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施振榮:要競爭力不要擴大勢力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1999-07-01

瀏覽數 16,350+

施振榮:要競爭力不要擴大勢力
 

本文出自 1999 / 7月號雜誌 第157期遠見雜誌

問:你如何去面對後PC時代的來臨?

答:這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

問:怎麼說?

答:第一,我們也是積極在尋求這個機會;第二,等於擴張我們的晶圓組件和利用。現在為什麼企業面臨這麼多挑戰,就是因為太多元化經營的結果,沒有專注在一個領域,只有少數的企業勉強可以。過去由於亞洲很多企業是在保護的環境下成長,所以可以輕易多角化,變成集團,但如果面對國際競爭的時候,每一個都必須單獨面對國際競爭,反而變成很大的包袱。我這次和張董事長(張忠謀)在香港開會就是在討論這件事。

問:只有你們兩個人開會嗎?

答:不是,還有跟其他國家的企業領袖,一起討論亞洲的未來。

問:你剛說台灣的企業都在保護之下……

答:不是,我是說亞洲,以前台灣也是。台灣的金融還是在保護之下,大陸也是,所以現在很多企業不是從提高競爭力來經營,而是從擴張勢力的角度在經營。想要掌握更多的資源,所以要擴張,還要求政府更加保護他。所以基本上這些財團的獲利都不錯 ,但發生變動時就面對很大的挑戰。

問:所以宏碁是要往競爭力去經營,而不是擴大勢力?

答:我們本來一直就是在競爭力上扎根,擴張也只在資訊產業領域,頂多有一點半導體。如果不是DRAM這幾年的變化,德碁本來也是世界三強之一,只是在元氣大傷之後,形勢比人強,我們有多少人才跑到其他產業去。這個仗沒有人才,你說怎麼打?

我們會比較重視智慧財產權,而且不限台灣。

問:從兩年前開始,宏碁一直在改變的方向為何?

答:第一,是和IC設計結合為主,硬體方面與IC設計都有關係;第二,是內容和因應軟體的結合;第三是數位服務。這是我們在兩年前一直努力的三大方向。

問:為什麼後PC時代對以PC為主業的宏電是新的機會?

答:因為有半導體的基礎,又不用受英特爾的限制,發展的空間還滿大。不過壞處是沒有標準,所以市場不一定會很大。另一方面,配套也有待建立,在台灣做PC很簡單,所有銷售到軟體應用都是現成的,我們只是跟著做,獲利空間一直被壓縮,所以後PC時代如果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產品的開發、差異化、配套的參與,我們在台灣會積極開拓,但是在國際沒有這樣的條件自己來,可以參與影響,有利於PC時代的資訊家電產品。像你們(遠見)上一期「後PC時代」一文說的資訊電器,將來範圍很廣,不一定是家裡用的。

問:你觀察後PC時代會有何遊戲規則?

答:其實有一點眼花撩亂,通訊、資訊、家電,整個公司都是跟網路有關。所以大家所看的都是同一方向,每一個公司是在一個大的變化裡找出他的利基。可能會互相衝撞,也可能不會。衝撞了就看誰強,輸了就被淘汰,贏家就可以跟別人聯盟。所以我想一定要有所為,在這樣的變化裡不能變成一個旁觀者,否則會喪失機會。

關鍵還是在智慧財產權、數位服務及如何國際化的運作,最大的問題是如果沒有經濟規模,可就沒辦法打贏這場仗。

要彩券,也要背扁擔

問:這不是你二十三年前創辦宏碁所能想像的大環境吧?

答:對,但變化是不斷的。二十三年前,我們面對的是工業的革命,現在我們的時機是社會轉型,範圍是數百倍大,而且大家都看好,競爭者多太多,沒什麼時間讓你醞釀因應。如果你沒有掌握先機,就會被追過去。二十三年前和我們一起做微電腦的美國廠商都不見了,康柏算是後起之秀,戴爾更是。所以在網路經濟、網路社會的時代中,我們絕不能只是做做硬體。

問:你要怎麼去抓住社會的轉型,並找到你們生存的利基?

