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林憲銘:電腦助你發揮創造力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2-01

瀏覽數 12,900+

林憲銘:電腦助你發揮創造力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二十世紀是一個建設和破壞並存的時代,破壞大於建設,尤其是對生態的破壞,我們現在花很多工夫在收拾殘局。

人類社會已經意識到破壞帶來的後果,在研究未來產業時,要重視產業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認為,二十一世紀要讓建設大於破壞。

世界改變的速度加快,十九世紀可能一百年才有一個改變,二十世紀只要二十年,到了二十一世紀改變會更快。整個環境的成長會加速,以前困難的技術現在覺得很簡單,這是智慧。二十一世紀應該是應用過去痛苦的智慧,創造更高的價值。

創造力是一種無形的生產,電腦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創造力提升,電影工業運用電腦創造出像「侏儸紀公園」這種令人驚奇的東西。如果沒有工具讓你發揮想像力,電影的影響力發揮不出來。

二十世紀末,電腦在生活中的影響力還是小於辦公室。二十一世紀,電腦對一般人生活上造成的影響將遠比辦公室來得大。

如果沒有電信的架構,就不會有現在的網路;現在的網路可能是未來的某個基礎,讓生活產生巨變,包括交友、社交和商業行為。電腦設備進入你的生活,目的是在提升生活品質。將來你一起床,就會和電腦有關——安全、人際溝通、知識來源。

生產這些工具的過程中,人還是主宰。人覺得被車子宰制,是價值觀的問題。有的人有車,可以開、可以不開;有人連一小段路也要開賓士,表示他有錢。工具相同,價值觀有別,我們不能阻止物質面的變化,最深的問題還是在於人的精神面。

至於資源不同的人,會不會差距愈來愈大?我覺得差距永遠存在,但是會縮小。未來資訊傳輸工具的普及性和成本降低,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大家接受資訊的能力和速度愈來愈一致化的時候,差距應該縮小;東西愈便宜,擁有的機會愈大,吸收資訊的基礎愈方便,更助於機會平等。

電腦是汽車的延伸,都是運輸媒介。交通工具有陸路、海路、空運,到太空梭的演進過程,電腦產業現在只是在陸路、海路轉空運的階段,距離起飛還有一段時間。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李宛澍、蘇岱崙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