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悶熱壅塞的台北街頭,一個中年人像往常一樣開車討生活;他是計程車司機,也是台灣股市數以百萬的散戶之一。
他的汽車前座擺了一台貌似隨身聽的銀色小機器。開盤日的早晨,小機子分分秒秒都在接收最新的國內外股匯市消息,他可以看個股的漲跌、成交回報、技術分析和不斷傳進來的企業動態。「我一邊賺錢,一邊理財,」他得意地說,「我也不必時時盯著機器;我先設定要買的股票,價錢到了機器就會響。」
收盤以後,小機器仍會顯示一般新聞、天氣變化,還有隨時更新的藝文資訊、電影消息和KTV新歌排行。當他收工回家,大兒子把這個機器當電子字典查英文,搶不到機器的小兒子只好哭著向爸爸說:「我要玩益智遊戲……。」
這位運將只是「傳訊王」十五萬名使用者中的一個;在台灣,一種新的生活形態已由這台國人自製的輕巧機子引爆。
以中文系統起家的倚天資訊在微軟中文視窗席捲江山的窘境下,多年來試圖尋找出路,然而在中文字形、中文手寫輸入的市場都未見佳績。直到八十六年底推出新產品「傳訊王」,終於踏出因策略創新而轉型成功的第一步。
倚天資訊在八十六年底推出第一代傳訊王,創下單月狂銷三萬台的紀錄後,隔年五月推出第二代,八十七年底又推第三代,並立刻獲得資訊月「傑出資訊應用暨創新產品獎」。
倚天只花了短短一年就讓傳訊王的接收地域擴及全台,電量節省三倍,儲存量也由一天的股市資訊增加到八十天;即使有三、四個廠牌同台較勁,傳訊王仍維持八成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購買傳訊王的消費者分布在二十五至四十五歲間,也遍及各行各業,包括私人企業僱員、公務員、職業軍人、司機……。他們不能擅離職守到券商看盤,也不該在上班時間打電話給營業員,更負擔不起電腦系統業者索價高昂(每月五千至八千元租費)的股市即時資訊。因此,當品質穩定、價錢合理(每月最多八百元傳輸費)、使用又方便的機器一出現,立刻攻占了他們的荷包。
最困難的電子商務
今年六月二十三日,倚天又推出「行動號子」線上下單,也就是以一條線路連接大哥大和傳訊王,不用手機撥號直接操作傳訊王,透過網路券商完成所有下單和回報的手續,整個過程不超過十秒鐘。這項創新讓投資人下單不必以傳統方式找忙碌的營業員,不用找電腦上網,也不需要在電話線上逐步輸入代號。
股市交易無論從速度、正確性、安全性、法令規範來看,都是最困難的電子商務行為。
倚天必須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他們首先設計一連串適用的軟體,接著與手機業者共商互通通訊介面,亦即透過線路和轉換器,讓傳訊王與手機都能讀懂對方的語言。由於易利信(Ericsson)在台設有技術中心,合作意願也最高,初期只有易利信的手機可與傳訊王連結下單。不過,諾基亞(Nokia)(七月)和摩托羅拉(Motorola)(八或九月)陸續加入之後,障礙將逐一破解。
「我們希望再困難的技術都藏在背後,客戶看到的只是輕鬆解決的方案,」倚天董事長黃杉榕說。
除了技術,還有人的問題。
傳訊王結合軟體和硬體,集股票機、呼叫器、媒體、字典、記事本等功能於一身,如今又加入不需撥電話即可快速下單的功能,這些新的使用概念都需要人力物力來教育消費大眾,倚天身為產品創造者和市場上最大的賣方,教育的工作自然責無旁貸。黃杉榕就感慨地說:「現在才知道原來第一名這麼辛苦。」
雖然網路下單交易金額已突破單月五百億元且持續上揚,台灣的券商幾乎無人不在經營這塊市場,但透過傳訊王下單對券商而言仍算額外的業務,除了必須另外撥出人力,也難免有種種疑慮。一家還未加入的券商網路部負責人便直言:「他們的構想很好,但是系統的穩定性如何?手機會不會斷訊?消費者能不能接受?我們還要再觀望一陣子。」
儘管如此,倚天資訊總管理處副理黃凱崙卻信心滿滿。他認為,合作的券商已超過十家,有疑惑的通常是對產品功能不瞭解,只需要更多的溝通就能解決。
