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好評與爭議間的彰化縣長黃石城

楊小萍
user

楊小萍

1987-09-01

瀏覽數 23,500+

夾在好評與爭議間的彰化縣長黃石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7 / 9月號雜誌 第015期遠見雜誌

在全省十九位縣市長中,彰化縣長黃石城相當特殊。他有謀略、幹勁,敢批評時弊,提倡道德不遺餘力,使他很快在政壇中凸顯,但也引起爭議。

政垃上的「黑馬」

民國七十年,黃石城以無黨籍「黑馬」姿態踏入政壇,成為五位非國民黨籍的地方首長之一。由於任內表現良好,四年後執政黨竟未提名縣長人選,「保送」他以九0%(四十六萬)的高票當選連任。

原屬黨外偏激立場的黃石城當縣長後,開始調整作風,改走「超然的溫和路線」;配合執政黨政策,並與黨外保持友好關係。他這種既非國民黨、也非「民進黨」的身份引起很多人的興趣,不僅「兩黨」想爭取他,也有人鼓勵他另外組黨。美國在台協會的官員還主動到彰化拜訪他,和他交朋友。

黃石城活動範圍不局限地方,人雖在彰化,仍與台北的友人,包括一些政要,保持密切往來。每逢週末,得空便驅車北上,和朋友打高爾夫、談國家大事。八月初一個週日晚上,他和李登輝副總統等人聊到十一點。翌日一早,依然神采奕奕地出現在縣長辦公室。

報上也常出現他的名字。七月下旬,民眾日報有則方塊,提到李副總統欣賞他行事穩健,還勸導衝勁十足的高雄市長蘇南成多以他的修為作模範。同期間盛傳蘇市長要調職,報上猜測的接任名單中也包括他在內。但他即常斬釘截鐵地表示,他不在乎作不作官。

評價截然不同

外界對他的評價呈現兩極化;有人說他操守很好,也有人認為他言行不一。有人稱讚他堅守原則,有人卻批評他見風轉舵。有人尊稱他是「有理想的政治家」,也有人保留地說:「還是讓時間來證明吧!」

究竟這個面龐黝黑瘦削、中等身材、說一口台灣國語、在彰化縣土生土長的農村子弟,是個什麼樣的人?

觀察家分析,黃石城能在地方崛起,除了時勢造英雄--近年來社會對政治革新的期望日殷,但又希望維持穩定,黃石城走黨外溫和路線,正符合許多人的需求--之外,也和他特殊的行事作風有關。

許多縣民都認為:「黃縣長和過去的縣長不一樣,他比較打拚。」

能吃苦,有韌性

「他是個能吃苦、有韌性的人。」和他相識甚深的縣議員涂銓重認為,這恐怕受他貧苦出身的磨練所致。

他唸永靖初農時,每天都打赤腳走約五十分鐘的路上學,等到學校附近的水溝邊把腳洗淨,才穿上鞋子。他也是員林高農畢業生中極少數考上大學的人之一。這種精神直接反映在他的施政上。

他為提高行政效率,一上任便要求人事單位嚴加考核出勤狀況,甚至把簽到本收在縣長室,使遲到者無法補簽,並常親自查勤。另外,在他的督促下,縣府平均處理一件公文的速度由一週進步到兩天左右。他明知部屬怨聲載道,仍堅持執行。

在第一任時,他花兩年九個月的時間,每天下班後買點喜歡吃的炸蚵餅、煮玉米在車上充饑,下鄉參加村里民大會,跑遍全縣五百七十九個村里。

埔鹽鄉埔鹽村長陳滿男坐在設於住宅客廳的辦公桌前回憶說:「過去要見個縣長實在有不簡單。所以黃縣長來我們村開會那次,大家都很高興,特別鬧熱,也提出很多要求。」

「打拚」的縣長

儘管有地方人士認為,黃石城這樣做是在「作秀」,為連任打基礎;但他們也承認,「如果沒有高度毅力不易做到。」下鄉使黃石城「對基層有進一步瞭解,並建立親民、愛民的形象」。

過去彰化流行一句話:「坐車如果睡著了,到彰化自然會醒。」意謂彰化的路面凹凸難行。彰化兩字也因環境髒亂,被唸成「髒化」。黃石城上任後,著力改善這種情況。

「現在幾條重要馬路,像彰化到鹿港、彰化到員林,都拓寬成平坦的高級路面。」十個縣民中九個提到這點。

過去彰化在全省性的消除髒亂競賽中常敬陪末座。在黃石城任內,連年名列前茅(兩次第一、一次第二、一次第三)。面相憨厚的秀水鄉安溪村長梁世堆認為:「縣長有卡重視,縣民就卡會去做。」像他就常拎著稀釋的農藥,去噴除鄉徑兩旁的雜草。

