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破釜沉舟 開創前途 2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1999-05-01

瀏覽數 18,750+

破釜沉舟 開創前途 2
 

本文出自 1999 / 5月號雜誌 第155期遠見雜誌

單車創立統一

比高清愿小的張肇斌是台南縣佳里人,在未被高清愿找進統一以前,在台南縣佳里鎮的佳里初中教書。會和高清愿認識,源於張肇斌的母舅邱茂德在台南紡織做會計課長時,高清愿(當時是業務經理)正好坐在邱茂德座位旁邊。每次張肇斌週末去台南市玩,就去找母舅邱茂德,於是邱茂德就介紹他跟高清愿認識。所以民國五十六年在南紡張肇斌曾與高清愿有一面之緣。而這一面之緣很快地改變了張肇斌的職業生涯,成了他人生的轉捩點。

高清愿之所以會找到張肇斌,說來原因很簡單。當時高清愿在家中籌備新公司,籌備期間,千頭萬緒,要看土地、也要去各個政府機關,忙進忙出的,沒有交通工具很不方便。高清愿因為不會騎摩托車,加上生性節儉,他認為坐計程車太花錢,而張肇斌剛好騎一輛鈴木五十的摩托車。高清愿想起了那個在南紡見過一面的小伙子,有一天就打了電話給邱茂德,問他說:「上回去南紡找你,那個在佳里初中教書的年輕人,是否有意思要到實業界?」後來邱茂德回佳里問張肇斌。張肇斌當時並沒有想很多,就答應了。

在統一成立之前,當年二十八歲的張肇斌在民國五十六年六月底學校放暑假前,就辭去了佳里國中的教職。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初一,張肇斌正式到高清愿家上班,並且憑著一台鈴木五十成了高清愿的「司機」。那時摩托車在台南還不普遍,高清愿要去看建廠的土地時,都是張肇斌載他去。高清愿坐在張肇斌後座,走遍台南縣善化、永康、新市,甚至高雄縣的路竹鄉,到處尋找統一的發跡之地。

「所以人的命運,很難說,如果沒有來統一,也沒有今天,」張肇斌說。

其實後來張肇斌覺得當時是很冒險的。他回憶,初來統一的時候,沒有什麼人,沒有廠房,也沒有土地,什麼都沒有。他問高清愿:「你請我來是要做什麼?」高清愿說:「你來,就是要來籌備。」

統一於是就從看土地開始,逐漸茁壯。高清愿去過很多地方看廠房的位址,包括新市、永康、路竹。高清愿當時的重點是土地一定要設在交通便利、比較高亢的地方。因為廠房如果讓水侵入,就會浸到機械,損失就會很慘重。所以他的重點是,工廠一定要在土地高亢的地方,交通要方便,還要能有無形廣告,所以他選擇在縱貫鐵路旁邊的台南縣永康鄉鹽行村的一塊空地上。

這樣的廠址,吳修齊也很滿意。他在訪談中提到選擇廠址有幾個原則:一是地勢高燥,以防水患;二是鄰近鐵路,可以敷設分線,將來大宗原料運輸較為方便,費用也省;三是為了方便員工通勤,工廠不宜離台南市區太遠。統一的總廠設在永康,總公司也設在廠區內,跟台南紡織的情況一樣,也是吳修齊一向的主張——公司跟工廠在一起,方便看顧督導,俗話說:「看得著,一斗卡贏一石。」所幸吳修齊也很滿意統一的廠址。

一直到今天,即使統一企業集團已擴展到海內外,統一企業的總部還是在台南縣永康鄉鹽行村現址。

高速公路後來在鹽行村附近興建只是日後的巧合。

小飛機場變工廠

張肇斌與高清愿看好地後,一起去找當時的永康鄉鄉長李溪河。高清愿問:「這塊土地是做什麼的?」李溪河回答:「是日據時代日軍紅蜻蜓飛機場。」大概在六、七十年前,日軍用來做為軍用機場,跑道不用很長,因為二次大戰以前,日軍的飛機都是小飛機。那個地方可說是個不毛之地,放眼望去,全是種樹薯、鳳梨和部分的甘蔗。

