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知道景氣怎麼樣?股市反映景氣,而每天都在和指數奮戰的投信公司在某方面可以說是最瞭解景氣狀況的人,因此《遠見》特別針對前十大投信公司做問卷調查,希望能藉由他們敏銳的觸角預測今年的景氣 ,並透過他們的專業素養提出觀察及建議。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八十八年一月的資料,共同基金市場占有率的前十大投信公司依序為:中華投信、元大投信、富邦投信、光華投信、建弘投信、中信投信、怡富投信、群益投信、國際投信及京華投信,其中群益投信未參加此次調查。
就整體經濟景氣來看,九家投信公司中有六家看好台灣景氣,預計今年第三、四季景氣回春,主要是因為政府金融見效、擴大內需、高鐵等重大工程及寬鬆貨幣等政策面影響,而國際景氣如美國持續強勁,東南亞、日本景氣復甦也有所助益。看壞景氣的三家投信公司則認為,公共工程是大利多,但變數仍多,而且失業率上升將造成消費力下降、銀行壞帳導致放款保守。
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勉強維持在五%以上,今年中經院、台經院等經濟研究機構不約而同看壞今年經濟成長率低於五%,與投信界的看法不謀而合。雖然有三家投信公司預測可達五%,九家投信公司的平均預測值只有四.八三%。
就產業別來看,投信公司一致認為今年最看好的產業仍是資訊電子業,主要看好IC景氣將從谷底翻升 ,以及Y2K效應帶來的利基,估計相較於去年成長率可達二五%。而國際運費的調漲、國際貿易恢復活絡 ,使運輸業成為次被看好的產業,也可成長二五%以上。此外,投信公司也看好塑膠業,主要因為六輕完工、油品開放、供需漸趨平衡及PVC(聚氯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塑化原料價格上揚等利多因素,估計可成長一八%。
投信公司不看好的產業中,營造建設、水泥業、百貨貿易、玻璃陶瓷、汽車、金融保險、鋼鐵業等均被點名,其中又以營造建設業最不被看好,可能衰退近二五%,主要原因在於內需不振,而自有住屋率達八五%,買氣停滯,新屋、餘屋未消化,建商不再推出新案。汽車業也不怎麼看好,主要是消費力轉弱,耐久財的更換率低,相較於去年,估計將是超過五%的負成長(參考表一)。
就公司別而言,投信公司票選今年最值得投資的股票中,聯電以七票獨占鰲頭,台積電緊跟在後。投信公司主要看好IC未來兩年景氣翻升、晶圓代工訂單回流,Pentium III 及Windows 2000將發揮效應,帶動需求;而六輕陸續投產也將台塑帶上明星股行列,與台積電並駕其驅(參考表二)。
掌握企業界銀根的金融業又如何?七家投信公司認為目前金融業景氣已見底,可望回升。與去年比較,五家投信公司認為今年金融業景氣將更好,三家認為差不多,僅一家認為會更壞。至於政府提出的金融改革政策,有六家投信公司持正面看法,認為會有效果,但也有三家持觀望態度。
數大並不一定美,在投信公司提出的建議中,政府提出的銀行合併普遍受到肯定。投信公司認為台灣銀行過多,體質弱的金融業應淘汰,才能強化金融體質,但中信投信認為合併的效應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建弘投信建議政府應先要求管理不佳的銀行限期改善或強制合併,否則體質好的銀行不會有購併意願,必要時經營不善的銀行必須切斷原股東之管控,尋找新股東,並修法允許股東書面表決,以減少股東會流會之現象。富邦投信則表示,「開放」應不只是數量,而是更多元化的金融業務。
營業稅方面,元大投信、京華投信贊成全面取消,建弘投信則認為降稅部分要明訂先打消呆帳,不可充做盈餘;中華投信、光華投信也認為呆帳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元大投信則認為應將銀行呆帳準備率由現行規定的一%提高為二%。
此外,元大投信、京華投信力主整頓基層金融機構,元大投信並建議公營行庫應加速民營化。京華投信認為應檢討上市、上櫃公司股票質押辦法,譬如以淨值取代市價評價法,以釐清金融財團化之疑慮。富邦投信則認為改善財團與銀行間資源的不當運用,避免財團將風險轉嫁給銀行。
(方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