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要動不一樣的腦筋

徐蘊康
user

徐蘊康

1999-06-01

瀏覽數 14,250+

要動不一樣的腦筋
 

本文出自 1999 / 6月號雜誌 第156期遠見雜誌

承銷價八十五元,今年三月上櫃後,股價不斷飆漲至一百七、八十元的友立資訊,邁出了軟體公司在台灣上櫃的第一步。去年,友立做了超過六億元的生意;這幾年,每股盈餘皆在四元左右,業績成長及獲利衝勁十足。

由陳學群、陳偉仁及廖敏芳創辦、專精影像處理的友立,在九○年的創業初期,以名不見經傳的作品在美國展出時,技驚四座,引起國際大廠的注意。十年來,它的產品行銷世界,獲獎之多,僅次於美國前兩大軟體公司 Adobe 與微軟 ,究竟友立憑藉的是什麼?

早在八○年代,台灣都還在用unix 等大系統、而Windows又還「不上道」之前(Windows 版本直到3.1、95之後才變成市場主流),友立就看準視窗的未來,決定朝桌上出版的方向做圖形及在Windows上應用的軟體。友立鎖定這個產品市場,跑得比別人都快,在亞太地區,除了日本,他們是最早進入這個領域的一群人。

如果只跟別人的腳步走,很難超越對手。友立開始發展時,市場最流行的就是防毒及字型軟體,影像處理並非主流,不過他們看好PC、週邊的起飛,影像處理正好可以搭配滑鼠 、影像掃描器等硬體,便試著做一些週邊可以應用的軟體,而且是做市場還不成熟的彩色影像。

進軍美國,產品技驚四座

一九九○年底,友立進軍美國,參加世界著名的Comdex 電腦展,想藉著廠家雲集的時候,尋找搭售合作的機會,沒想到參展的專業影像處理軟體PhotoStyler 技驚四座,美國的專業影像與電子出版公司Adobe(做photo shop)、Aldus(做pagemaker) ,及所有做圖形軟體的公司,都希望友立能把產品或公司賣給他們。

最後,友立把產品行銷權賣給Aldus,入帳一千多萬美元。友立資深副總經理陳學群說:「在台灣,我們的產品一向以搭售為主 ,在美國則以零售的方式行銷。因為Aldus ,我們學到了許多經驗,這也是第一次,我們真正瞭解什麼是自有品牌,產品應該要如何銷售。」

一九九六年,友立的重量級產品PhotoImpact3.0 Win95/NT 影像處理軟體獲得許多國際級大獎,成為最暢銷的主力產品。此後,友立的步伐愈來愈穩健,並持續推出一些不錯的軟體,如網頁圖形設計軟體WebRazor、多媒體視訊編輯軟體MediaStudio Pro 等等。

在行銷方面,友立也搶得先機,很早就和許多硬體廠商建立良好的關係。幾年前,台灣的影像週邊比較強,每一家公司都會找軟體廠商合作,友立就是現成的公司,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掃描器廠商搭售他們的產品。

不過,友立不只是光吃老本,從前年開始,零售比例逐漸提高,搭售則由八○%降到去年的五三%,才沒被掃描器價格大血拚的風波波及。陳學群指出:「如果去年只靠搭售,一定會死得很慘,因為別人認為不用成本的軟體,價格被壓得很低。」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搭售、零售是兩種極為不同的策略。搭售只要與有限的廠商接觸,但是萬一它倒掉就完了;零售的點很多,如果產品好,慢慢會建立起一個網絡,打出知名度,即使一段時間不做廣告,銷售也不會一下就掉下來。陳學群分析:「零售的市場穩定,但是建構要花很長的時間。要走零售,自有品牌很重要。」

必須走入國際,跑在前鋒

目前友立的市值約為一億二、三千萬美元,許多人都覺得他們一帆風順。陳學群說,其實幾年前,公司正在轉型,總覺得東西做得不夠完整,陣仗擺起來不夠漂亮,經營起來倍感無力。

比較之下,美國的競爭廠商上市後,有更多資金運作,雖然友立也有美國子公司,終究不比競爭者在市場中的優勢。當時美國的影像繪圖公司Micrographics,曾想以一千五百萬至兩千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友立。友立很慶幸熬過那段時間,沒把公司賣掉。

挫折的經驗還不僅如此,「我們打官司的經驗豐富,而且一開始就被營業額在我們百倍之上的大公司控告,」陳學群說。友立的產品PhotoStyler能在Windows上做影像處理,美國的Adobe知道後很緊張,就用各種方法打壓友立,同時進行產品研發,並在一年之後推出同樣能在Windows操作的軟體。

當時,友立請老外寫的產品手冊被Adobe發現是用抄的,所以,友立產品還沒上市,就把手冊銷毀了。但Adobe還是告他們,直到Adobe的視窗產品推出,才撤銷告訴。雖然沒上法庭,但對友立的傷害實在很大。

友立認為影像、數位視訊的商機無限寬廣。陳學群說,影像一直很流行,只是電腦影像還不是;一個家庭通常有好幾台相機,也常常拍照洗照片,但會把影像放在電腦裡的人還不到一%,可見這個市場多大,何況柯達和英特爾還在生產Picture PC呢。

在台灣,友立十年有成,行銷國際,是跑在前鋒的軟體公司,但是比起國際大廠的營業額,友立還是一個小品牌,可以成長的空間很大。不過,資訊產業變化的速度太快,誰都沒有永遠的把握,面對強大競爭對手,他們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陳學群說:「即使是本土的廠商,一樣會面臨國際化的問題。現在微軟的國際化做得最深入,全世界都用他們的產品,所以,即使你不走出去,別人一樣會打進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