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黃達夫:基因治療讓更多疾病遁形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2-01

瀏覽數 14,000+

黃達夫:基因治療讓更多疾病遁形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醫療由於基因地圖將在二○○五年完成,預期將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人類的全部基因(human genome)被解碼後,目前一些束手無策的疾病可望解決,以前要到病人病入膏肓才診斷出來的疾病,也能提早診斷。我們的生活品質會改變,生命的長短也在延長,帶給社會、經濟、政治相當大的衝擊,影響不容小覷。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已到七十幾歲,有些人超過七、八十歲還想做事、從政;像李登輝總統七十六歲、辜振甫先生八十幾歲仍穿梭在政治舞台上。目前美國大學就規定不能強迫退休。

在台灣同時存在著最先進的知識與落後的文化,就好像是走路的兩隻腳,當其中一隻腳不能同步,便癱瘓著你。

舉例來說,診斷病人就像投籃一樣有一些基本動作,必須做完基本步驟才能真正瞭解病情。但是目前的健保制度卻迫使很多醫師跳過一些基本步驟,讓有能力做完整動作的醫師卻步。這股力量把想要進步的人往回拉,大部分醫師向現實投降,少數不向現實妥協的人就很辛苦。

醫學的科技大約在戰後起飛,洗腎機在一九四三年發明、器官移植在一九五○年開始。我台大畢業後出國期間,正是世界醫學進步最快的時候;例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心臟手術在一九六二年開始急速發展,電腦斷層在一九六七年發明, MRI(核磁共振儀)接著來。以前看不到、摸不到的各種身體變化,現在都可以透過這些機器偵測出來。

醫療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巫師、草藥、重金屬為主,為摸索疾病的階段。第二階段則是瞭解解剖學、生理學等很多關於疾病的新觀念,新藥物也逐漸出現,目前就是這個時期,但快要結束了。邁入公元兩千年將進入新階段,就是基因治療期。將來大概有七五%以上的重要疾病可以透過基因治療獲得痊癒。

不久以後,基因將帶給世界對疾病新的瞭解與治療,但是台灣並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建立一個醫療系統首先要有一個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這個基礎結構的建立絕不能妥協,到公元兩千年、三千年、五千年都要有它,從病人那裡蒐集資訊,愈瞭解病人,對治療幫助愈大。徹底瞭解病人,再加上日新月異的知識,才有可能把病治好。轉診制度也須落實。但是我們一直還未建立這個基礎結構。

至於關節不舒服、老化,這些問題可能到公元兩千年後的醫學都無法解決;人的老化可以延後,但不能停止,人生總會結束。這些問題不是正統醫學可以完全解決的,但也不要因為這樣,就以為另類療法會有幫助。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以前十二指腸潰瘍常常需要開刀,後來知道它與一種細菌有關,吃藥即可治療,現在九成的十二指腸潰瘍可以治好。這是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在醫療的第二階段末期,我們已能控制一些疾病,現在剩下遺傳病或與遺傳有關的疾病。遺傳病像杭廷頓症,我們已經知道與單基因有關;糖尿病則是多重基因遺傳;癌症也是,先天部分是從父母那裡來,「要不得癌症,得找對父母親」。雖然台灣有少數人對於進入基因時代的醫療心懷憧憬,但是大部分人的觀念仍停留在第二階段。

降低治療上的「侵入性」

在基因時代,當我們知道某個基因會遺傳,也許可以控制生育,或是生下來後早一點診斷,總會有治療的方法。目前美國已進入杭廷頓疾病治療的研究,因為已經知道基因的缺點在哪裡,就可以研究如何讓它不發病。基因時代的來臨,可以避免疾病,或更早期診斷、治療。例如,我們可以鑑定你是否有導致肺癌的基因,若有,而你又抽菸,保證得肺癌。有這樣的知識就可以在生活方式上預做改變。

將來癌症的治療有幾個方向,基因治療是一項,把缺陷的部分以正常的來補足。台灣現在診斷出癌症的時間常常是在第二、三、四期,比較少在零期、一期。三、四期的治療較困難,效果也不好。將來癌症的診斷會利用對基因的瞭解,很早就看出來。因為它可能分泌突變後的蛋白,在只有幾百個細胞出現時診斷出來,如此就能降低治療上的「侵入性」。

我希望台灣社會能變得更有理性。如果沒有合乎邏輯的思維模式、實踐科學的文化,科技不會好,醫療也不可能好。過去三年多,大家都看到健保制度左右醫療行為,若只是把健保當做政治工具,吵來吵去而不架好其基本結構,醫療也不可能好。

(陳玉梅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