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四季台灣飆漲得最快的股市題材,就屬網路與通訊概念股了。嚴格來說,台灣股市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的網路公司上市,不過,「這樣的狂潮至少代表國人對網路公司的前景有共識,」宏?關係企業董事長施振榮說。
今年可以說是台灣網路公司將正式掛牌的「網路股元年」,不過,目前除了奇摩網站正式宣布於第一季赴那斯達克(Nasdaq)掛牌之外,蕃薯藤、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新浪網(Sinanet),以及夢想家的媒體等網路公司,都遲遲不能決定上市地點,吊足投資人的胃口。
事實上,隨著為網路公司量身訂作的香港創業板問世,以及證管會加速網路公司循第二類股票上市的趕工聲中,台灣網路公司對上市地點的選擇,也開始搖擺。「決定上市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Seednet總經理程嘉君不久前有感而發地說。
本地網路公司的迷惘,與新加坡及香港創業板對網路股束縛的大鬆綁,有絕對的關係。新加坡第一支網路股MediaRing於去年(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於當地掛牌,當日股價由○.五三新幣漲到一.五新幣,並創下掛牌當日漲幅一八三%的紀錄。
以網路電話為主要經營項目的MediaRing,原本打算在那斯達克上櫃,但新加坡政府在去年九月放寬對高科技股上市標準,特別針對網際網路公司給與獎勵,拔得頭籌的MediaRing上市後不僅漲勢瘋狂,至今每日的成交量更可高達新加坡股市一五%。
MediaRing的上市,大大地激勵了網路公司在亞洲股市上市的信心;亞洲網路公司是否需要遠赴那斯達克上市,也讓網路公司進退維谷。
美林證券台灣區總經理谷月涵不久前即表示,一個市場在亞洲的公司千里迢迢跑到美國去上市,對其本益比或價值,都遠不如在本國上市那麼強。
更何況美國網路上市公司已達三百家,市值已達五千億美元,台灣公司的能見度足夠讓美國投資人注意到嗎?
此外,美國投資人如何看待一家來自亞洲的網路公司,也讓本地網路公司遲疑的因素。一位網路公司負責人指出,台灣的優勢在網路技術與內容,香港在網路的基礎建設,大陸則在市場。如果一家台灣網路公司宣稱它的核心優勢在於市場,可能不易受美國投資人認同。
不過,不論上市地點花落誰家,所有的網路公司幾乎可以確定都會在二○○○年間上市。如果這些網路股最終選擇在台灣上市,會不會如美國股市一樣一舉帶動更多萌發中的網路公司上市,恐怕要看本地投資者視網路公司為泡沫或夢想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