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在不久的將來,「老」的定義也許會改變。全世界的年齡層已經在逐漸提升,地球將會被愈來愈多的白髮覆蓋。英國《經濟學人》曾報導指出,二百多年前 ,美國人口年齡分布的中位數是十六歲 ;一九九○年時便提高到三十三歲。下一個世紀中期,平均年齡的中位數也許會落在四十歲之後,甚至可能接近五十。
一九九○年時,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的會員國中,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占了一八%,到了二○三○年,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將提升到三○%。屆時,預計八十歲以上的人口會比現今的三%多出兩倍。事實上,從公元二○○○年起,已開發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
亞洲國家以兩倍速度老化
人口老化的速度快得驚人,亞洲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更甚。短短不到半世紀,亞洲的老年人口以兩倍的速度成長。根據《美國新聞世界報導》的資料顯示,一九八五年,全球二八%的老年人口居住在亞洲;到了二○二五年,亞洲的老年人口將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八%。中國大陸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在二○三○年時,由現在不到一○%的比率躍升至二二%。其他亞洲國家「銀髮族」的成長比率甚至遠高過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日本「老化」的速度更快,預計二○一○年,原本占總人口數一六%的老年人會超過二一%。相對地,法國卻花了一百四十年使該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由九%增加到一八%;另一方面,委內瑞拉只用了二十二年把該國的老年人口快速地推高一倍。英國《經濟學人》預估,公元二千年,開發中國家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四億,是已開發國家的兩倍。
整個地球人口的高齡化現象是源自於生育率急速下滑。一九七二年,婦女總生育率(每一位婦女在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數)為五.六(個),全球人口以兩倍的速度成長。由一群老人精英組成的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發表的《成長的極限》(The Limit to Growth),就能說明當時的趨勢:地球的人口如果遠超過地球的容積率,那麼二十一世紀伴隨而來的會是大規模的飢荒和能源短缺。這個觀點與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相呼應。馬爾薩斯指出 ,當人口不斷自然增加 、資源不勝負荷時,必然會發生天災人禍,死去過剩的人口,才能使人口數量和需求與生產能力恢復平衡。因此 ,馬爾薩斯提倡節育來消弭人口增加的壓力。
由於馬爾薩斯的節育政策,使得人類突然減少人口出生量。與一九七二年相比,現在的婦女平均生育率是當年的一半;全世界有六十六個國家(占全球人口四四%)的婦女生育率等同或低於替代水準(replacement levels)。《美國新聞世界報導》指出,許多歐洲國家的婦女生育率遠低於全球平均值,如義大利、德國、希臘、葡萄牙、匈牙利、蘇聯及烏克蘭等國家只有一.二(個)左右的生育率。西班牙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名婦女平均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數為一.一五個;位於北方的Asturias 省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更低至○.七九個。
現代生活型態改變,也大幅降低生育的意願。例如一向被視為熱情洋溢的義大利人,給予人們大家庭、子孫滿堂的印象,但隨著時代的改變,遲來的女性主義和對雅痞生活的嚮往,促使年輕的義大利人望嬰卻步。根據義大利官方統計數字顯示,該國的婦女生育率為一.二,是婦女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老年人口侵蝕世界經濟
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也促使地球人口高齡化。聯合國的報告顯示,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全球人口會以平均一.三%的速度緩慢成長,導致全球人口高齡化。不久前,專家學者們還在擔心人口過剩的問題;轉眼間,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遠超過十四歲以下的少年了。這也是歷史上的頭一遭。
對西方國家的「銀髮族」而言,「老化」是一種享受,是二十世紀末上天賦予的大禮。當他們六十五歲退休時,還有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度過夢想中的日子:打打高爾夫球、釣釣魚、或含飴弄孫。但對於活在一百年前的人們而言,卻無法有這樣的享受,因為在到達這個年紀之前,他們早已不在人世了。
與其他高級的享受一樣,「老化」也必須花上大把的鈔票。世界的經濟正被這群急速成長的老人侵蝕著。英國《經濟學人》指出,三、四十年之後,平均壽命延長和低生育率造成世界白髮人口增加,使各國的老年福利支出提高,在政府必須增加這筆預算的情況下,勢必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口來支付這筆龐大的費用。