張肇斌與高清愿常常去看這一大片農田,覺得還不錯。在糖廠運甘蔗的小鐵路旁,也有一條泥土路。看起來不是非常理想,可是高清愿有他的眼光。台南縣永康鄉鹽行村這塊土地高,當時四周空曠,只有一所台南家專設在附近,所以土地也比較好買。

高清愿在買土地的過程中,還有一件有趣的事。那時候土地以甲做為買賣單位,平均一分地一萬零五十元,後來漲到三萬成交。當時,張肇斌與高清愿去看土地好幾次。在看土地時,旁邊種田的人就把鋤頭放下,看他們走來走去,農人們想,「這可能是生意人,要來買地。」所以每當高清愿與張肇斌來一次,土地價格就漲一次。張肇斌甚至告訴高清愿:「我們要穿差一點,否則會比較麻煩。」有時候他們也會去看土地的排水狀況。

最後一分地有三萬元、也有三萬五千元成交的,因為土地有最靠裡面,也有最靠馬路的。靠馬路邊的土地比較貴,兩旁則比較便宜。當時路兩旁種椰子樹,現在仍茂盛地在台南統一兩旁矗立著。

事實上,統一當年買創廠土地也是一波三折。民國五十六年的某一天晚上,張肇斌騎摩托車先到鹽行付訂金,再到埔園付訂金,因為地主都是永康鄉鹽行人及埔園人。那時候統一已經請仲介寫好委託書,張肇斌心想:「既然他們委託書都寫出來,應該是不會變卦。」等到鹽行那邊都付完訂金之後,就來到埔園。結果到了埔園,張肇斌才知道,有個地主說他的土地經過家庭會議之後決定不賣。張肇斌問:「你已經寫好委託書,怎可以不賣?」

和氣才能生財

本來張肇斌想要告他,但高清愿認為不妥,高清愿說:「要和氣生財。工廠都還未設,就與附近的老百姓衝突,不好、不好。所以盡量來此,和氣生財,敦親睦鄰。所以絕對不能夠在工廠還未建好就打起官司。」

如今,張肇斌指著現在統一公司某棵椰子樹附近,就是當年徒起風波的那塊地。張肇斌對地主說:「慘了,你這塊地不賣,我將來不能開路,不是就得坐直升機進來。」

地主認為他靠馬路旁邊一定可以賣到比較好的價錢,而統一那時也確實買得比較貴,其他地都是一分三萬或三萬五,結果他三萬五不肯賣,因為地主是入贅的,不願違背丈人的意思。很戲劇性地,丈人又跑來告訴張肇斌,這塊地的所有權是另一個人的。張肇斌不勝其擾,請他們找出家族中最有權力的人來和他談。最後一分地由三萬、三萬五、五萬、七萬,一路喊上去,最後以一分十萬元成交,在當時是不得了的價錢。不過因為那個家族的地不大,雖然貴了,統一也就買了。

買好土地以後,張肇斌與高清愿就據以登記為公司,並召開第一次董監事會。統一後來往大陸擴充版圖時,「統一」這個名稱很受中共方面歡迎。中國大陸很多人說:「你為何這麼聰明,為何叫統一?我們中國還沒有統一,你的統一企業就叫統一。」

其實也算是個巧合。那時候,高清愿在考慮三個公司名稱,第一叫「三大」,第二是「統一」,第三是「太子」。「三大」(指鄭高輝、吳修齊、侯雨利三巨頭)、「太子」都有人登記,只有「統一」沒有人登記。所以張肇斌在董事會報告,公司名稱已向經濟部登記,「統一」這兩個字的筆畫也不錯,所以「統一」只是個巧合。今天高清愿去大陸,他們覺得統一有先見之明,高清愿認為不過是純粹巧合罷了。

