些經理人對後勢看法比較樂觀。
「台股領先其他國家反彈,年初至四月中的漲幅也比較多,回檔是正常的,」倍立投信經理江志豪指出。他提醒投資人應該密切觀察美國股市的發展,如果美國穩定下來,台灣上漲機會就比較大。
在電子股漲幅大的情況下,基金經理人認為部分的股市資金可能會移轉到傳統產業,如化工、紙類、紡織、機電,以個股來看,華紙、遠紡、太電都有機會。
IC相關類股如華邦、旺宏也是分析師看好的股票,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持續上漲。杜金龍預期華邦今年每股可以賺五元,與去年一‧四元相比,成長了三倍之多。
陳慧德則建議保留前景看好的強勢股,例如做手機零組件的公司;反而是之前漲翻天的被動元件股,後勢比較保守。
比較弱勢的還包括了精業、宏科等網路股,精業前一波因為有奇摩(Kimo)到那斯達克掛牌的預期,使精業股價一路飆到三百多元,但是隨著網路股泡沫化的疑慮,精業只剩下兩百二十幾元。分析師建議,後勢觀察重點在於網路股的指標精業在四月二十四日除權以後是否有除權行情。
融資餘額居高不下是台股的另一個隱憂,目前融資餘額已經五千八百多億了,逼近歷史新高的水準,股市投資人借了這麼多錢買股票之後,股市的籌碼跟著凌亂,上漲力道也就受到限制。
兩岸關係也是觀察的重點。大陸官方最近大肆批評副總統當選人呂秀蓮,顯示大陸對台獨問題非常堅持,短期內雖然不至於動作太大,台灣政府的護盤基金進場意願缺缺。
主管國安基金的財政部次長顏慶章最近一再重申,國安基金不會進場護盤。
楊昌衡就指出,「基本面沒有重大改變,政治面也看不到大陸有很大的善意,在這些大趨勢沒有明朗之前,國安基金是不會進場點火的。投資人還是要比較保守,觀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