世界各國人口負成長,參與勞動的人口減少,每個工作人口必須撫養的老年人口提高,生產者及政府的負擔也隨之加重,最後可能導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世界白髮人口增加,未來將是養不起的未來。OECD預估,二十五年後已開發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退休人口數將有七千萬人;相較之下,只增加五百萬的勞動人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到了二○三○年,工作人口與老年人口的扶養比會由現在的三:一降至一.五:一。在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有可能會跌到一:一的比例,甚至更低。以中國大陸為例,一九五○年毛澤東提倡增產報國,出現最大一波的嬰兒潮,當時出生的人們將於二十年後退休;加上一九七○年後期一胎化政策的影響,使得中國大陸的勞動人口驟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大陸的家庭會形成一:二:四的模式:一個小孩不但要侍奉雙親,也要撫養四位祖父母,負擔加重。
龐大的退休金成為各國的財務夢魘
勞動人口結構的改變,使政府的稅收減少,老年福利費用的支出隨之增高,未來工作人口的負擔將愈來愈重。德國的國民稅收已經高達四二%,但由於老年人口的增加,政府財務也出現短缺。
巴西政府也因為人口逐漸高齡化而出現財務困境。不久前,街頭遊童是巴西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但現在,劇增的老年人口反而成為最新的挑戰。和拉丁美洲的其他國家一樣,巴西的出生率急速下滑。一九六○年,巴西婦女平均生下六個以上的小孩;如今,巴西婦女平均一生中只產下二.三個嬰兒。除了新生兒人口減少外,優渥的退休福利也是造成巴西財務困難的主因之一。為了順應民主潮流,一九八八年巴西的新領袖慷慨地將豐厚的退休撫恤制度納入憲法。無奈的是,這個短暫的民主政策,讓一向以年輕的比基尼女郎和嘉年華會聞名的巴西,面臨即將轉型為「老人國」的經濟危機。人口的負成長使得老年福利的費用遠超過巴西政府的負荷;這筆龐大的老人年金支出已成為巴西政府的首要關注焦點。
日本也面臨相似的問題。二○一○年來臨時,日本三十歲以下的工作人口會下降二五%。可以理解的,如此快速高齡化的趨勢使多數的日本人感到恐慌;他們害怕政府沒有能力實現退休津貼的承諾。相較於巴西和日本,美國的狀況尚稱良好;但時間是不等人的,不久之後,美國也會步上巴西和日本的後塵。再過不久,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人即將踏入退休生活,如果不及早採取應變措施,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龐大的健康保險和退休憮恤金將會成為許多國家的惡夢。
和西方國家的老年人相比,非洲的老人就沒有這麼好命。他們沒有退休福利制度做為後盾,有的只是家庭的支持和上天的眷顧。然而近年來,愛滋病在非洲迅速蔓延,加上年輕人口大量外流,能夠撫養老年人的工作人口驟減,勞動力削弱。雖然非洲是全世界最年輕的一塊大陸,高齡化的議題也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
以非洲辛巴威為例,在二○○五年,估計將有九十一萬的兒童因愛滋病而失去父母。這些孤兒的祖父母必須重新工作,以撫養他們長大。頤養天年將會成為辛巴威老人遙不可及的夢想。
解決方案:活到老,做到老
為了應付勞動力短缺及人口老化造成的財務問題,延後上班族的退休年齡,是目前許多政府的共識。
但是,提前退休的文化在歐美國家早已根深蒂固,認為退休生活是一種享受。在一個世代之前,年滿六十五歲的人才會被稱為退休人口。一九七○年, OECD大多數的會員國裡,有七成以上六十到六十四歲的人口仍在工作。法國在一九八二年把退休年齡降為六十歲。法國鐵路員工最近走上街頭抗爭,要求政府在福利改革計畫中,將退休年齡降至五十歲。
近幾年來,各國政府都在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提高退休年齡似乎是解決人口老化最理想的方法之一。美國將領取全額退休金的資格,由原來的六十五歲提高到六十七歲。英國政府也漸漸將婦女的退休門檻提高到和男性一樣六十五歲。就如同英國《經濟學人》所言,人們活得愈久,就必須延長工作年限。目前,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也慢慢朝這個方向前進。德國布萊梅大學(Bremen University)的老人研究專家史瑪爾(W. Schmahl)表示,「大家都知道提高退休年齡是遲早的事,只是還沒著手進行而已。」杜德蒙大學(Dortmund University)老人現象研究中心的內格勒(G. Naegele)則說:「企業還得花上十至十五年的時間來適應這個狀況。」
此外,增加老年人工作或兼職的機會,也是解決之道。英國兩家大型的連鎖超市Sainsbury 和Tesco,就將雇員的年齡限制提高到六十九歲;DIY連鎖店B&Q也開始培訓五十歲以上的員工,因為他們不但工作經驗豐富,服務態度也比時下的年輕人來得好。
人口年齡結構的變遷,使得經濟結構隨之改變;高齡化將會影響全球的經濟成長。地球已經逐漸老化,該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了。雖然老年人口的增加會帶來一些商機,例如老人安養機構的蓬勃發展,但畢竟杯水車薪。如何在下一個世紀來臨前,解決人口高齡化所產生的勞動力缺乏、龐大老人福利金支付等問題,是世界各國政府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