曾經替十四家證券、投信、銀行、壽險業者做行銷的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觀察:如果倚天能夠處理股市如此複雜、大筆的金額交易,那麼其他的電子商務行為對倚天而言都是輕而易舉。
離夢想最近的摘星人
倚天已經證實傳訊王將在年底前推出金融轉帳功能,消費者不用跑銀行,只要在機器上點幾下,就可以把帳戶裡的金額挪來挪去。「我們有技術,以後市場需求在哪裡,我們就做到哪裡,」黃杉榕說。
一位數月來一直觀察倚天的投信研究員具體指出,傳訊王打破了傳統「資訊流」「物流」「錢流」的界限,而且操作簡單、攜帶方便,比電腦更容易親近。
舉例而言,消費者上餐館發現現金不夠,又沒帶信用卡,不必滿頭大汗地找提款機。只要跟老闆要個帳號,在機器上點幾下,就不會淪為吃白食的饕客。又比如資訊業者可以和超市合作,每日傳輸最新鮮的菜色資料到消費者手中的機器,消費者點選幾樣,等超市送貨到府,再用機器轉帳付款。
如果這些都是可實現的夢想,那麼倚天就是離夢想最近的摘星人;而這個摘星人還有通訊界的巨人—— 中華電信做靠山。
消費者能夠在小小的機器上看到各種即時資訊,是因為倚天利用自己的電腦設備做資訊蒐集站,再以中華電信為資訊播送站。
倚天和證交所、外匯中心、中國時報系、美聯社等單位簽約,每個月付出百萬以上新台幣的授權費取得連線,再將這些單位傳來的最新資訊整理編輯後傳到中華電信,利用廣播系統播送出去。因此,收得到廣播的地方就收得到資訊。
八十六年二月,中華電信為了第三個呼叫器系統的釋出公開招標。倚天憑著研發出的基本架構一舉得標,八月和中華電信簽下三年的合約。
若非技術累積已經水到渠成,倚天不一定能得到這個合作案;而今日的成功,奠基於倚天十多年來在創新上所做的努力。
倚天在民國七十五年成立,當時的資本額是兩百萬,定位在中文軟體的設計、研發和銷售;在微軟推出中文視窗軟體之前,倚天一直是國內中文系統的盟主;然而,在中文視窗逐漸風行之際,倚天無力抗拒便亟思轉型;而傳訊王的誕生是一連串偶然和必然的結果。
成功關鍵:高層的奧援
倚天注意到蘋果電腦的個人數位助理(PDA),它是以一台小機器取代電話簿、行事曆、備忘錄,將資訊數位化,又能快速檢閱。倚天在PDA上投資不少,但因為市場接受度不高、技術也尚未成熟,於三、四年前暫時放棄。
但是倚天的經營團隊仍舊看好這類消費性電子產品,加上預期電信法的修正,以及大哥大的數位化、普及化,因此倚天決定修正方向,朝無線傳呼發展。基於十多年來耕耘中文系統所累積的技術,以及在PDA的研發上,倚天終於推出市場接受度最高的產品。
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吳豐祥分析:傳訊王的成功除了核心技術的運用、累積,以及中華電信的後援外,高層主管的支持也是關鍵因素。
金融股票機是一種全新的產品,廠商一定會進行各種行銷研究以評估成功的可能性。然而受測者或許無法瞭解新產品的全貌,或者難以評估產品的價值,導致難以評估真正的需求。「從以前的研究得知:在某些情況下,行銷研究的結果可能成為創新趨動的阻礙,」吳豐祥指出。
因此,公司高層必須對產品有信心,才能應付後續的各種挑戰,並且讓跨部門的障礙減到最低,尤其傳訊王牽涉到軟硬體的結合、研發和行銷的協調,以及倚天和其他供應商的整合等等。
黃杉榕透露,這項產品的研發費用超過兩億。三年前還看不到可確定的未來,通訊市場又尚未開放,倚天面臨了士氣低落的信心危機,經營團隊只有盡量鼓勵員工,用美好的遠景互相安慰。
「我們在寫資訊廣播的歷史,將來你們都會留名!」黃杉榕這樣對員工說。
每當公司申請到專利,倚天就在尾牙時頒獎給組員;專利證書更以彩色影印裱褙,讓員工帶回家掛在牆上。
傳訊王上市一年多,市場反應奇佳,倚天也因此在上櫃兩個月後迅速自掛牌的二十五元漲破百元大關。
未來,倚天還有雄心壯志要發展各種電子商務機組成的「通訊家族」,目標是華人要人手一台。「如果沒有(通訊家族的產品),你就太遜了,」黃杉榕一改技術人拘謹的本色,掛著開懷的笑容說起俏皮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