答:我們要建立宏碁新的核心競爭力,包含軟體及數位服務。要發展成國際企業,在歐美對我們是很不利的地位,但是在亞洲我們是最大的高科技集團,一定要牢牢扎根,比美國企業付出更多,這就是IBM的硬碟還要透過我們銷售的原因。在東南亞我們的行銷服務網和知名度勝過他們,都是我們的優勢。

問:過去二十三年,宏碁累積了怎樣的長期競爭優勢?

答:我們本身掌握了很多關鍵性零組件,還有我們製造個人電腦的規模,最重要的是國際品牌的知名度和配銷網,是其他公司比較缺少的。我們現在要加強的就是品牌、關鍵零組件,還有智慧財產權的創造。譬如說明碁做一個大哥大就有一百多人負責軟體設計,現在產品已經存在,裡頭的軟體技術是其他公司很少有的。

宏碁原本最大的困難在原來的PC和德碁營運的壓力還是很大 。我常說這是彩券和扁擔的問題,投資到宏碁未來的彩券在哪裡 ,就是新的核心競爭力,包含未來的服務事業。當然,彩券需要時間兌現,所以扁擔如現代個人電腦舊產品也要做好,我也會視發展的情形權衡哪邊比較重要,並做調整。

不做沒能力的事

問:宏碁有沒有可能像戴爾一樣,往直接經營虛擬整合的方向走?

答:戴爾對客戶的掌握服務模式是新一代的直銷模式,只是透過網路增加效益,他做什麼並不重要,只要東西好就好。早期他很多東西是在日本做,現在是在台灣做,製造並不是他的關鍵。

戴爾的模式是對的,而且掌握了美國這個大市場,我們不能如法炮製。大家要走出自己的路,你學不了戴爾,他贏了美國就等於贏了世界一大半,是值得參考的。

問:宏科在通路方面會多加強嗎?

答:當然,但是我們不只賣電腦,還有其他用處,比如台灣是城市型的經濟體,有沒有必要都要直銷?

問:將來 Acer 這個品牌還是會繼續打?

答:當然,不只積極,會更積極,只是在美國會採取不同的策略。

問:為什麼?

答:沒有能力就是沒有能力,在那邊運作的能力不存在,就像來到亞洲我還是贏人家,正是因為行銷服務本土化。所以美國人來到台灣,不公平競爭,我就贏他們了,到大陸去還是本土的贏,但我們到美國去,大家都很吃力,美國本土公司贏。

問:有人說網路經濟都是比速度、比快,二十幾年前康柏電腦這些企業都還不存在,是不是在台灣你也將面對年輕後起之秀的興起?

答:因為宏碁的主從架構本身就可以容許新秀融入宏碁集團的一分子,宏碁有一個模式來面對這種文化上、經營特質上不同的挑戰,讓新秀公司在集團之下能夠有效地發展。

問:宏碁再再造快一年了,成果怎麼樣?

答:我可以說二十三年來的發展策略,多多少少沒有什麼變化,就秉持原來的經營理念,變化的只是範圍更廣了。人愈多,組織愈複雜,你的工具要更嚴密、更繁雜、更廣,不斷地在這個學習過程裡面來建立這樣的機制。

問:這三年的發展方向大致上沒有改變?

答:我們當然希望進度更積極、更快,千頭萬緒是永遠都做不完,現在比起理想還有落差,主要是我自己這一年為了德碁的事情花了很多心血,其他大多數事情都交給別人。我過去一年投入很多財力、人力資源在德碁。

台積接棒,有助德碁轉型

問:這一年來的感想是什麼?

答:整個德碁在我們剛接手的時候幾乎是散掉了,人也散了、士氣完全散了,產能接近於零,做愈多、虧愈多。怎麼樣去說服他們我們想轉的路是對的,從願景、策略都要充分地溝通。點點滴滴、慢慢去建立產能,今年的產能提高很多,根本不是去年能相提並論的。

我跟張忠謀已經談很多次了,這次比較能夠敲定。一方面DRAM單價變低,一方面德碁已穩定、產能起來了,台積take over(接手)風險比較低了。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台積產能有供不應求的狀況,亟需擴充產能。

問:你們一年半以前就談了,是什麼時候開始比較積極?