訂閱遠見×科學人,養成深度思考力!雙刊一年只要$3,980>>

縣民津津樂道的還包括黃石城任內蓋了彰化第一座綜合體育場,並在七十四年舉辦一次成功的區運,媒體競相報導、讚譽有加,使得一向沉寂的彰化出了一陣子鋒頭。

對知識份子而言,黃石城最能打動他們的,該是他的施政理念。

他常指陳台灣社會功利主義瀰漫,人性道德淪喪,逢人便批評時弊,高談道德,主張「把彰化建設成道德縣」、「提升縣民氣質」。師範大學訓導長謝瑞智說:「他敢說真話,在官場很少見,容易博得聽眾的信任與好感。」

特異的言行,使他顯得與眾不同。

自稱是「庄腳人」的黃石城生活簡單。不抽菸、不喝酒、不喜歡吃大魚大肉、愛吃路邊攤,而且「看到那種花花綠綠的理髮廳就討厭」,他皺起眉頭說。

他的司機指出,有次他開車送縣長下鄉,在和美鎮往線西鄉路上,看到墳場有人表演脫衣舞,大家圍著觀賞,反而沒有人去祭拜死者。司機形容縣長看了「都快昏倒了」,趕快叫他用呼叫器找警察來取締。

他誠懇、鄉土的模樣常令久居城市的人耳目一新。有次一位住在台北的友人向他要些有關彰化縣的資料,他不僅親自送到台北,還捧著烏魚子和彰化員林的土產--蜜餞,氣喘呼呼地爬上四樓,令這位有親戚是政府高級官員的朋友印象深刻。

深諳政治藝術

許多認識黃石城的人都形容他「聰明、機警」,而且「深諳政治藝術」。一位常和他打高爾夫的美國官員便說:「他很懂得什麼時候該和那個派系合作,使雙方互蒙其利。」

他也很強調政風的清明,常勸勉縣府人員少參加應酬,因為「公務人員會出賣公權力,多半在應酬中發生,否則人家為什麼請你?」他的結論是:「常在餐廳走來走去的,一定不是好人。」而他自己參加應酬則常故意遲到。

另外,他競選時不買票,人事陞遷不收紅包,也一再強調工程不拿回扣,並成立「工程抽驗小組」,凡發現有偷工減料情形,立刻要求重做。

這些作風為他帶來好評,但也招來非議。

例如,他提倡道德,有人認為「很有遠見、理想」,有人則覺得「這只是他在政壇上凸顯自己的一看棋」,績效也很難評估。不只一位地方人士希望「縣長能提出具體的作法,而不只是空談理論」。

黃石城強調政風清廉,使許多人對他留下好印象,但也有質疑的流言。他一位「民進黨」政敵就挑明,他競選時接受許多捐贈,既然未買票,錢到那裡去了,應公佈帳目。也有人認為,他不可能一介不取,至少在工程方面,多少有拿好處。「但是這種事很難拿到證據的啦!」一位前任縣議員露出見怪不怪的神情。

有好評,有非議

黃石城和國民黨及「民進黨」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一位彰化教育學院的教授認為,他固然保持超然的中間立場,但也因此「無法充份結合某一方的政治資源」。也有人對他這種「腳踏兩條船」的作法不以為然。一位國民黨彰化縣黨部的高級黨務人員就直言:「要靠就完全靠過來嘛,這樣有時靠過去,有時靠過來,是什麼意思?」

黃石城直言無諱的作風雖然討好,但也會得罪人,例如他批評部份民意代表「吃天、吃地、吃政府、吃老百姓」。有次農民向他埋怨水利會沒有提供灌溉水,他告訴農民:「不給水就不要繳錢。」讓某些人心裡恨得牙癢癢的。

地方政壇人士也指出,黃石城得意的體育場完工一年多後,至今尚未驗收,使人對他的行政能力打了折扣。他在多人勸阻下推舉自己的太太出馬競選國大代表,結果並未如原先估計以最高票當選,反而差點落選,不僅樹立了政敵,對他的聲譽也有不良的影響。

聽到這些評語,黃石城露出少有的沮喪神情,略帶激動地指出,有些是惡意中傷,有些是不瞭解實情。言下頗有「我已經這麼賣力,為什麼大家還不滿意」的感慨(詳見後文)。

他也表示自己有「無力感」,「很看不慣」現在的政治環境,必須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很累」。

「這個社會沒有是非,只要你有百分之一做不好,就否定你做的百分之九十九,對重視道德的人是很大的傷害。」他苦笑著說:「但既然做了,就要忍耐,把那些不正常的因素排除掉,否則會得神經病。」

不喜歡被人包圍

儘管各方對黃石城的評價不一,很多人仍猜測,以黃石城任內的積極表現,以及與層峰關係良好,還有兩年四個月的任期滿後,在政壇上可能更上層樓。但自稱「喜歡包圍人家,不喜歡被人包圍」的他卻表示,希望「還我自由身」,成立一個類似基金會的組織,專門監督評鑑公職人員的表現。

外界也盛傳他可能會組黨,他表示,如果屆時台灣已有理想的政黨政治,就不必輕言組黨。「但如果政黨政治功能仍無法發揮,也不排除這個可能。」

究竟黃石城未來的動向如何?他能否繼續為自己揭櫫的崇高政治理想奮鬥?則是大家拭目以待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