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中國區網際網路的首都,也是追逐網夢的中心。
近年來,動輒三、四十樓的辦公大廈在市中心新建聳立,迎著烈日閃動的金光,一如其構築第一資訊港的企圖心。
朝陽區光華路嘉里中心八樓,是梅鐸新聞集團(News Corp.)和《人民日報》投資的資訊網站ChinaByte,同一棟樓中駐紮著微軟、英特爾和新聞集團的大陸分部;建國門內大街的兩邊,光華長安大廈和恆基中心分立著大陸著名網站「搜狐」和「找到啦!」公司,並散布許多家資訊產業公司;隔幾條街,是網易公司和中國電信。「舊建築打了重建,幾天沒來,全不認得了,」一名計程車司機說。
電腦交易集散地中關村所在的海淀區,是IT產業(資訊業)的基地。包括中國前幾大電腦公司聯想、方正及四通利方等四千五百家企業集結生根,公司數目與美國矽谷相當;加上網路鼻祖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等七十三所大學與研發機構麇集於此,奠定北京電子首都的地位。中關村電腦賣場感覺像台北的光華商場一樣,上千家店鋪綿延好幾條大街,貨車、腳踏三輪車載著最新的資訊產品熙來攘往。
北京是追逐網夢的中心
從一九九五年大陸開通網際網路服務以來,北京就一枝獨秀。根據北京電報局及中國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全北京目前網路人口約達八十萬,是上海的兩倍,占全大陸的二一.○二%,是全大陸最大的上網城市。北京同時有超過四十家網路服務公司(ISP),對海外頻寬約占全大陸總對外頻寬的三分之一,達七千萬位元(MB)。
幫搜狐網站架設第一台伺服器的北京電報局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趙恆禮說:「未來是爆炸性的發展,」今年他們就花了一億人民幣(四億多新台幣)投入擴充網路容量與服務,明年將達到一百萬人的服務能力。
同時,北京是權力中心。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從九四年以來幾乎年年來大陸,前兩年就已會見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兩次;九七年的北京清華大學之行,還讓他將原本要投資到印度的研究院,改建到北京。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大,」一位外商不諱言,在這裡與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或國家信息部的官員拍個照,掛在公司門口,就象徵已通過政治海關。也有網路業者表示,某家大型ISP的網路線長久以來居然是偷接的,然而卻沒有被取締。
北京也是大中國區除了台北之外,網路業競爭最激烈的練兵場。大陸前十大網站幾乎都在北京,平均一週有兩場以上的IT產業記者會。
網易公司創辦人兼總經理丁磊表示:「約兩年前,大家一窩蜂地做網路,現在新進者的機會已經變得很小。」以網路社群和免費電子郵件起家的網易,目前已構築了超過兩百個主題的網路社群及一百萬的網路會員。丁磊每天平均工作十六個小時,不亞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主管。
在大陸有六年以上工作經驗、跑過數十個城市的資迅人公司中國地區協理賴亦崧分析:「在IT產業上,北京人最精,上海發展較慢,廣州則最開放。」與北京人談生意,常常要猜想對方的話裡是不是有弦外之音。
創造第一的數位英雄
網路首都的競爭環境,培育出許多創造第一的數位英雄。
被媒體比喻為「中國的比爾蓋茲」的搜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張朝陽,九八年二月推出中文搜尋引擎SOHU,成為搜尋引擎的第一品牌,並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五十名最具影響力的數位精英」,今年七月更登上《亞洲週刊》的封面人物。
他在九七年說服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Slone School)的教授羅勃斯(E. Roberts)及媒體實驗室的尼葛洛龐帝(N. Negroponte)投入二十二萬五千美元的種子基金,後繼的投資者包括:國際數據集團(IDG)、時代華納集團(Time Warner)及英特爾公司(Intel),創下網站引海外資金創業的典範。如今每日翻閱率超過兩百萬次的搜狐,最近的集資金額達上千萬美元,是第一筆種子基金的百倍。
張朝陽說:「我們強調每個人是火山,而不是顆螺絲釘,」他歸納指出,這種創業英雄式的管理模式,使公司不斷成長。
新浪網網站則創下大陸二十四小時提供新聞的紀錄。今年三月,科索沃戰爭中聯軍轟炸中共南斯拉夫大使館,一小時之內,新浪網就由外電翻譯轉述,搶得獨家新聞。清晨發生的事件,晚上七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電視台才播出,頓時造成新浪網塞車,當日新聞最高翻閱率達三百萬次。
「就像播報體育比賽一樣,」熱愛足球賽的新浪網新聞中心製作人陳彤表示,目前新浪網是法新社等媒體的訂戶,一天可提供上百則新聞與新聞圖片,像做球賽報導式的即時新聞。「看新聞,找新浪」的順口溜,在網友間不脛而走。在今年七月CNNIC的調查中,新浪網更榮登網友推薦優秀站點的第一名。
首都在線網路服務公司則創下ISP最快獲利的前例。當著名的ISP瀛海威公司還在虧損狀態,而美國也只有一、兩家ISP獲利的情形之下,首都在線用簡易的撥號命名263.net,採高費率(約是北京郵電局的二.二五倍)、高品質的服務,且隨電話費徵收上網費,於去年營運的第一季就開始獲利,並在成立一年半後,回收投入資本。首都在線公司總經理李小龍說:「金字塔尖端的上層網民,最在意的不是價格。」
時間與市場的危險競賽
這些成功例證鼓動了追逐網路夢的風潮。繼中華網之後,新浪網、搜狐及網易都計畫明年在美國上市。「網路人私底下談的都是上市,」「找到啦!」網站總經理于紅岩道出各網站繼美國網路股大漲之後,希望在資本市場獲利的雄心,但卻忽略了本業實際獲利的能力。
「China story」(中國網路夢)引起質疑。大陸許多網站,在廣告中交換廣告或折扣廣告的例子比比皆是,或以業外替企業建站等方式彌補支出,本身的獲利模式尚未成熟,玩的是一場與時間及市場成熟度的危險競賽。「醒來可能發現是一場惡夢,」ChinaByte 網站常務副總經理宮玉國表示,不完備的商業模式就像是許多說故事的人,比誰故事說得好聽的惡性競爭。
李小龍打趣說:「在北京誰不做網路,可以送去醫院看病。」「科技興國」「上網年」及「中國矽谷」等口號在北京喊得震天價響,網路熱延燒不斷,但是,如何健全網路的營利模式,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才是電子首都最終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