答:實際上中間有一個過程我並沒有參與,譬如半年前雙方高級幹部根本不談這個案子,只是互相認識,大家一起吃飯、交換意見,讓雙方高級幹部有一個共識,主要是對方理念相近,合作自然形成。

問:理念相近是什麼?

答:譬如長期、坦蕩、誠信、透明、不去炒作,都很相近。

問:對,兩邊的形象滿一致的。

答:我跟張忠謀都對自己的企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但多少也要同仁認同,整個變成企業文化。

問:像雙方聯盟,可以產生怎麼樣的力量出來?

答:第一,德碁的產能不算小,但效益可以在台積來了以後再提高,尤其轉型做晶圓代工,台積來了以後,會使德碁的轉型效益提高。

台積本身經濟規模大,客戶層面很廣,而且比較多是長期的,因為德碁要轉型做晶圓代工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第二,台積製程相當領先,有國際一流的水準。

第三,是台積的管理經驗,如改良率、產能的效益等等,都具備相當的能力,如果把這些慢慢轉移到德碁,對德碁的經營效益有絕對正面的效果。

至於宏碁電腦,它投入研究發展的部分不是國內一般企業比得上的。看一個公司距離可能不是很大;但如果考量到整個集團,從很多指標,如發明獎得了兩個金牌、兩個銀牌,金指獎在產品形象得七、八個,別人第二名的都是兩個,差距就相當大了,宏電已領先其他同業一倍。整個宏碁集團加起來,就是三、五倍的領先,所以宏電技術的廣泛度,多少都會與未來半導體產生關係,大家業務互相配合有這個好處。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另外,我們的品牌及國際行銷網等等,都是我們的長處。當然很多人質疑宏碁集團不夠專注,好像什麼都做,有點退流行了,這也是事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集團裡每一個公司從各自角度都是專注的,很清楚的事實,任何不具備競爭力的,我們都會處理,尋求長期的競爭力,甚至不惜關門,德碁當然不能關門,也不是不能走下去,但是這是我們的觀念。

宏碁目前投入的都是追求在台灣及國際上能名列前茅。所以我們算是相當地專注在每一個我們投入的項目。這專注包括員工掌握了一○%到三五%不等的股權,等於員工幹部也沒有理由不積極。所以整個集團會不知道做些什麼,但每個公司應該很清楚。

問:你們這次跟台積的結盟是……

答:估計自己營運不可能,長期不具競爭力,我們要做調整,這都是基本原則。

面對現實,扛起責任

問:為什麼你們覺得自己做DRAM沒有競爭力?

答:因為,第一,做DRAM沒有辦法跟韓國、日本競爭,規模不夠大;第二,做晶圓代工,又有台積、聯電在前,也沒有辦法競爭。基於這些理由,就算想比較勉強未來兩、三年能夠順利發展,但長期發展策略恐怕無法定位與台積、聯電做對手,變成要走出完全不同於台灣廠商的路,這個有很多的變數。所以我想這也是解決德碁長期競爭的問題,現在和台積聯盟,自然能夠掌握競爭力。

這是很根本的道理。做生意,太多人看到什麼賺錢就投進去了,絕不是長久之計。

問:你是在什麼樣的場合突然想通了這一點?