創業慎乎始

高清愿創辦統一之初,秉持著誠實苦幹、正派經營、守規矩,不成功便成仁的破釜沈舟的精神,開創統一。「就像凱撒要征服英倫的決心,凱撒一上岸,就叫六個部下把船燒掉,」統一總經理室經理陳信惠譬喻,「他是在做事業,不是在上班,事業就是他的生命。」

統一一開始的本業自然以做麵粉為主。那時剛好麵粉廠開放,有兩家申請設廠,除了台南的統一企業之外,另一個是設在台北關渡的嘉新麵粉。

另一方面,高清愿也常常帶著陳日三去找外國機械廠商。他們去見了德國MIAG機械廠,而決定要買MIAG的麵粉廠全套機械。「連根水管也要用德國的,」原本只建議外國、本國機械合著用,陳日三被高清愿的大氣魄嚇了一跳。另一次,高清愿又與陳日三去瑞士BUHLER機械廠,BUHLER也有做飼料的機械。高清愿念頭一動,又加做飼料廠。「食品業的有趣點是可以無限發展,如果高清愿只做紡織,可能還是會成功,但不會有那麼大的成功,因為做紡織業畢竟有限,」陳日三說。

除了忙著找土地、找機械設備、建廠之外,高清愿常跟張肇斌說:「將來新的公司一定要用制度來管理,不要人治。」

原本是佳里初中教務長、沒有任何企業工作經驗的張肇斌認真地把高清愿的話聽進耳朵。他利用晚上蒐集當時比較大的企業如台南紡織、台糖、環球水泥及來自報章中的各種管理理念與規章,貼在家中書房的牆壁上,花了半年的時間把統一的管理規章弄好。「當然三十多年來,統一的管理規章也修改了很多次,」張肇斌說。

創業四元素的兩元素——資金、土地已找好,再下來高清愿對於人才與技術的取得,也自有他與眾不同的思考邏輯。

要正派經營

來自鄉下的高清愿很相信因果。他一向認為:「僥倖錢,難積德。」也就是說,不正當賺進來的錢,會很輕易就流失。他由十三歲開始出社會打工以來,看了很多。他發現社會上有些人是藉由不正當的手段賺來的錢,由於錢賺得太容易,很容易養成不良習慣,行不良習慣久了,心就不正常。心不正常,往往就沒有什麼好下場。

因此高清愿一開始,就確立統一要正派經營的方針。這在當時台灣的工廠普遍逃漏稅的情況下,也是相當罕見。他告訴張肇斌:「不管怎麼樣,一定要遵守政府法令。」他一開始也告訴管財務的人員:「要遵守相關稅法,不能逃漏稅,一定要正派經營。」即使是後來成立的統一超商,在當時雜貨店林立,不給發票的情況下,統一超商也是堅持買多少錢就給多少錢發票,絕對不少開。

高清愿常說:「討厭投機取巧、自私自利的人。像這樣的人,根本無法做大事。」

從現在回顧統一一路走過的三十一年歷史,高清愿相信正派的經營非常重要。高清愿相信,企業文化要正派經營,可以帶動員工很認真、很勤勉做事。同仁很認真、很勤勉,社會就會肯定這家公司是很認真在經營,而且他做出的產品是三好一公道。

高清愿經營企業的理念很簡單,就是他的「師父」吳修齊常常說的「三好一公道」。三好就是產品好、信用好、品質好,一公道就是價錢公道。「很好,又不貴,」高清愿說這是統一企業的經營理念,「所以消費者要我們的東西是很自然的,消費者要買我們的東西,自然這個公司就可以發展。」

高清愿的邏輯很單純,也很合理。他說:「做,大家都會做,問題是你能不能賣出去?賣得出去,你又能否能賺錢?能賺錢的話,要看你能不能投資?賣得出去,又能賺錢,公司就一直大起來。東西好,價錢又公道,自然能賣出去。好,要客人說好,不是自己說好就好。」

找生手做業務

初創業的高清愿一開始就掌握了創業成功的關鍵,那就是找對人才。高清愿認為,創業時期的第一代很重要。為了真能做到正派經營,必須找好的人才來落實。

高清愿在創辦統一企業之初,大半都是用老師。在當年民風純樸的年代,老師等於是高學歷、高操守的品質保證書。這些老師後來都成為統一非常重要的幹部。

高清愿初期所引進的員工,跟他自己一樣,大半是麵粉業的生手。最特別的是這些生手更是生意界的生手,個個是來自學校的老師或是在公營單位工作的年輕新秀。今天這些統一的創業元老與主要幹部當年都是老師,如現任統一的執行副總經理顏博明進統一前,是台南縣鳳和中學的數學老師,食品二群副總經理高顯名,則曾是佳里國中英文老師。

之所以找生意上的生手,高清愿心中有他的邏輯。高清愿在創立統一時,想要找新的業務員,與其聘僱一些已經在麵粉、食品業做業務的人,可能百分之百會染到一些壞處,如喝酒,賭博,或做其他不好的事情。高清愿心想,「這些我都不要,我們從頭來。」

放眼望當時食品業的人才,高清愿有他的看法。他認為三十一年前,台灣的食品業都是家庭企業,要取得習慣好的業務人才不容易。他並且認為,創辦企業的第一代人才很重要,一定要正本清源,找到最好的人才,形成好的企業文化,才能影響到企業下一代的人才。

而當時社會可以取得好人才的來源就是學校。由於當時工業經濟不發達,好的人才都到學校去當老師。高清愿認為,如果能請到老師到統一上班,對公司應有幫助;如果請來一些素質比較差的人,將來會影響到下一代人的品質。如果請到不好的人才,帶有不好的習性,就像帶著傳染病菌一樣,可能對公司是負面的。

請一些過去在學校教書的老師,高清愿相信,都是白的,黑的比較少。白的都可以照高清愿的意思來做。結果如高清愿所想的,這些老師果然不錯。這些人都很打拚,操行很好,不會歪七扭八,帶動統一良好的企業文化。目前這些創業元老,有的已經退休,有的還擔當重任,如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許炳源就是鳳和中學的老師,現任統一執行副總經理顏博明也是鳳和中學的數學老師。

高清愿認為,既然是中學教員,表示至少有大學畢業的程度。而一個人念到大學畢業,又在學校教書,表示可能將來進來以後,吸收、學習能力不差,另外也表示沒有其他壞習慣,到統一企業來是一張白紙。因此從張肇斌開始,他就找了許多老師來當業務員。事後證明,這些老師的學習力、接受力都很強,而且個個都是戰將。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面談兩三句定終生

創業初期,高清愿親自面談所有的新進人員,尤其是業務員與重要位子的人。但他面談內容很簡單、決策很迅速。譬如,他問現任統一企業行銷經理楊明井:「你抽不抽菸?」「你為什麼要來統一?」他並且告訴當年在家開照相館的楊明井:「來統一,賭博要開除。」

高清愿面談時,雖然只問兩,三句話,但是之前、之後,他都有一個過濾的絕招。高清愿喜歡用透過朋友介紹的人,此外,他一定要應徵者交自傳、履歷表和成績單。高清愿藉由自傳,可以瞭解一個人的文筆、思路與理念;而看成績單,高清愿相當注重操行分數,如果操行不好,他也不會錄取。高清愿相當重視品德,也相當重視一個人的禮貌。

高清愿最強調的就是「德重於才」。他的信念就是用人唯德,所以在錄用人員時會先看成績單,操行重於學業。他認為能力可以培養,可是品行事關重大,他寧可選品行好而功課稍差的人。

高清愿認為他可由一個人所寫的自傳,瞭解一個人的個性以及他因應人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在自傳中,很驕傲地邀功,不夠謙虛,這種人他不用。

高清愿之所以重視品德、謙虛有禮、要懂得感恩,都來自於他很相信因果。他相信:「一個人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