答:一直都通了,這樣的考慮一直存在。問題是什麼樣的情境造成必須去處理的狀況,剛好很多事都湊在一起,也不是我想怎樣,必須要對象剛好也有這個需求,不能太勉強。譬如去年發生的這個變化,能夠先穩住德碁軍心是第一要務,無暇也無能力談結盟。如果還沒穩定下來就隨便找聯盟對象,不是死得更快嗎?所以這要講求時機,不是那麼單純,要有信心。

從另外一個角度,沒有跟台積合作,雖然辛苦,要再撐也沒問題。如果到非轉不可的時候,可能整個就垮掉了,價值馬上消失。這也發生在去年很多次金融危機裡,都是撐、撐、撐,愛面子、不要命,甚至已經死了,還要爭做董事長,都已經到任人宰割的時候,還放不下,這種不能識時勢的人太多了。

但要掌握時勢除了要有概念、理念,本身必須是open-minded(開放心胸),不能持預設立場,人一定要自我檢討、並瞭解真正的狀況。

問:德碁去年德州儀器撤資之後,你們把整個股份買下來,那也是一個大決策,這是有連貫性的嗎?就是你把它收回來穩住,再尋求策略聯盟,是不是一步步走下來?也是滿壯士斷腕的,自己撐下來了……。

答:本來就是權衡整個大局,所有的責任要去扛,如果以鴕鳥心態面對,最後問題還是落在你身上,面對現實是很根本的東西。

問:做一個高階的人面對這種壓力,該如何做出這些決策?

答:我們都是一群人,這麼重大的決定我要說Yes(是),如果還不立刻決策,沒有辦法推動。但做決策都是大家事前溝通、正反兩面意見並陳,決策後執行由大家分頭進行。組織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找我,事情是大家在做,我當然負最後的責任,但大家也會替我分擔責任,不必講主動替我分擔,這是我們組織文化多年來形成的。

與IBM共創數位服務願景

問:接下來向你請教為何IBM的結盟及把德碁丟出去,是想強化宏碁什麼樣的競爭力呢?新的或既有的競爭力?

答:跟IBM沒有這個合約,早就結盟了,只是IBM的策略是希望在世界上尋求少數幾家做為他們長期合作的伙伴。想想看,IBM賣再多電腦給全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能用多少電腦?宏碁集團可能是IBM全球最大的教育對象,教育就是買賣加起來 ,所以IBM認為跟我們合作對他們有利,當然也要對我有利,否則不會成案。IBM提出這樣一個策略時,我們內部很快就同意、去落實,所謂落實就是過去幾個月談的內容到底是什麼?金額應該有多大?不能隨便亂談一個數字,要有一些項目、有一個成長的目標及可行性,適當分析後,互相有一些約定,承諾除了正常的生意之外,還有一些雙方之間的好處,然後才成案。

我希望這只是一個基礎,因為建立這樣一個密切的關係,將來是不是會有更密切合作的項目。

問:結盟可以幫助宏碁走出什麼樣的方向?

答:第一個當然是希望和IBM聯盟能加強個人電腦的競爭力;第二個希望因為這樣禮尚往來,和賣PC給IBM的關係更加密切,業務還可以有成長的空間;第三個我們在POWER PC的SYSTEM CHIP合作案,使得實踐我的XC(單一用途的PC,譬如連接電話線的PC、單純為上網的PC);第四個,我覺得代理IBM的硬碟,在亞洲的配銷實際上風險不大,但可以創造不錯的利潤空間,這對宏科及宏碁國際都有正面的影響。

問:有人說你們可以更聚焦在你們可以加強的,放棄晶圓代工,然後加強和IBM的合作,比較有聚焦的感覺。

答:我想這是IBM的策略,IBM也要聚焦,我們也覺得好好跟IBM配合,天下就底定了,而且附加價值也高,因為不限制雙方的發展。因為這樣,可能其他業務也會水漲船高。不只是外界,我們員工對這反應都非常好。

問:你們跟IBM在e-Business上將來的合作機會有多少?

答:數位服務是我們的願景,是未來要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當然是以這個地區的市場需要為考量。如果要達到市場需要,必須具備一些技術,而IBM能供應,因為他們很focus在e-Business,我們當然優先和他們合作,把他們的solution(解決方案)帶到亞洲來,尤其從台灣開始。只是說,這相對地比軟體還要複雜,軟體還只是一個package(套裝),而solution很籠統、很廣泛。基本上,我們和IBM的交易量那麼大,全部電子報價,每年新台幣幾百億,都值得架一個架構。

問:你們什麼時候提出數位服務這樣的願景?