此外,他之所以需要介紹信,在錄取前、錄取後,都各有作用。介紹人在統一的人事管理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所用的人有問題,通常就讓介紹人去解決;如果有發生不法行為,也讓介紹人去處理,以留給當事人一點面子;如果當事人有些缺失,也是讓介紹人去勸他改過。

此外,此人進到統一,萬一有什麼問題,就會找介紹人去跟他談。譬如許炳源三十一年以台南縣鳳和中學老師的身分,轉到統一工作一年後,當時鳳和中學校長要退休,要許炳源回去當校長,許炳源向高清愿請辭。高清愿就要許炳源的介紹人,也是在統一任職的顏博明、吳英仁去找他談。顏博明與吳英仁就騎著機車到許炳源家去慰留。吃了一頓許太太炒的米粉,喝喝酒,顏、吳兩人告訴許說:「如果你走,我們也要走。」老友們的一句話就把許炳源留了三十一年。許炳源至今還抱著胃病在中國上海為統一在大陸的發展運籌帷幄。

統一大陸事業群協理朱光男,回憶民國六十八年第一次與高清愿見面談話時,高清愿也只跟他談了五分鐘,就錄用他。基本上,只要曾在台南幫企業做過事,或是某某認識的人的親戚、朋友,像這樣可以打聽得到的人,又看得順眼的人,高清愿就會錄用。

也就是說,高清愿出來創業,是把他過去四十年的歲月所經歷過的人與事,所發酵的智慧,充分運用。他由過去的「高經理」升級成「高總經理」,就是要全心全意建立自己心中的「企業理想國」。

人際關係重於一切

高清愿凡事慎乎始。他面試新員工,雖然福至心靈,事先看看履歷表及自傳,面談不到半個小時就做決定。之後,高清愿總會立即向新進同仁表達他的期許。高總經理在面試新同仁時,經常會告訴他們,「在社會上,最要緊的就是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否則吃虧的一定是自己。」以升遷為例,統一若要調升某位同仁,事前會打聽這位同仁的做人情形,包括其對上、對下,乃至於與左右同事的人際關係。如果所得的答案是負面的,這位同仁的升遷機會,會受到影響。

高清愿所謂的人際關係不是鄉愿,因為鄉愿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重要的是謙虛、誠懇、相互尊重,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

此外,高總經理在面試新進員工時,會告訴新進員工進統一之後,如果只在公司待三個月或半年就離開,損失最大的將是個人。如果一個人經常換工作,絕大多數的公司對這個人,都不可能會有信心,很難進一步培養他。所以高清愿一向都親自期許新進員工,對公司務必全力投入,同時要有具體貢獻,這樣一定會有前途。

不過社會新鮮人慎始是很重要。當然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高清愿建議在事前,應仔細考量個人的興趣,與適合自己的行業以及公司,一經拿定主意後,就按照既定的目標走下去,千萬別三心兩意,以免誤己誤人。

如果選定「良土」,自己又好好做個「良人」,高清愿相信經過一、二十年之後,一定長得枝葉茂密,而且結實纍纍的大樹;而那棵到處移動的樹,不僅無法扎根,也不可能吸收到充足的養分,根本很難成氣候。

高清愿這些面試新人時的建言,常讓所有跟著統一三十一年的老員工終生難忘。

個個自願減薪到統一冒險人生

也是一開始就參與創辦統一的八十二羅漢之一的賴三,民國五十七年二月十六日來統一之前,是在台南幫企業之一的環球水泥擔任建廠工程師。賴三回憶當時高總經理跟他面談,只問幾句話就決定讓他來。賴三記得高清愿問他:「你在環球那邊工作月薪是一千兩百元,在這邊(指統一)領九百元,統一成立初期,比較刻苦,以後再彌補你。」

三十一年前,食品業對當年四十歲的高清愿是一片空白,所以高清愿寧可請一群生手、但素質高、品行有保證的老師來,這樣的白紙,他比較好教。這些老師當時由教育界轉到企業界,薪水都少了一半,但都是看著「高清愿的魅力來的,」朱光男說。

就像其他由中學教員減薪轉業到統一的幹部,高清愿這一席話雖短,賴三覺得也是有道理,於是就自願「減薪」來到統一。

賴三確實得到了彌補,也就是說在統一工作很有成就感。來到統一之後,長得高頭大馬、濃眉豎眼的賴三忙得不亦樂乎。他在統一一年建一個廠,也幫高清愿建過他在台南縣市的住宅,也幫統一在東南亞、大陸蓋了好幾個廠。賴三說:「我對錢的事情,不是很重視。來統一可以發揮,增加很多衝力。」「我初看到高老闆時,覺得他很親切,很和藹可親,」賴三說。

也可以說,統一這群創辦羅漢有的之所以願意減薪來統一,可以說是「古早,大家都是看高總裁的面子才拚的,大家都對高總裁有感恩之心。高總裁簡直是活菩薩,」賴三來到統一,每天都會寫建工廠的日記給高總經理看。

現任統一企業總經理室經理陳信惠在民國六十四年到統一任職。陳信惠自台大政治研究所畢業後,曾到台北迪化街的新和興布行就職,後來被派去坤慶紡織,在貿易部門工作。坤慶的生意往來對象以日本為主,陳信惠並不懂日文,因此無法施展得開,就辭去了工作,進入台玻擔任英文秘書。兩年後,他想回台南老家謀職,剛好統一企業登報徵求英文秘書,他也沒有任何推薦信,就單槍匹馬去應徵。

高清愿一看他的履歷表,說:「啊,你在新和興做過,自己人!自己人!」「但自己人歸自己人,第一,如果我跟外國人交談,能即席翻譯嗎?」陳信惠回答:「放心,我就是靠這個吃飯的!」

高清愿又說:「第二,這裡有一份英文契約書,你拿回去翻譯,幾天後交回來再看看。」

隔天,陳信惠就把譯好的文件交回來,高清愿看過之後表示滿意,就錄用了。

陳信惠來上班後,有同事問道:「是誰介紹你來的?之前有許多人來應徵。包括董事長(吳修齊)介紹的都沒有錄用,你到底有什麼背景?」

陳信惠答:「沒有人替我介紹,我是自我介紹來的!」

高清愿面談時,時間很短,只有數分鐘,但是他所說的一些話,常讓老同事印象深刻。譬如統一財務經理、也是他的同鄉洪鶴儀就記得高清愿與他初次見面時說:「我不認識你,但我認識你父親與祖父。你要好好在統一工作,不要讓我失望。」

上司不能收屬下的禮物

建立統一之初,高清愿就建立了許多清規。他除了堅持不能收客戶的回扣之外,他也堅持主管不能收屬下的禮物。民國五十六年,林蒼生由母親陪同到位於台南市忠義路高清愿家去拜訪高清愿,面談到統一上班的事。林母送高清愿一盒餅乾,高清愿說:「以後大家都是同事,都是自己人,不要再送禮。」

高清愿初創辦統一時,要親自面談所有業務員。民國六十三年,陳瑞鐘在決定去統一上班前的幾天,帶了一盒水果,到高清愿家去向高清愿致意。高清愿跟他聊天,問起陳瑞鐘的父母幾歲?陳瑞鐘說︰「七十幾歲。」高清愿當即說:「你這盒水果我心領,你帶回去給你的父母親吃。」

高清愿常在許多生活小節上,顯示出他對員工的關心,令員工印象深刻。民國六十七年,陳瑞鐘在台南的營業所工作四年之後,調回台北統一工作。有一回高清愿在台北的電梯碰到陳瑞鐘,還主動問起陳瑞鐘父母的近況。

陳瑞鐘可以感受到高清愿對自己的母親非常孝順,以母親的主意為主意,不喜歡拂逆母親的意思。相對的,高清愿也會要求員工孝順父母。

高清愿這個由面試之初即確立的原則一向有始有終地持續著。

統一麵包事業群協理黃憲彥指出,有一次高清愿到楊梅廠拜訪,中餐時分,黃憲彥臨時準備了一些統一的產品如麵包、燒賣請高清愿吃。高清愿吃完之後,堅持要請客付錢,因為他們是公司自己人,不是招待客人,不能免費吃公司的產品。