答:去年八月。

問:已經不是傳統的個人電腦製造業了,為什麼那時會提出?像台積也不覺得自己是代工業,而是服務業。從製造業變成服務業,你覺得跟internet的來臨與普及有關係嗎?

答:如果沒有internet的話,不會產生新的服務事業,而這個新的服務事業,強者在哪裡?不見了。原來的強者可能有過去的包袱 ,使得很多人有機會,包括很小的企業,只是小企業能夠有小企業的精神,宏碁集團就是希望如此,又有大企業的形象、規模,我們能夠掌握這個新的機會,會比較有優勢。

產品、想法全面internet

問:你會不會擔心在公司轉型過程中碰到困難?內部怎麼去帶領轉型?

答:我們會成立新的。

問:新的公司?那宏碁母公司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答:進入XC也有相當大的空間,進入關鍵零組件開發軟體也有很大的空間,不能煩惱沒有未來的空間。

問:這些都是在宏碁裡做的?還是在子公司做?

答:都無所謂,在母公司也要設部門,子公司還是宏電擁有,只是分一些給合夥者,是大家共同利益。

問:整個科技產業改變很大,你剛剛講到,已經進入一個社會的轉型,社會轉型是怎麼造成的?

答:internet是一個關鍵。電腦為什麼不能普及?因為複雜、單機作業,是網際網路及通訊科技使得社會改觀。

問:這樣的改觀跟你們結盟的策略之間是否有所關聯?

答:當然有,因為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關鍵,不管從性能提升、產品差異化及成本降低,都是靠半導體,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有很多的理想都不能實現。

所以今天德碁有這個機會幫我,但它的能力又沒有像台積、聯電那麼好,我們等於是卡住了。為了往前走,也要沒有後顧之憂,不要交給沒有能力的製造單位,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跟IBM聯盟可使我們隨時接觸到世界最頂尖的技術,所以我們可以跟IBM商榷,運用他們的技術做廣泛的應用,像POWER PC 就是一個案例 ,以後類似東西還會更多。

所有我們的公司未來幾乎一切都是internet,就是所有的產品、所有的想法百分之百跟internet 有關。

問:所以你就把不擅長的代工丟出去?

答: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即使要做代工,也要跟internet有關,所有零件、產品及管理都和internet 有關,所以整個公司率先做。當然,在還是小企業時,要全面internet 很簡單,因為什麼都沒有,可以一開始就internet ,老公司要全面internet 比較難。

今年可見XC成果

問:可不可以具體講哪些方面可以全面internet?

答:所有的管理、跟客戶的關係及零組件,都要考慮到將來可以用internet appliance的家電(資訊家電);或所有的產品應用,都是和internet 有關;或是數位服務、開發出來的智慧財產權,都是和internet有關。數位服務是其中一環,也是和internet有關。

我們內部所有的消息溝通,利用internet。比如說我們跟經銷商的關係都建立在internet上,因為未來將跟內部所有的行政作業結合;譬如我們現在也透過internet招人。我們現在很多的行政作業都是透過internet,所以範圍相當廣,只是要一點時間。

問:像神通集團、神達的供應鏈管理或是聯強內部的網路系統,利用網路來做許多流程改造及精簡的工作,宏碁目前做得如何?

答:我們也在做,這是兩年半的決策,需要相當的時間。我們規模比聯強大太多太多,而且複雜很多,需要的時間很長。最大的不同是聯強已經在十年前就從internet觀點制定經營管理系統,所以他們的起步算不錯。

問:目前進展如何?

答:一天一天在往前推。

問:你們目前有什麼實力及人力往這個方向走?

答:很多人、很多組織、很多新的公司都在做。

問:宏碁是很不容易瞭解的,你們做的東西很多,XC將來的研究發展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成果?

答:今年陸續會看到,我們已經交出XC給歐美廠商了。

問:XC跟你們過去的PC有什麼不同?

答:有相類似的地方,但是簡化了。

問:比較低價?

答:現在是低價,以後不一定。

(方雅惠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