陳瑞鐘也提及十幾年前,他在台北統一,一群人搭伙食吃中餐時,偶爾高清愿一起來用餐。飯後,由於高清愿認為他沒有付伙食費,堅持飯後買水果請大家吃。

因此在統一做事的人覺得十分輕鬆。因為既不用送主管禮物,過年也不用到主管家去拜年,只要專心把事做對就可以。

「三十一年來,我沒有送高總裁一樣東西,」陳瑞鐘說。

高清愿的習慣在交棒之後,仍然「隔代遺傳」。一直到今天,即使換成林蒼生當總經理已達十年,此風仍在。所有的統一新進人員一進統一,會收到來自林蒼生的一封信。上面說屬下不可以請主管吃飯,也不可以送禮給主管。

只要確定是操行好的人、品德沒有問題,高清愿用人的決策很快,因為他相信,「每個人都是好人,只要給他空間,品德最重要,能力公司可以培養。」

凡事心中有原則

高清愿凡事決策明快,來自於他心中早已有十分清楚的原則。高總經理即使是對工廠建築的管理,原則也相當明確可依循,那就是「經濟、美觀、實用」。高清愿建工廠,不請人看風水,他認為只要建築起來經濟、美觀、實用就好;同時買地時,他也自己看地形、方向。三十年後,有地理師看統一在台南永康最早的一個辦公樓房,發現建築方位極佳,簡直就像請人看過地理一樣。事實上,高清愿是完全憑他的直覺。高清愿認為「福地福人居」,他所走過的地方都是「龍穴」。統一曾把善化的一個統一養雞場廢掉,改建房屋出售。建設之初,曾有人說在這麼荒郊野外,怎麼會有人買。結果房子蓋好之後,果然很多當地家庭主婦提著菜籃子來買。

要找有品德的人才、要做正派經營的企業理念方針既定,高清愿同時要思考的是要開創一家什麼樣的食品廠?當時同業比較小規模,所以統一要做,一定要做規模大、設備也要很好。「台灣沒有在做的,我現在來做,」高清愿觀念相當新。

創辦麵粉廠的第一個關鍵是要先如何把產品做好?高清愿的歸納很簡單明暸。第一是機器設備要達到國際水準;第二,一定要買好的原料;第三,在製造過程中,品質一定要管好。

成本的控制也是另一項重要的考量。

那時候麵粉是一種比較單純的產品,所以只要品質好就比較容易賣出去。品質要如何好?必須設備好、規模大、技術好,才能生產出好品質的麵粉。由於當時麵粉同業規模比較小,很難向同業取經,就可以獲得好的技術。所以統一成立之初,並沒有去向同業挖角,高清愿派人去日本的大食品廠日清製粉實習半年。陳松山、林蒼生等人以前都是技術者,都曾被派去日清取技術經。

所謂的企業高階經營者,就是思考策略面。高清愿由過去台南紡織的一位中階幹部,一躍而為創業的高階領導者,角色立即調整,全面掌握創業的關鍵,打下創業所需的基礎建設架構。譬如土地、資金、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權責劃分、人才、規模、設備、技術等策略面也十分清楚。

高清愿創辦統一之初,就確定統一一定要是個正派經營的公司,所以一定要找正派的人才。原則簡單,邏輯明確。他也明快、清清楚楚地找到了建廠土地、股東、人才與技術。一切似乎蓄勢待發。

朱光男認為,高清愿初創辦統一所帶領的八十二名子弟兵,確實把統一的文化扎得很深。這造成大家追求的是「品質好,信用好,服務好,價錢又合理、公道,」朱光男說。

曾有人問現在已經七十一歲的高清愿:「如果你現在重新創業,你會如何?」高清愿回答:「如果我重新創業,如果還是那當初的八十二名員工跟著我,我就放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